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与认知挑战
认知人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建立在人类学与认知科学合作基础上的学科分支。与传统文化人类学的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主张不同,它强调人类学应该回归创建之初对于人性普遍性(generalization)的追求,重拾对自身作为一项科学的身份认同。而Maurice Bloch正是如今的人类学学界中,这一分支和理论主张的领军人物。他与费孝通一样早年师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马林诺斯基,其后他一直在LSE任教,1983年任正教授,如今已退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学界复兴的时期,他也曾是英法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领军人物。九十年代后他的关注重点转移到认知领域,也是在他的带领下,认知人类学成为了如今LSE新的重要脉络及其与众不同的标记。 社会文化人类学倾向于将社会视作不可化约到个体的超越性存在,将文化视为不可化约到思维与个体心理的公共现象,...
认知人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建立在人类学与认知科学合作基础上的学科分支。与传统文化人类学的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主张不同,它强调人类学应该回归创建之初对于人性普遍性(generalization)的追求,重拾对自身作为一项科学的身份认同。而Maurice Bloch正是如今的人类学学界中,这一分支和理论主张的领军人物。他与费孝通一样早年师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马林诺斯基,其后他一直在LSE任教,1983年任正教授,如今已退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学界复兴的时期,他也曾是英法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领军人物。九十年代后他的关注重点转移到认知领域,也是在他的带领下,认知人类学成为了如今LSE新的重要脉络及其与众不同的标记。 社会文化人类学倾向于将社会视作不可化约到个体的超越性存在,将文化视为不可化约到思维与个体心理的公共现象,然而如今这一传统正在受到来自认知科学的挑战。Bloch出版于2012年的这本书批判性地梳理人类学在研究文化与心智(mind)关系时的理论立场,尤其是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ism)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他引入认知科学对相同议题截然不同的解释脉络(尤其是进化论心理学)——关注先天的、不受文化影响的个体心理,以及它如何是一种被自然选择的适应机制(selected adaptation)。Bloch指出,认知科学基于大量实验的诸多发现,尤其是对人脑的先天性模块型功能构造(innate modularity)的发现,可能会冲击人类学对于“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来自后天社会和文化形塑”的假设。
莫里斯•布洛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退休教授,也是当今世界很重要的人类学家之一。他在世界各地的大学有过数任教职,目前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冉•尼科德研究所担任驻所访问学者,并参与了由欧洲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有关比较认识论的跨学科研究项目。他在其感兴趣的领域有很多研究成果发表,其著作被译成了12种语言。1990年,他当选为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