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熊猫
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项目”,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熊猫项目”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一九八〇年,中外顶尖专家齐聚卧龙...
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项目”,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熊猫项目”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一九八〇年,中外顶尖专家齐聚卧龙。
熊猫项目能否改变熊猫命运?
外方代表乔治•夏勒亲笔披露往事。
“熊猫教父”胡锦矗为中译本修订作序。
熊猫会被奉为环保偶像,其实毫不足奇。这动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能打动和改变所有看见它的人;只要有它在场,气氛就焕然一新。对熊猫而言,自由就是在山林环绕的竹海中平静的生活。它不能调整自身来迎合我们,它的需求无法妥协。如果任凭熊猫灭绝,那么所有的高尚情操、人道关怀,所有使它们永垂不朽的企图,都没有意义。
熊猫没有历史,只有过去。它来自另一个时代,与我们短暂交会。我们深入丛林追踪它的那几年,得窥它遗世独立的生活方式。本书就是那段短暂光阴的实录,而非回忆。
乔治•夏勒|George B. Schaller
1933年生于柏林,美国生物学家及环保人士,熊猫项目外方专家代表,曾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三位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他是第一个受委托在中国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进行熊猫保护工作的西方科学家,也是第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批准进入羌塘无人区开展藏羚羊研究的外国人。因其对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的杰出贡献,夏勒博士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标杆及楷模,曾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金质勋章、日本国际宇宙奖、《美国国家地理》终身成就奖、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殊荣。
译者|张定绮
台湾大学外文系硕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班肄业,曾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中文版资深编辑、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笔译组召集人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撰述委员。译有《浮世男女》《阿佛洛狄忒》《寡居...
乔治•夏勒|George B. Schaller
1933年生于柏林,美国生物学家及环保人士,熊猫项目外方专家代表,曾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三位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他是第一个受委托在中国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进行熊猫保护工作的西方科学家,也是第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批准进入羌塘无人区开展藏羚羊研究的外国人。因其对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的杰出贡献,夏勒博士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标杆及楷模,曾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金质勋章、日本国际宇宙奖、《美国国家地理》终身成就奖、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殊荣。
译者|张定绮
台湾大学外文系硕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班肄业,曾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中文版资深编辑、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笔译组召集人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撰述委员。译有《浮世男女》《阿佛洛狄忒》《寡居的一年》《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午夜之子》等作品,并屡获优秀译本奖 。
特约审校|胡锦矗
1929年生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他从1974年开始研究野生大熊猫,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也是熊猫项目中方专家代表兼卧龙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被誉为“熊猫教父”、“熊猫教授”、研究“国宝”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