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扎
欢迎来到清真寺之家……
伊朗,1950年,春天已经到来。当女人们为庆祝活动做准备时,萨迪克正等待求婚者敲门。他的叔叔努斯拉特带着一个妖艳女人从德黑兰归来,此时,在屋顶上,沙保只渴望能有一台电视机,观看人类的首次登月。但就连亲爱的祖母们都无法预见,在未来的岁月中,何事将会 发生……
在这部令人振奋的畅销书中,卡德尔•阿卜杜拉记述了一个家庭在革命边缘的悲欢。
凭借此书,作者终将步入纳博科夫、米兰•昆德拉、约瑟夫•布罗茨基等用母语之外写作的大师行列。
“卡德尔•阿卜杜拉文笔优美、极具可读性的《大巴扎》弥漫着记忆、地域感与亲情。”
——英国《每日邮报》
“卡德尔•阿卜杜拉发自心灵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也正是在人们的心灵之上,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英国《苏格兰人报》
“令人着迷且独具特色——‘抵抗文学’审慎、迷人且有力的范例。”
——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
欢迎来到清真寺之家……
伊朗,1950年,春天已经到来。当女人们为庆祝活动做准备时,萨迪克正等待求婚者敲门。他的叔叔努斯拉特带着一个妖艳女人从德黑兰归来,此时,在屋顶上,沙保只渴望能有一台电视机,观看人类的首次登月。但就连亲爱的祖母们都无法预见,在未来的岁月中,何事将会 发生……
在这部令人振奋的畅销书中,卡德尔•阿卜杜拉记述了一个家庭在革命边缘的悲欢。
凭借此书,作者终将步入纳博科夫、米兰•昆德拉、约瑟夫•布罗茨基等用母语之外写作的大师行列。
“卡德尔•阿卜杜拉文笔优美、极具可读性的《大巴扎》弥漫着记忆、地域感与亲情。”
——英国《每日邮报》
“卡德尔•阿卜杜拉发自心灵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也正是在人们的心灵之上,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英国《苏格兰人报》
“令人着迷且独具特色——‘抵抗文学’审慎、迷人且有力的范例。”
——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卡德尔•阿卜杜拉,1954年出生于伊朗阿拉克,荷籍伊朗作家,1988年定居荷兰。
受其祖父影响,阿卜杜拉从12岁开始钻研西方文学,由此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在德黑兰的大学学习物理学。1988年来到荷兰后,阿卜杜拉很快熟练地掌握了荷兰语,并开始用荷兰语创作。他的首部荷兰语作品为《鹰》,此书获得了荷兰的“金驴耳”奖,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1995年,阿卜杜拉发表了短篇故事集《姑娘们和游击队》。1997年,小说《空瓶之旅》问世。2000年,《天书•我父亲的笔记本》荣获荷兰E•杜贝荣奖。
2006年,阿卜杜拉成为荷兰莱顿大学的客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