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狄金森之后,美国深具影响力的女诗人
◎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
◎诗作很少,却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
◎包揽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各项大奖
◎备受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多位诺奖得主推崇
◎作品入选美国大学教材、耶鲁大学公开课
◎《波士顿邮报》年度好书,特别收录诗人珍贵手稿15篇
*******************************************************
伊丽莎白·毕肖普, 这位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的诗人,诗作很少,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狄金森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其人其作均推崇备至。包揽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古根海姆奖等各类文学大奖。诗作入选美国大学教材和耶鲁大学公开课。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是凝结毕肖普毕生创作精华的诗歌选集,选自法勒、斯特劳斯和杰鲁出...
◎狄金森之后,美国深具影响力的女诗人
◎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
◎诗作很少,却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
◎包揽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各项大奖
◎备受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多位诺奖得主推崇
◎作品入选美国大学教材、耶鲁大学公开课
◎《波士顿邮报》年度好书,特别收录诗人珍贵手稿15篇
*******************************************************
伊丽莎白·毕肖普, 这位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的诗人,诗作很少,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狄金森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其人其作均推崇备至。包揽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古根海姆奖等各类文学大奖。诗作入选美国大学教材和耶鲁大学公开课。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是凝结毕肖普毕生创作精华的诗歌选集,选自法勒、斯特劳斯和杰鲁出版社(Farrar, Straus & Giroux)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该书包含诗人生前删定的《诗全集》和此后出版的《地理学III》,以及她整个写作生涯期间结集的其他诗作,还特别收录仅以手稿形式存世的少作集《埃德加·爱伦·坡与自动点唱机》等,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完本。
*******************************************************
毕肖普的写作技艺精湛、形式完美,从专业角度看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
——谢默斯·希尼(爱尔兰诗人,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的诗作清新、澄澈,可作为精致的艺术品欣赏。
——奥克塔维奥·帕斯(墨西哥诗人,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当我们阅读她的诗时,我们便进入一个新国度的古老宁静之中。
——罗伯特·洛威尔(美国诗人)
作家中的作家中的作家。
——约翰·阿什贝利(美国诗人)
在20世纪英语诗人的万神殿中,毕肖普与艾略特、叶芝、史蒂文斯和奥登位处同列……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威廉·博伊德(英国作家)
她写室内乐,而不是交响曲;她画水彩,而非巨幅布面油画。但就是从小调中,她制造了令人震撼的效果。
——科尔姆·托宾(爱尔兰作家)
毕肖普是几位核心美国诗人之一,与惠特曼、狄金森、弗罗斯特、史蒂文斯、艾略特和哈特·克兰位处同列。她是如此地一丝不苟、风格独创。最常被称赞的是她的“眼光”,好像她是光学大师,但她的实际成就是:看见常人所难以看见的,言说常人所难以言说的。
——哈德罗·布鲁姆(美国文学评论家,《西方正典》作者)
毕肖普不止是位好诗人,而且是位伟大的诗人。她赋予平凡的事物以神奇的光泽,促使我们以一种友好的陌生人的鲜活眼光审视我们身边的生活。
——《新闻周刊》
若说有哪位诗人的每一行诗都该被付印成书,这位诗人必得是伊丽莎白·毕肖普。
——《星期日泰晤士报》
伊丽莎白·毕肖普
Elizabeth Bishop
1911-1979
继艾米莉·狄金森之后,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其人其作深受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推崇。
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童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进了精神病院,辗转被外祖父及 叔伯抚养长大。奇特而悲伤的成长经历,让她的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不仅曾在美国各地定居,还去过法国、墨西哥、巴西等地,直至晚年才应哈佛大学之邀,回美国任教。
1946年发表诗集《北与南》,一举成名。生前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发表的诗作不多,但几乎包揽了美国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古根海姆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等。1949至1950年,成为第八任美国桂冠诗人。1969年出版《诗全集》,奠定其杰出诗人的地位。1979年逝世,享年68岁。
**********...
伊丽莎白·毕肖普
Elizabeth Bishop
1911-1979
继艾米莉·狄金森之后,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其人其作深受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推崇。
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童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进了精神病院,辗转被外祖父及 叔伯抚养长大。奇特而悲伤的成长经历,让她的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不仅曾在美国各地定居,还去过法国、墨西哥、巴西等地,直至晚年才应哈佛大学之邀,回美国任教。
1946年发表诗集《北与南》,一举成名。生前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发表的诗作不多,但几乎包揽了美国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古根海姆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等。1949至1950年,成为第八任美国桂冠诗人。1969年出版《诗全集》,奠定其杰出诗人的地位。1979年逝世,享年68岁。
*******************************************************
包慧怡 | 译者
青年学者、诗人、译者。1985年生于上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学,中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世界诗歌。出版有英文专著Shaping the Divine, The Pearl-Poet and the Sensorium in Medieval England,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异教时辰书》,评论集《缮写室》《翡翠岛编年》等。出版译著14种,包括西尔维娅·普拉斯诗集《爱丽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散文诗集《好骨头》、《岛屿和远航:当代爱尔兰四诗人选》等。主编出版双语诗集《归巢与启程:中澳当代诗选》(中国卷)。曾任教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中澳创意写作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