中国甲骨学史
本书为“专题史系列”之一。对过去的一个世纪甲骨学的发展历史与脉络作了介绍。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搜集与流传,殷墟发掘和其他地区甲骨的考古发现 , 甲骨的类别、数量与出土地点 , 甲骨占卜方法与甲骨文文例、文法 ,甲骨文字的形体结构、考释与断代 , 甲骨文字的辨伪与缀合 , 甲骨文与诸学科的关系等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甲骨文的发现、搜集与流传
第一节 甲骨文的发现
第二节 早期甲骨的搜购和流传
第二章 殷墟发掘和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
第一节 关于殷墟的考定
第二节 1928-1937年的殷墟发掘
第三节 战后出土甲骨的搜集和著录
第四节 解放后的科学发掘与重要收获
第三章 卜甲与卜骨
第一节 甲骨的类别
第二节 甲骨的大小和字数
第三节 甲骨的数量和产地
第四章 卜法与文例
第一节 卜法
第二节 文例
第五章 文字
...
本书为“专题史系列”之一。对过去的一个世纪甲骨学的发展历史与脉络作了介绍。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搜集与流传,殷墟发掘和其他地区甲骨的考古发现 , 甲骨的类别、数量与出土地点 , 甲骨占卜方法与甲骨文文例、文法 ,甲骨文字的形体结构、考释与断代 , 甲骨文字的辨伪与缀合 , 甲骨文与诸学科的关系等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甲骨文的发现、搜集与流传
第一节 甲骨文的发现
第二节 早期甲骨的搜购和流传
第二章 殷墟发掘和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
第一节 关于殷墟的考定
第二节 1928-1937年的殷墟发掘
第三节 战后出土甲骨的搜集和著录
第四节 解放后的科学发掘与重要收获
第三章 卜甲与卜骨
第一节 甲骨的类别
第二节 甲骨的大小和字数
第三节 甲骨的数量和产地
第四章 卜法与文例
第一节 卜法
第二节 文例
第五章 文字
第一节 古文字的发展和演变
第二节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
第三节 考释甲骨文字的方法
第六章 文法
第一节 句型
第二节 词类
第七章 断代
第一节 郭沫若董作宾等的断代研究
第二节 各家对董氏断代学说的意见
第八章 辨伪与缀合
第一节 辨伪
第二节 缀合
第九章 甲骨文与诸学科的关系上
第一节 甲骨文与古文字学
第二节 甲骨文与考古学
第十章 甲骨文与诸学科的关系下
第一节 甲骨文与古文献考证
第二节 甲骨文与商史研究
第十一章 甲骨文研究的回顾
第一节 初期的甲骨文研究
第二节 甲骨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第三节 甲骨学研究的新阶段
附录一 甲骨大事简表
附录二 甲骨著录简表(已刊部分)
附录三 甲骨论著目录
附 日文论著简目
后记
吴浩坤,江苏宜兴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研究生,师从周予同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史学。1958年起先后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所从事图书资料工作二十年。1978年调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任教。1983年起历任文博教研室主任、文博系主任、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和中国徐福研究会理事、阳羡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上海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从事先秦史、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或合著主要有《古史探索与古籍研究》、《中国甲骨学史》、《文博研究论集》、《战国会要》等十余种。1996年退休。
潘悠,浙江鄞县人。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文革”后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戴家祥教授的助手,主要从事《金文大字典》的编纂工作,同时为历史系本科生和史学研究所硕士生讲...
吴浩坤,江苏宜兴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研究生,师从周予同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史学。1958年起先后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所从事图书资料工作二十年。1978年调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任教。1983年起历任文博教研室主任、文博系主任、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和中国徐福研究会理事、阳羡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上海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从事先秦史、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或合著主要有《古史探索与古籍研究》、《中国甲骨学史》、《文博研究论集》、《战国会要》等十余种。1996年退休。
潘悠,浙江鄞县人。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文革”后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戴家祥教授的助手,主要从事《金文大字典》的编纂工作,同时为历史系本科生和史学研究所硕士生讲授甲骨学。发表有《甲骨文研究综述》、《王国维在甲骨学研究方面的贡献》等论文,出版合著《中国甲骨学史》、《金文大字典》两种。1998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