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文化 : 通俗文化与伟大传统

联合创作 · 2023-09-13 20:21

本书作者理查德·凯勒·西蒙在美国多所大学从事过西方文学课教学工作。西蒙在其教学生涯中发现,学生们对古典文学的畏惧和退却是教师教学的最大的难题,这个问题在电视和信息时代尤为明显。人们原本的以印刷品为基础的“文本”阅读,越来越让位于直观、生动的“图形”阅读。西蒙认为,人们对经典的敬而远之还因为“经典”与人们所处的当代现实缺乏联系。有感于学生们对“通俗”文化的热衷,西蒙以为如果找到了通俗文化与古典巨著之间的传承关系,学生们就可能反过来对通俗文化经典作品所对应的古典渊源发生兴趣,继而找到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别。

西蒙通过“案例”研究,将通俗文化中的重要作品和现象与他认为的古典渊源捉对比较,例如:电影《星球大战》与文艺复兴时代的史诗《仙女王》,脱口秀节目与路易吉·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肥皂剧《朋友们》、《桑费尔德》、《我们生活的日子》与维多利亚小...

本书作者理查德·凯勒·西蒙在美国多所大学从事过西方文学课教学工作。西蒙在其教学生涯中发现,学生们对古典文学的畏惧和退却是教师教学的最大的难题,这个问题在电视和信息时代尤为明显。人们原本的以印刷品为基础的“文本”阅读,越来越让位于直观、生动的“图形”阅读。西蒙认为,人们对经典的敬而远之还因为“经典”与人们所处的当代现实缺乏联系。有感于学生们对“通俗”文化的热衷,西蒙以为如果找到了通俗文化与古典巨著之间的传承关系,学生们就可能反过来对通俗文化经典作品所对应的古典渊源发生兴趣,继而找到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别。

西蒙通过“案例”研究,将通俗文化中的重要作品和现象与他认为的古典渊源捉对比较,例如:电影《星球大战》与文艺复兴时代的史诗《仙女王》,脱口秀节目与路易吉·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肥皂剧《朋友们》、《桑费尔德》、《我们生活的日子》与维多利亚小说、雅各宾时代的复仇文学或莎士比亚的戏剧。而广告的价值观则与《乌托邦》形成有趣的对比等等。

西蒙认为,“垃圾文化”,无一不是古典文化在当代新现实中的翻版。他的分析过程有意无意地颇有对美国流行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制作进行揭秘的意味。对我国的通俗文化出品人,尤其是电视剧、电视节目制作人、通俗杂志的策划出品者和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应当不无启发。

虽然西蒙写此书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找到一种能唤起学生们对古典文学热情的方法。但是,他面临的问题涉及到信息时代的阅读问题,这个问题早在电视出现时就日渐明显,互联网出现后信息的冲击将进一步转移人们阅读的兴趣和注意力。虽然西蒙写此书时互联网的影响也许并不明显,因而没有提及。有趣的是,书中提及的在美国可能是家喻户晓的“垃圾文化”经典,尤其是一些电影脱口秀节目、肥皂剧,对中国读者而言却是十分陌生,这对理解西蒙的“案例”研究原本是个障碍,但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而广泛散播,反而迎刃而解了。

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通俗文化与古典文化之间的差别,以及孰高孰低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西蒙虽然受到划分“高尚”与“低俗”这项对批评家和学者极富挑战性的诱惑,但也许是出于客观的姿态或治学的谨慎与隐忍,他始终只“提事实”,尽量作到客观分析,但可以看出他对“垃圾文化”的同情和辩护,最后的结论则有待读者的判断。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