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眾神 : 世界宗教在香港
自2020年始,Diversity in Hong Kong這個由一群香港學者牽頭發起的多元文化研究計劃開始了一個項目,關注香港的少數宗教,並聯絡到12位信仰著不同宗教的信眾。「在何種香港的處境下促使您信仰了這一宗教?」、「信仰了這一宗教後,又認識了香港的何種面貌?」,在不強調知性分析、不深入解釋教義的情況下,《街坊眾神》嘗試帶領讀者進入「香港街坊」的異質生活。
印度教、道教、東正教會、泰國佛教、中國佛教、日本真言宗、伊斯蘭教、天主教聖方濟小兄弟會、錫克教、基督教後期聖徒會、巴哈伊教與「正念」,儘管受訪者信仰各異,他們在香港中也不算是特別的人物。我們不能看到他們在生命中某一時刻推動了香港整體社會作出歷史性變遷;但述說他們在神聖與世俗之間的出入,有如在油畫中刻畫光影變化,當中包含了對時間和空間想像的改變,也反映了思想與價值的更新。
本書命名為《街坊眾神...
自2020年始,Diversity in Hong Kong這個由一群香港學者牽頭發起的多元文化研究計劃開始了一個項目,關注香港的少數宗教,並聯絡到12位信仰著不同宗教的信眾。「在何種香港的處境下促使您信仰了這一宗教?」、「信仰了這一宗教後,又認識了香港的何種面貌?」,在不強調知性分析、不深入解釋教義的情況下,《街坊眾神》嘗試帶領讀者進入「香港街坊」的異質生活。
印度教、道教、東正教會、泰國佛教、中國佛教、日本真言宗、伊斯蘭教、天主教聖方濟小兄弟會、錫克教、基督教後期聖徒會、巴哈伊教與「正念」,儘管受訪者信仰各異,他們在香港中也不算是特別的人物。我們不能看到他們在生命中某一時刻推動了香港整體社會作出歷史性變遷;但述說他們在神聖與世俗之間的出入,有如在油畫中刻畫光影變化,當中包含了對時間和空間想像的改變,也反映了思想與價值的更新。
本書命名為《街坊眾神》,是希望從香港社會底層出發,以公共輿論的角度梳理香港複雜而多層次的歷史。香港存在著種種來源不同的宗教信仰,卻未有出現教派之間的勢不兩立,其實是十九世紀以來的重大奇蹟。
韓樂憫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系哲學碩士。
“DIVERSITY IN HONG KONG”研究計劃項目成員。
從小已是宗教愛好者,喜歡探索靈性奧秘,喜歡認識不同宗教的習俗並了解宗教對個人的影響。
龔惠嫻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博士。
“DIVERSITY IN HONG KONG”研究計劃項目協調人。
曾參與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伙伴合作項目,並製作名為「你不知道的香港小眾宗教故事」及「熟悉的家 陌生的街」的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CIBS)節目。對文化、宗教、歷史有濃厚興趣。
胡獻皿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生。
易學普及平台「講八卦」的創辦人。研究領域包括跨文本詮釋學、索隱易學、《易經》翻譯與再寫等。
孔德維
一八四一出版社總編輯。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中國研究博士,“DIVERSITY IN HONG KON...
韓樂憫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系哲學碩士。
“DIVERSITY IN HONG KONG”研究計劃項目成員。
從小已是宗教愛好者,喜歡探索靈性奧秘,喜歡認識不同宗教的習俗並了解宗教對個人的影響。
龔惠嫻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博士。
“DIVERSITY IN HONG KONG”研究計劃項目協調人。
曾參與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伙伴合作項目,並製作名為「你不知道的香港小眾宗教故事」及「熟悉的家 陌生的街」的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CIBS)節目。對文化、宗教、歷史有濃厚興趣。
胡獻皿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生。
易學普及平台「講八卦」的創辦人。研究領域包括跨文本詮釋學、索隱易學、《易經》翻譯與再寫等。
孔德維
一八四一出版社總編輯。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中國研究博士,“DIVERSITY IN HONG KONG”研究計劃項目召集人。曾編著書目包括《香港教育3.0:更新、變革與轉型》、《為甚麼我在包容基督徒?──十九世紀中葉儒者的宗教寬容》。
尹子軒
“DIVERSITY IN HONG KONG”研究計劃項目成員。
香港《The Glocal全球政經評論》合夥人兼副總編輯,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歐洲政治碩士,文章散見於各新聞媒體,香港電臺節目《國際政經點.線.面》主持人及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