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
史学大家顾颉刚夫妇的“两地书”。
家国大义下的儿女柔情,宏大历史中的生活细节。
——————————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收录顾颉刚、殷履安夫妇1932年淞沪抗战以及1937—1943年全面抗战期间的往还家书。
1932年1月23日,顾颉刚离开北平赴杭州看望父亲,“一·二八事变”后滞留杭州数月。1937年“七七事变”后,顾颉刚因宣传抗日被日人追捕,辗转绥远、苏州、甘肃、青海、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动荡的岁月中,顾颉刚与家人聚少离多,夫人殷履安操劳一家生活,辛苦支撑。山河破残,妻孥离散,家国大义,儿女柔情,每通家书背后都有一段往事,每程邮路尽头都是一双望眼,个中滋味,在往还书信里体现得淋漓而尽致,颇具故事性、可读性、生活性。
“顾殷家书”既是顾氏一家及其亲友以及学界同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如何支援军队抗战,在战火中如何流离转徙、艰难谋生的真实见证;又是...
史学大家顾颉刚夫妇的“两地书”。
家国大义下的儿女柔情,宏大历史中的生活细节。
——————————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收录顾颉刚、殷履安夫妇1932年淞沪抗战以及1937—1943年全面抗战期间的往还家书。
1932年1月23日,顾颉刚离开北平赴杭州看望父亲,“一·二八事变”后滞留杭州数月。1937年“七七事变”后,顾颉刚因宣传抗日被日人追捕,辗转绥远、苏州、甘肃、青海、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动荡的岁月中,顾颉刚与家人聚少离多,夫人殷履安操劳一家生活,辛苦支撑。山河破残,妻孥离散,家国大义,儿女柔情,每通家书背后都有一段往事,每程邮路尽头都是一双望眼,个中滋味,在往还书信里体现得淋漓而尽致,颇具故事性、可读性、生活性。
“顾殷家书”既是顾氏一家及其亲友以及学界同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如何支援军队抗战,在战火中如何流离转徙、艰难谋生的真实见证;又是个体生命在悲惨的战争岁月之中,人生际遇、家庭变故、心理感受的如实反映;更在宏大历史叙述背景之下,为弥补疏阔的历史罅隙,提供了生动的细节与丰富的素材,也是极为珍贵的档案史料。
书末附其间顾颉刚长女、次女与父母的往还书信,可与顾殷家书参照对读,使夫妇间的部分情事连贯完整,视角多维,别有况味。整理者对书信中所涉人物及其字号、别名、昵称及当时的背景、人物关系等,做了简明的注释,更便理解。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1926年出版《古史辨(第一册)》;创立禹贡学会和中国边疆学会;先后任厦门、中山、燕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院士。1954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后汇编为《顾颉刚全集》。
殷履安(1900-1943),顾颉刚第二任妻子。1919年与顾颉刚结婚,不能生育,与顾颉刚相知相爱,顾颉刚家书中说...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1926年出版《古史辨(第一册)》;创立禹贡学会和中国边疆学会;先后任厦门、中山、燕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院士。1954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后汇编为《顾颉刚全集》。
殷履安(1900-1943),顾颉刚第二任妻子。1919年与顾颉刚结婚,不能生育,与顾颉刚相知相爱,顾颉刚家书中说:“我将来的学问事业如能成功,由于我的努力者一半,而由于你的辅助者亦一半。”钱穆《师友杂忆》中称赞说“夫人贤德,尤所少见”,“其两女乃前妻所出,而母女相处,慈孝之情,亦逾寻常”。
顾潮(1946-2023),顾颉刚之女,江苏苏州人,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顾颉刚遗著整理和研究,编撰有《顾颉刚年谱》、《顾颉刚评传》(合著)、《我的父亲顾颉刚》等;编辑《顾颉刚学记》、《顾颉刚全集》(合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