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的手套
本剧为比昂松代表作品,也为作者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品。剧中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和一个金融资本家的公子订婚之后,发现未婚夫另有所爱,要求解除婚约,并当着众人的面把手套扔到了未婚夫的脸上。女主人公未婚夫的父亲以为受了侮辱,他开始无耻地为自己的虚假、声誉、辩护,公开宣传男子欺压妇女的特权,不择手段地打击女主角,想迫使她屈服。该剧女主人公将手套朝未婚夫掷去,意味着男人也应服从加于女人身上的同样的道德要求。这一点在当时引起轰动,并在斯堪的纳维亚触发了一场持续好几年的关于性道德的激烈辩论。尽管持异议的人很多,但比昂松未放弃自己的立场。
比昂斯特恩·马蒂涅斯·比昂松(Bjørnstjerne Martinius Bjørnson) 1832年12月8日出生于挪威东北部厄斯特达尔山谷(Østerdal valley)的科威克纳(Kvikne),父亲是一名牧师。比昂松一家在他五岁时移居到挪威西部罗姆斯达伦(Romsdalen)的内塞特(Nesset)。比昂松在墨尔德(Molde)市完成中学教育并在奥斯陆参加文科考试课程(约等于英国的A级考试)之后,开始在新闻界一试身手。他撰写文学评论和短篇小说,风格大胆而清新。他于1857年秋发表处女作《叙内夫·索巴肯》(Synnøve Solbakken)。这是他的第一部农民故事。该小说不但是艺术上的突破,也成为并是一部仍然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如果将这部作品和北欧同时期其他长、短篇小说相比,人们不难看出这部作品明显地代表了一种新的叙事艺术形式:语言简练...
比昂斯特恩·马蒂涅斯·比昂松(Bjørnstjerne Martinius Bjørnson) 1832年12月8日出生于挪威东北部厄斯特达尔山谷(Østerdal valley)的科威克纳(Kvikne),父亲是一名牧师。比昂松一家在他五岁时移居到挪威西部罗姆斯达伦(Romsdalen)的内塞特(Nesset)。比昂松在墨尔德(Molde)市完成中学教育并在奥斯陆参加文科考试课程(约等于英国的A级考试)之后,开始在新闻界一试身手。他撰写文学评论和短篇小说,风格大胆而清新。他于1857年秋发表处女作《叙内夫·索巴肯》(Synnøve Solbakken)。这是他的第一部农民故事。该小说不但是艺术上的突破,也成为并是一部仍然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如果将这部作品和北欧同时期其他长、短篇小说相比,人们不难看出这部作品明显地代表了一种新的叙事艺术形式:语言简练、主题鲜明、遣词造句采用口语形式、形象塑造十分大胆。比昂松的风格也受到冰岛传奇故事、挪威民间传说和汉斯·安徒生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他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他遣词造句的风格带有挪威特色,明显区别于挪威当时的正式语言——丹麦书面语。当时,比昂松已经明确展示出他长期创作的主题之一:一个人假如不能服务于远大的目标,就将可能被强大的力量引入歧途。他的故事虽然有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田园风格,但是也有比昂松两年前所说的“自然的时代精神”。“要美丽,更要真理”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