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日吟庐书画丛录(全三册)

联合创作 · 2023-10-08 06:19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爱日吟庐书画丛录(套装共3册)》收录了四种晚清民初时期书画鉴藏目录,包括《画录》四卷,葛金烺撰;《补录》四卷,《续录》八卷,《别录》四卷,皆葛金烺第三子葛嗣浵撰。其得名之缘由则以同治甲戌(1874)年,葛金烺得伊秉绶隶书“爱日吟庐”斋额之纸本横幅,其书章法精巧,“日吟”二字并作一行,深具错综之妙。葛氏因爱其书艺,遂依样仿制匾额,并将斋名由“鸥舫”改为“爱日吟庐”。

平湖葛氏本居江寧,順治初為避戰亂遷至平湖。葛氏以武學起家,先世間武舉人、武進士不乏其人,嗣後則轉習儒業,傳至葛金烺輩遂漸通顯。葛金烺(1837—1890),字景亮,號毓山,亦作毓珊、煜珊,自署瑤池香吏、曼道人。葛金烺少年穎悟,十歲能詩,然而科場不利,八試未售。光緒己卯(1879)方始獲中鄉試第七名,癸未(1883)中會試,丙戌(1886)補試殿試,朝考一等,授刑部主事,以海防捐升郎中,旋改戶部。光緒己丑(1889)以疾棄官返滬,次年正月卒。有《傳樸堂詩稿》四卷、《竹樊山莊詞》一卷傳世。在硃卷履歷中,葛金烺的出生日期為“道光乙巳年(1845)十一月十六日吉時”,與譚獻所撰《墓表》不同,這應當與其場屋多舛的經歷有關。《平湖葛毓珊先生小影題詠》載有葛金烺三十歲像,其後自書《金縷曲》兩首,所署年款為“同治丁卯(1867)”;册中同年嚴修題詠夾註云“癸未(18...

平湖葛氏本居江寧,順治初為避戰亂遷至平湖。葛氏以武學起家,先世間武舉人、武進士不乏其人,嗣後則轉習儒業,傳至葛金烺輩遂漸通顯。葛金烺(1837—1890),字景亮,號毓山,亦作毓珊、煜珊,自署瑤池香吏、曼道人。葛金烺少年穎悟,十歲能詩,然而科場不利,八試未售。光緒己卯(1879)方始獲中鄉試第七名,癸未(1883)中會試,丙戌(1886)補試殿試,朝考一等,授刑部主事,以海防捐升郎中,旋改戶部。光緒己丑(1889)以疾棄官返滬,次年正月卒。有《傳樸堂詩稿》四卷、《竹樊山莊詞》一卷傳世。在硃卷履歷中,葛金烺的出生日期為“道光乙巳年(1845)十一月十六日吉時”,與譚獻所撰《墓表》不同,這應當與其場屋多舛的經歷有關。《平湖葛毓珊先生小影題詠》載有葛金烺三十歲像,其後自書《金縷曲》兩首,所署年款為“同治丁卯(1867)”;册中同年嚴修題詠夾註云“癸未(1883)中試,先生四十七”,章梫題詠有注稱其“同治乙丑(1865)中鄉試副榜,年二十九”,“丙戌(1886)補殿試,成進士,年五十歲”。可知其生年實為道光丁酉(1837)。蓋減嵗應舉以求地步,此為明清舉場俗例,道光乙巳殆即葛金烺之“官年”。

葛嗣浵(1867—1935),為葛金烺第三子,字稚威,一字詞蔚,別署水西居士。光緒甲申(1884)補博士弟子員;甲午(1894)應京兆試,挑取謄錄。旋以入粟官工部主事,宣統年間改法部編置司行走,復納粟為分部郎中并請三代封典,之後遂決意南歸,不復仕進。葛嗣浵素具賢達之風,增廣宗祠,興辦稚川學校,建言減免田賦,利濟閭里;又熱心于鄉邦文獻建設,贊助抄補文瀾閣《四庫全書》,刊行《續檇李詩繋》、《平湖采芹錄》,續編《檇李文繋》,皆有可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