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操练
了解真实的历史,探索末知的世界,关心人类的命运。 对以往的历史要保持温情和敬意,这是钱穆先生的话,我就是用这个态度来看中国现代历史的。 戴着“需要的眼镜”解读20世纪的中国,只能是陈旧的传说;怀着问题意识反思,给我带业强烈的震撼。 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学术是需要刷新的,思想是应不断反思的。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黑箱,我只能窥见其中的一隅。
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必定有知识分子在充当着灵魂和思想库。优秀的学者,必定和优秀的作家、报人一起,经常发出代表社会良知的声音,抵抗着腐败和堕落。他们的思考和声音,不只是着眼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是着眼于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幸福,针对短视能够提出远见,针对狂热能够倡导理性。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为受污辱与损害的人们说话,为弱势群体代言,为匡扶正义而不懈努力。当某些官僚利益与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一定有人站出来为公众利益呐喊;当一般人...
了解真实的历史,探索末知的世界,关心人类的命运。 对以往的历史要保持温情和敬意,这是钱穆先生的话,我就是用这个态度来看中国现代历史的。 戴着“需要的眼镜”解读20世纪的中国,只能是陈旧的传说;怀着问题意识反思,给我带业强烈的震撼。 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学术是需要刷新的,思想是应不断反思的。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黑箱,我只能窥见其中的一隅。
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必定有知识分子在充当着灵魂和思想库。优秀的学者,必定和优秀的作家、报人一起,经常发出代表社会良知的声音,抵抗着腐败和堕落。他们的思考和声音,不只是着眼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是着眼于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幸福,针对短视能够提出远见,针对狂热能够倡导理性。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为受污辱与损害的人们说话,为弱势群体代言,为匡扶正义而不懈努力。当某些官僚利益与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一定有人站出来为公众利益呐喊;当一般人群的利益与强势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一定有人站出来为一般人群声辩。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有权力资本化现象,有社会不公的现象,但学界乃至整个知识界有些人对此麻木不仁,甚至显得趋炎附势。一些尚能洁身自好的学者,在专业领域尚能严肃认真,对公共事务却无可奈何,望而生畏或望而生厌,于是掉头而去,躲进书斋了事。少数人不甘沉默,但也缺少在公共传媒上表达的机会和渠道。这样,在整个社会舆论当中,良知的空白和缺位有时居然成了常态。 改变学者整体上失职的状态固然需要外部环境,但学界自身并不是没有努力的余地。还应当从专业领域的尽职自律做起,同时向公共领域的尽职努力。
丁东,学者,1951年生,现居北京。著有《冬夜长考》、《尊严无价》、《反思历史不宜迟》、《午夜翻书》等,编有《世纪之交的冲撞》、《顾准日记》、《顾准寻思录》、《反思郭沫若》、《遇罗克:遗作与回忆》、《王申酉文集》、《怀念李慎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