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主要内容:汉文佛经以其较强的口语性而受到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视,利用它,可以作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 研究汉语语音。汉译佛经中有大量梵汉对音材料,而这些对音材料正是当时语音的较客观的记录,比较接近口语,利用它来研究当时的语音,应该更接近语音实际。在这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国内学者有俞敏、刘广和、尉迟治平、利瓦伊琦、施向东、张福平、储泰松诸先生。由于受梵文语言系统的限制,这种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梵文齿音只有一套,而汉语有三套,用梵文的一套齿音分别对应汉语的三套齿音,就难以反映语音实际了。故利用对音材料要注意所对译语言的语音系统性。
2. 研究汉语口语词汇。翻译过来的佛经是要对百姓宣讲的,为达此目的,翻译者要尽可能使用当时人们的口语,而尽可能避免使用文言。这就为后来的语言研究者留下了大批珍贵的当时口语材料。利用这批材料研究当时的口...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主要内容:汉文佛经以其较强的口语性而受到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视,利用它,可以作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 研究汉语语音。汉译佛经中有大量梵汉对音材料,而这些对音材料正是当时语音的较客观的记录,比较接近口语,利用它来研究当时的语音,应该更接近语音实际。在这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国内学者有俞敏、刘广和、尉迟治平、利瓦伊琦、施向东、张福平、储泰松诸先生。由于受梵文语言系统的限制,这种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梵文齿音只有一套,而汉语有三套,用梵文的一套齿音分别对应汉语的三套齿音,就难以反映语音实际了。故利用对音材料要注意所对译语言的语音系统性。
2. 研究汉语口语词汇。翻译过来的佛经是要对百姓宣讲的,为达此目的,翻译者要尽可能使用当时人们的口语,而尽可能避免使用文言。这就为后来的语言研究者留下了大批珍贵的当时口语材料。利用这批材料研究当时的口语,成了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国内学者有朱庆之、利瓦伊琦等先生。朱庆之重宏观研究和框架构建,同时也有较精当的微观考释,所谓微观、宏观相结合者也。利瓦伊琦则重“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微观考释,多有创获。此外,蒋礼鸿、郭在胎、项楚、江蓝生、方一新诸家的研究中,也大量使用过汉译佛经的材料,也多有成就,但不是对汉译佛经的专门研究,故不在此列。新词新义的研究,利瓦伊琦的成就堪为榜首,但常用词的研究,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3. 研究汉语语法。汉译佛典的口语性,既为词汇研究提供了材料,也为语法研究提供了材料。语法的变化,在正统的文言文里比较缓慢。
4. 研究汉语俗字。汉文佛典中有大量俗字,为汉语俗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在这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的国内学者有潘重规、张涌泉、郑贤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