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视角下的民初政治转型:1912-1928

联合创作 · 2023-10-08 00:32

辛亥革命后,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治理式,开始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型。北洋政府时期的宪政改革就是其中一次失败的尝试。本书采取社会学的视野,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公共组织和社会自治等方面,探讨了这次改革之所以必然会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了社会因素与政治转型之间的关系。本书书稿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扩充和改善而成的,是一部充分展示社会学想象力的学术佳作,对史学爱好者和社会学爱好者富于启迪。

政治是社会要素之一,政治转型是社会变迁的产物。民初社会力量、政治结社、官僚制创设以及公共舆论极大影响了中国政治转型,其情其景,在此书得到集中描述与分析,令人浩叹,发人深思。其对现代政治转型的“中国模式”的揭示,尤值重视。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法律社会学属性的著作,毕竞悦博士通过实证性研究,从北洋政府时期政治转型...

辛亥革命后,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治理式,开始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型。北洋政府时期的宪政改革就是其中一次失败的尝试。本书采取社会学的视野,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公共组织和社会自治等方面,探讨了这次改革之所以必然会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了社会因素与政治转型之间的关系。本书书稿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扩充和改善而成的,是一部充分展示社会学想象力的学术佳作,对史学爱好者和社会学爱好者富于启迪。

政治是社会要素之一,政治转型是社会变迁的产物。民初社会力量、政治结社、官僚制创设以及公共舆论极大影响了中国政治转型,其情其景,在此书得到集中描述与分析,令人浩叹,发人深思。其对现代政治转型的“中国模式”的揭示,尤值重视。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法律社会学属性的著作,毕竞悦博士通过实证性研究,从北洋政府时期政治转型的实际状况切入,揭示了社会结构与政治转型之间的关系。本书选题深具问题意识和学术意义,表现出作者的思想视野和政治关怀,在实证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勾勒出一个大时代的社会转型之政治与法律的走向,对于今天我们解读中国百年社会变革不无启发意义。

——高全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

民初政治转型是中国现代国家转型的短暂时刻,在“宪制幻象”中,依然是史上唯一一次“接近宪制”的大好时机。其艰辛探索和彻底失败值得国民深长思索。本书主要在社会视角下解读,阐释民初建国模式何以走向革命。作者毕竞悦从代议政治、政党政治、现代官僚制、公共舆论四个基本方面去解析民初宪制转型及其失败历程,并将其失败归结为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缺失。本书给予读者的启迪是: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国家转型应依赖于社会转型。

——程广云(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毕竞悦:法学与管理学交叉学科博士,主要学术兴趣为宪法理论、公共政策。有多年智库工作经历,曾任《改革内参》执行主编、图书策划人,现为国家能源集团研究院战略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宪法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法学分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腾讯文化频道专栏作者。 出版专著《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法治美国》、译著《罗斯福宪法》《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文集》《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等,在报刊、新媒体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