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博弈 : 改变“二战”进程的
一部现实版的《至暗时刻》
当命运的绞索勒住咽喉,委曲求全还是绝地反击?
这仅是敌我双方的对决,抑或是多方势力的博弈?
以电影般的叙事手法,慢镜头重现“二战”中尤为关键的五天
世界现代史大师解密珍贵史料,解读舆论走向
直击丘吉尔及其内阁如何于重重困难之中重塑欧洲乃至世界的命运
1940年5月24日至28日,命运的绞索套住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咽喉。短短五日,加来的枪声刚沉寂,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命令即下达。世界末日、绝望、黯淡、大势已去,这样的字眼充斥着人们的对话和日记。抵抗还是议和?这个在今天看来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当时却几乎难倒了所有人,博弈无处不在: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苦苦缠斗,同盟国之间相互制衡,各国内部两翼角力,伺机而动成了普遍的策略。
尽管形势危急,大部分人仍心存侥幸,认为站在人类正义对立面的希特勒必将失败,却不清楚希特勒几乎已站在胜利之巅,但有一个...
一部现实版的《至暗时刻》
当命运的绞索勒住咽喉,委曲求全还是绝地反击?
这仅是敌我双方的对决,抑或是多方势力的博弈?
以电影般的叙事手法,慢镜头重现“二战”中尤为关键的五天
世界现代史大师解密珍贵史料,解读舆论走向
直击丘吉尔及其内阁如何于重重困难之中重塑欧洲乃至世界的命运
1940年5月24日至28日,命运的绞索套住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咽喉。短短五日,加来的枪声刚沉寂,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命令即下达。世界末日、绝望、黯淡、大势已去,这样的字眼充斥着人们的对话和日记。抵抗还是议和?这个在今天看来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当时却几乎难倒了所有人,博弈无处不在: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苦苦缠斗,同盟国之间相互制衡,各国内部两翼角力,伺机而动成了普遍的策略。
尽管形势危急,大部分人仍心存侥幸,认为站在人类正义对立面的希特勒必将失败,却不清楚希特勒几乎已站在胜利之巅,但有一个人保持着清醒,他便是十几天前才上任成为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他坚持,议和只是权宜之计,希特勒蛊惑人心的力量、德军的势头、德国人积蓄已久的仇恨都被严重低估,邪恶者的失败并非必然结果,唯有反抗者众志成城才能达成。丘吉尔曾被认为是个急躁鲁莽、巧舌如簧的没落贵族,然而正是这位精于文字、口才极佳、带有浪漫主义气息的领袖,在焦灼的气氛中保持了不动摇的姿态,以卓越的个人素质和魅力唤起了内阁成员乃至其他政治家的责任感,扭转了低迷的士气,坚定了英国人“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念。
著名世界现代史学者约翰•卢卡斯摈弃赘述这一时期丘吉尔面前重重困难的传统方式,而是着眼于丘吉尔化解困境的超凡能力。他以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带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人心惶惶的岁月,一小时一小时地展开这五天在唐宁街10号发生的重要事件,通过紧凑的叙事结构,辅以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回忆录、报纸和大众观察报道,重现了英国政府内部的决策氛围和普通英国人的状态,开创性地证实了这几日在“二战”进程中的戏剧性和重要性。
我认为约翰•卢卡斯是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杰出历史学家,事实上,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学者。
——雅克•巴尔赞(Jacques Barzu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从黎明到衰落》作者
约翰•卢卡斯是一位无可比拟的视角新颖、知识渊博的当代思想家。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美国文化批评家、《格调》作者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历史剧……卢卡斯讲述的不是新的故事……但他把这段历史演绎成了一出令人难忘的戏。
——M.F.佩鲁茨(M.F.Perutz),《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约翰•卢卡斯,生于1924年1月30日,是美国享有盛誉的世界现代史专家。他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因为母亲的犹太人身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险些被赶入集中营。受这段经历的影响,他在日后的研究中尤其关注“二战”进程中各国对纳粹集团和法西斯主义者的反抗。1946年,卢卡斯前往美国,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助理讲师,次年他成为切斯努特山学院的历史学教授,并接任著名历史学家、有“行走的百科全书”之称的埃里克•冯•屈内尔特•莱丁成为该校历史系主任。此外他还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拉塞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里根学院、布达佩斯大学和汉诺威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并曾担任美国天主教历史学会主席。
卢卡斯在学术生涯中堪称著作等身、成就斐然,其著作超过30部,包括《决战:丘吉尔和希特勒的八十日博弈》及曾获普利策奖提名的《21世纪和摩登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