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学的批判

联合创作 · 2023-09-30 05:46

众所周知,在70年代末出版的《批判哲学的批判》中,李泽厚首先“解构”了康德,然后又“重建”了康德,这一“解构”、“重建”的过程应该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其结果就是他把当时被极“左”思潮所束缚的“人性”概念拯救了出来,构建了以“知、情、意”或者“自由直观、自由意志、自由感受”为旨归的内涵丰富的“主体性”哲学(见《批判哲学的批判》书后所附《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一文)。这样一来,人们就再也不能仅用单纯的“社会性”来看待“人性”了,具有积进取的精神和无限开放的品格的“主体性”概念适应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形势,顿时流行起来。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一九八八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拉。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历史本体论》等书。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