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下)

联合创作 · 2023-10-02 22:12

《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主要讲述了:语文教育,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应需”,把学生“塑造”成符合成人社会的教育观念的统一的“人”,将他们“修理”为能根据外部世界的指令行动的机器人,甚至为此不惜专断地干预、窒息他们的言语禀赋,以求得毫无灵性的工具化的言语操作能力,而要顺其自然。这个自然,就是内存于人的生命本能中的言语欲求和言语天赋。语言教育要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以良好的养护和培植,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和张扬,从中感受成功与失败、满足与自尊,并最终成为言语上自我实现的人。人的言语欲求、言语意识、言语才情、言语智慧、言语能力、言语抱负和言语信仰,是从每一个人的鲜活自由的内在生命中生长、绽放出来的花朵。这便是与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的“应付生活”动力学相反对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动力学——符号(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能...

《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主要讲述了:语文教育,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应需”,把学生“塑造”成符合成人社会的教育观念的统一的“人”,将他们“修理”为能根据外部世界的指令行动的机器人,甚至为此不惜专断地干预、窒息他们的言语禀赋,以求得毫无灵性的工具化的言语操作能力,而要顺其自然。这个自然,就是内存于人的生命本能中的言语欲求和言语天赋。语言教育要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以良好的养护和培植,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和张扬,从中感受成功与失败、满足与自尊,并最终成为言语上自我实现的人。人的言语欲求、言语意识、言语才情、言语智慧、言语能力、言语抱负和言语信仰,是从每一个人的鲜活自由的内在生命中生长、绽放出来的花朵。这便是与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的“应付生活”动力学相反对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动力学——符号(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能与人(学生)的言语生命特性统一,语文教育的目标能与人的言语生命欲求契合,使言语学习和言语活动成为人的自发的需要和自觉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潘新和,福建福州人,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与写作教研室主任,《语文世界》副主编。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高师写作研究中心顾问,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组成员、学科指导组顾问,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等。主持国家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教改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福建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等的研究。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