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贝尔
一部双性人探寻自我的成长史诗,直抵人性深处最幽暗的角落,聆听心灵深处最隐秘的萌动!
亦男亦女,非男非女,生命于TA而言是个谜团。“他”还是“她”?进退两难,何去何从?
1968年,在拉布拉多一个寂静优美的小镇上,一个孩子在冰天雪地中降生了。然而,它既是男孩,也是女孩;它 既不是男孩,也不是女孩。
除了孩子的父亲特莱德韦和母亲简辛塔,唯有邻居托马辛娜知晓此事。简辛塔希望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特莱德韦则决定把孩子当成男孩抚养,并为其取名“韦恩”。而托马辛娜暗自称呼韦恩“安娜贝尔”,以纪念自己夭折的女儿。
在粗犷野性的男性狩猎文化的影响下,韦恩一直努力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做一个男子汉;但与此同时,隐藏在他身体里的女性因子也在悄然萌发。特莱德韦想方设法地阻挠甚至扼杀“她”的存在,简辛塔则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逃避。光阴荏苒,韦恩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了“安娜贝尔”的存在:她...
一部双性人探寻自我的成长史诗,直抵人性深处最幽暗的角落,聆听心灵深处最隐秘的萌动!
亦男亦女,非男非女,生命于TA而言是个谜团。“他”还是“她”?进退两难,何去何从?
1968年,在拉布拉多一个寂静优美的小镇上,一个孩子在冰天雪地中降生了。然而,它既是男孩,也是女孩;它 既不是男孩,也不是女孩。
除了孩子的父亲特莱德韦和母亲简辛塔,唯有邻居托马辛娜知晓此事。简辛塔希望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特莱德韦则决定把孩子当成男孩抚养,并为其取名“韦恩”。而托马辛娜暗自称呼韦恩“安娜贝尔”,以纪念自己夭折的女儿。
在粗犷野性的男性狩猎文化的影响下,韦恩一直努力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做一个男子汉;但与此同时,隐藏在他身体里的女性因子也在悄然萌发。特莱德韦想方设法地阻挠甚至扼杀“她”的存在,简辛塔则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逃避。光阴荏苒,韦恩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了“安娜贝尔”的存在:她神秘而优雅,指引着他去探寻真实的自我。然而,沉默孤僻的父亲和心如死灰的母亲让韦恩痛苦而彷徨。
托马辛娜吐露的惊人秘密促使韦恩鼓足勇气离开了故乡。在圣约翰斯,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在摇摇欲坠的瞬间,亲情与友情的温暖关照让韦恩勇敢地挣脱了“他还是她”的羁绊,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一部获得加拿大所有文学大奖青睐的小说!
托马斯•海德•拉德尔文学奖/GLBTQ独立文学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罗杰斯作家信托小说奖/丰业吉勒文学奖/《纸与笔》年度最高奖
入围柑橘文学奖/《纽约时报》重磅推荐/《麦根》年度畅销书
◎我喜欢这篇小说有诸多原因:其语言和思想之干净明朗实为少见,其精准的细节描写令人赞叹,其独一无二的视角令人欣赏,其无处不在的幽默令最晦暗的片断光彩照人。很高兴迎来加拿大文坛独具创新的一朵奇葩。
——约翰•梅特卡夫(John Metcalf),加拿大作家、编辑、评论家
◎一个有关身份、接受与家庭的令人心痛的故事,一本动人心魄的小说……《安娜贝尔》标志着一个我们所需要的文学天才的到来。
——《纪事先驱报》
◎一部关于秘密与沉默的小说……温特在这本书中所创造的是一个不亚于双性人出生那样的奇迹。《安娜贝尔》剥去了性别的符号,提出了一个终极的存在问题:“我们是什么?”
——《环球邮报》
◎一部美丽的书,诗意盎然、扣人心弦……《安娜贝尔》的力量在于探寻性别和自我的困境。我从未读过一部小说,对一个挣扎活在自我中的、被世界视作可怕错误的人,有着如此完美的刻画。
——《全国邮报》
◎小说那如诗如画的语言和清明澄澈的景色描写令人神往。
——《纽约客》
凯瑟琳•温特(Kathleen Winter),1960年出生,加拿大小说家。温特一直为著名儿童节目《芝麻街》和加拿大电视台编写剧本,同时也是《圣约翰斯电讯报》的专栏作家。
温特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加拿大的各大顶级文学期刊。第一本小说集《男孩们》将2007年的梅特卡夫-鲁克奖和温特赛特奖双双收入囊中。长篇处女作《安娜贝尔》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加拿大所有文学大奖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