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治学
《中学图书馆文库:读书与治学》从胡适一生丰富的论著、讲演和书信中撷取文章三十余篇,专谈青年人应该怎样读书、怎样治学,由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欧阳哲生教授汇编,分为“怎样读书”、“漫谈教学”、“确立志趣”、“训练思想”、“治理国学”、“论学书简”六卷。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1910-1917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0年代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长。1957―1962年为台弯“中央研究院”院长。
“五四”时期的胡适是首创文学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话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将;同时他还是白话新诗的首写者,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将西方自由思想和东方儒家意识结合得较好者,也当首推胡适。他或许不能算作创造型的思想家,就天赋与气魄而言,他都称不上巨人。但他是个可以将东西方文明打通的学者,并且能将本是矛盾的、非一致的学说,嫁接到一起,形成一种崭新的传统,这是难得的。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转型,社会的变迁,多少含有...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1910-1917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0年代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长。1957―1962年为台弯“中央研究院”院长。
“五四”时期的胡适是首创文学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话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将;同时他还是白话新诗的首写者,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将西方自由思想和东方儒家意识结合得较好者,也当首推胡适。他或许不能算作创造型的思想家,就天赋与气魄而言,他都称不上巨人。但他是个可以将东西方文明打通的学者,并且能将本是矛盾的、非一致的学说,嫁接到一起,形成一种崭新的传统,这是难得的。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转型,社会的变迁,多少含有胡适的精神遗绪。至少,他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思路,不求虚妄的实证精神,对纠正近半个世纪的左倾思潮,意义是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