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历史的路上

联合创作 · 2023-10-13 01:37

本书收录了顾颉刚为《古史辨》第一册所定的序,历述他求学的经过和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和古史考证、辨伪及民俗学的因缘,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踏入学术界的心路历程,而且他的治学方法也值得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借鉴。《孟姜女故事研究集》是这篇序言初稿中的一部分,现附其后,以呈现给读者该序言的全貌。书中还收录了《顾颉刚先生主要学术活动年表》,以使读者了解顾先生一生的学术活动。

顾颉刚(1893一1980)中国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早年收集民间歌谣,从事民俗学研究。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传说,至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打破把古代视为“黄金时代”的观念,在史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以后曾将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辨的文章,编为《古史辨》八册(已出版七册)。1927年,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并编辑“民俗学会丛书”。以民俗资料印证古史传说。后又进而考辨历史地理,于1934年创办《禹贡》半月刊,次年建立禹贡学会。推动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培养了一批历史地理学的专门人才。由于当时民族危机深重,逐渐侧重边疆地理研...

顾颉刚(1893一1980)中国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早年收集民间歌谣,从事民俗学研究。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传说,至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打破把古代视为“黄金时代”的观念,在史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以后曾将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辨的文章,编为《古史辨》八册(已出版七册)。1927年,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并编辑“民俗学会丛书”。以民俗资料印证古史传说。后又进而考辨历史地理,于1934年创办《禹贡》半月刊,次年建立禹贡学会。推动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培养了一批历史地理学的专门人才。由于当时民族危机深重,逐渐侧重边疆地理研究,于1936年创立边疆研究会,同时组织通俗读物编刊社,主持编印鼓词等曲调的读物,宣传抗日。抗战时期,转入内地,创办中国边疆学会,出版《边疆周刊》、并先后主编《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生平著述极富,出版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吴歌甲集》等。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