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财富 : 我军失利战例评析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失败是成功之母”,之后又多次说过同样的话,令人印象深刻。24年前,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也强调:“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使人振聋发聩。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大战役、抗美援朝战争……这些战事如同一座座丰碑,记述着我军的辉煌历程。胜利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失利和挫折同样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甚至是更为宝贵的财富。因为这些财富的取得,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近日,南京军区王洪光副司令员推出新作《血色财富:我军失利战例评析》,他将目光投向了相对冷僻的败战领域,表现了直言不讳的巨大勇气、可贵可敬的创新精神、系统深入的学术探索。综观全书,有3个显著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全,一部关于我军失利战役的全面系统...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失败是成功之母”,之后又多次说过同样的话,令人印象深刻。24年前,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也强调:“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使人振聋发聩。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大战役、抗美援朝战争……这些战事如同一座座丰碑,记述着我军的辉煌历程。胜利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失利和挫折同样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甚至是更为宝贵的财富。因为这些财富的取得,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近日,南京军区王洪光副司令员推出新作《血色财富:我军失利战例评析》,他将目光投向了相对冷僻的败战领域,表现了直言不讳的巨大勇气、可贵可敬的创新精神、系统深入的学术探索。综观全书,有3个显著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全,一部关于我军失利战役的全面系统之作
我军历史上有多少个失利战例?
广为人知的是4个,即湘江战役、红军西路军失败、皖南事变、金门战役。实际上,这4次只是我军较为彻底和影响较大的失利,而该书收入的战例共31个(从我军建军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其中,既有著名的战役,如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湘江战役、皖南事变、金门战役等;也有鲜为人知的战役,如胶泥腰岘庆阳战斗、青树坪之战等。这些失利,有的使革命战争落入低潮,战略全局陷入被动;有的使战略局部和战役全局受到严重影响,延缓了战争进程;有的对我军民胜利的信心造成重大打击,战略战役的意图一时难以实现。总之,我军历经种种“苦难”,才有今天的“辉煌”。
对“我军败战”进行专题研究可谓盼者众、呼者多、行者少,有关文章偶可见之,但研究专著长期阙如。该书较全面、系统、深入地对我军败战进行研究,既是引领之作,又是“百科全书”,不但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价值,而且对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建设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借鉴。具体到每一个战例,均从背景、经过、评析3个层面递进展开,进行全景式解读,有利于读者对我军31个失利之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深,一部刨根问底的呕心沥血之作
该书的重头戏是对我军失利战例进行评析,必然要深究原因和检讨责任,而部分败战又牵扯到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研究他们的失误是否不敬?会不会造成其后人误解?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到什么程度?这对著者的感情和勇气都是一种考验,对作者的水平也是一种检验,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关于我军作战失利的研究是一项十分严肃、探索性很强的重大课题,面临着思维、理念、情感等诸多挑战。
作者直面失败,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科学严谨的研究精神,经过4年的潜心研究,深挖细究,终成正果。以《金门战役》为例,作者广泛参考了海峡两岸大量相关史料,分上下两篇,分别从敌我双方视角进行回顾与反思。上篇不仅深刻检讨了我军致败的4大因素(“作战指导上轻敌急躁、敌情判断上主观臆断、作战筹划上一厢情愿、指挥协同上分散混乱”),还根据可靠史料,指出兵团和军级指挥员均负有相应责任。下篇则详细分析了国民党军取胜的6个因素,既客观又深刻,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胡杨被誉为“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是因其根系深入地下十余米。同样的道理,一部作品的生命力主要赖其深度。作者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和精神,使该书保持较高的水准,很有看头和嚼头。
新,一部充满创新精神的探索之作
创新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是推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搜集我军失利战例并深研细究,这本身就是创新。此外,该书的创新还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其一,重点对战例进行了评析。中国古代史家在记载战事时,往往注重铺陈双方在战前的谋略筹划,对战争过程着墨不多,对战事的分析总结也简笔带过。本书作者则将重点置于战后的评析,从篇幅上看,评析部分约占二分之一,而且议多于叙、重于叙、高于叙,论证相当精彩,结论很有见地。
其二,实地考察了当年战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不仅查阅了大量文本文献,还亲赴当年战场实地察访,保证了该书的真实性。比如,为深入探究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之谭家桥战斗,作者特地前往安徽省黄山东要隘乌泥关考察战场遗址。这种“脚量地,手著史”的研究方式无疑非常必要和重要。
其三,从敌我双方的角度论成败。文中相当一部分战例,不仅从我军的失误来分析失败的原因,而且从敌人的角度来评价其胜战的因素。如皖南事变时任国民党军主力第32集团军司令官的上官云相在庆祝其胜利的宴会上说:“这次剿灭新四军,作战非常顺利,似有天助,正在作战时,连下几天雨,是难得的,使新四军困在山谷,前是隘路,后是激流(指青弋江涨水),进退不得……”
其四,作者特邀军内专业测绘人员为全书31个战例绘制了42幅作战图表,多数系原创,文图并茂相得益彰,有助于读者对战例进行深层次理解和思考。
王洪光同志在领导部队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中,十分重视研究古今中外的重要战例,先后编著出版了《经典战例评析》《绝战:追思金门战役》《统一战争评析》等著作,在军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我们期待作者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兼职教授。编著有《装甲兵战术学》、《陆军武器装备》、《经典战例评析》、《绝战:追思金门战役》、《机械化步兵教材》、《坦克专业教范》等专著和教材、教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