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模奏议遗稿补证
《陶模奏议遗稿补证》以民国十三年兰州宣德堂铅印本为底本校勘与补证,对大量珍藏档案、奏折、疏稿整理与研究,这具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其涉及晚清新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以及宗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作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弥补了正史文献之不足,对于研究清末新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该书运用历史学、文献学理论整理和研究,以两岸故宫之源文件,采用对校、补证及考订方法,对原稿208 件折奏逐条逐字核查;增补其它版本或馆藏奏折;参考其它函电、书札,补充有关人物及事迹方面的材料,对错名漏字处校勘补正。力争资料翔实,体例严谨,为清史研究者和边疆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可靠、完备的研究文本。
陶模(1835-1902),字方之,一字子方,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同治七年(1868),中式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71),授甘肃文县知县。十二年(1873),补甘肃皋兰县知县。光绪元年(1875),升甘肃秦州直隶州知州。五年(1879),署甘州府知府,调甘肃迪化州知州。六年(1880),加盐运使衔、七年(1881),擢甘肃宁夏府知府。八年(1882),充甘肃乡试内监试。九年(1883),署兰州府知府,同年,迁甘肃兰州道。十年(1884),署甘肃按察使,是年,调补直隶按察使。十四年(1888),升补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十七年(1891),擢甘肃新疆巡抚。二十一年(1895),署陕甘总督。次年,实授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900),调补两广总督。二十八年(1902),卒于广州行馆。谥勤肃,赠太子少保。有《陶勤肃公奏议遗稿》十二卷、《养...
陶模(1835-1902),字方之,一字子方,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同治七年(1868),中式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71),授甘肃文县知县。十二年(1873),补甘肃皋兰县知县。光绪元年(1875),升甘肃秦州直隶州知州。五年(1879),署甘州府知府,调甘肃迪化州知州。六年(1880),加盐运使衔、七年(1881),擢甘肃宁夏府知府。八年(1882),充甘肃乡试内监试。九年(1883),署兰州府知府,同年,迁甘肃兰州道。十年(1884),署甘肃按察使,是年,调补直隶按察使。十四年(1888),升补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十七年(1891),擢甘肃新疆巡抚。二十一年(1895),署陕甘总督。次年,实授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900),调补两广总督。二十八年(1902),卒于广州行馆。谥勤肃,赠太子少保。有《陶勤肃公奏议遗稿》十二卷、《养树山房遗稿》二卷存世。
杜宏春,1965年9月生,字徒古,号知道,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人。文学博士,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自1981年起,历任明光市桥头、戴巷、古沛等中学民办教师,几近20年。2004年—2009年,先后负笈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专攻中国古典文献学,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明清小说、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献学等课程,先后在《聊城大学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3项、校级2项;主要著述有《游蜀疏稿校证》、《陶模奏议遗稿补证》、《刘锦棠集辑笺》、《吴棠行述长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