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
传统设计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意味着设计师具备一种由内而外的设计思维方式,首先发现一种有用性,并确定内容或功能(机能),然后设计相适应的交互界面和形式。而对于信息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多地采用一种由外而内的设计方式,即先确定输入输出方式和用户使用的行为,设想未来的生活方式,然后考虑内部系统实现,甚至很多设计创意是从已有交互方式出发,寻找相匹配的功能和内容,就像将Kinect移用在其他场合,如用于测量视力、试衣间或外科手术台前。
交互和形式层面存在更多的共性,不同的产品界面之间存在可借鉴性,或者说可比性,这造成了不同产品之间用户期望的相互影响。一个新手机的使用经历可能会改变对一个车载系统的体验,反之亦然。这就要求交互设计师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产品的交互形式。交互设计总是存在一些永恒的话题:系统是否“清晰地表达了它的使用方法”,效率如何,视听觉美感,触觉的...
传统设计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意味着设计师具备一种由内而外的设计思维方式,首先发现一种有用性,并确定内容或功能(机能),然后设计相适应的交互界面和形式。而对于信息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多地采用一种由外而内的设计方式,即先确定输入输出方式和用户使用的行为,设想未来的生活方式,然后考虑内部系统实现,甚至很多设计创意是从已有交互方式出发,寻找相匹配的功能和内容,就像将Kinect移用在其他场合,如用于测量视力、试衣间或外科手术台前。
交互和形式层面存在更多的共性,不同的产品界面之间存在可借鉴性,或者说可比性,这造成了不同产品之间用户期望的相互影响。一个新手机的使用经历可能会改变对一个车载系统的体验,反之亦然。这就要求交互设计师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产品的交互形式。交互设计总是存在一些永恒的话题:系统是否“清晰地表达了它的使用方法”,效率如何,视听觉美感,触觉的舒适性,新的用户行为的文化适应性等,在本书的后续章节我们会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顾振宇,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交互设计研究所所长。2006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交互设计、设计计算与认知等。在《CAD》等国际学报和会议发表论文30多篇。在美感计算领域的研究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数百次,最多单篇引用100多次。所提出的一系列数据驱动的体验优化方法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在线产品的快速迭代。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和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DC&C、CHI、HCⅡ等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和《CAD》等国际期刊的特邀评审。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金、国际合作和香港研究基金,完成国际知名企业委托设计研究项目10多项,指导学生多次在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