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19世纪后半期的沙皇俄国,一切都是混乱的,一切都正在建立。
美丽的贵妇人安娜敢爱敢恨,“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这是她坚定的呼声。
矛盾的时期、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故事在矛盾的漩涡中跌宕起伏。这部巨著描写了一百五十多个人物,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的广阔生活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与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俄国文学三巨头”。
托尔斯泰于1902年至1906年间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而他从未获奖,这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
从19世纪70年代起,俄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托尔斯泰开始了新的思想探索。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他甚至藏起绳子、猎枪,生怕自己为了求得解脱而自杀。这是托尔斯泰复杂的探索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仅用五十天的时间完成了小说的初稿,却历经了长达四年、前后十二稿的修改才出版。《安娜·卡列尼娜》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高峰。
译者:力冈
苏俄文学翻译家,翻译了近七百万字的苏俄文学作品,主要译作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日瓦戈医生》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