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

联合创作 · 2023-10-03 09:57

华人唯一普利策奖得主刘香成

继《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

后又一巨著

第一部全面反映清末民初百年沧桑的大型历史画册

◎ 编辑推荐

☆第一部全面反映清末民初百年沧桑的大型历史画册

为纪念辛亥百年,著名摄影家、普利策奖华人唯一得主刘香成先生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的标志性事件为线索,第一次以视觉影像的形式勾勒出这一时期政治、社会、民生等的变迁,直观而立体地呈现了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首次发表来自世界顶级影像档案收藏馆的重要作品

本书展现了海内外近代中国影像档案收藏的最重要作品,分别来源于世界顶级图片社、档案馆、博物馆及重要的私人收藏,有1/3以上是首次发表。在厄内斯特·莫理循、方苏雅、路得·那爱德、小川一真等来华摄影师、传教士和探险家的镜头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不同于其他摄影画册中的单镜...

华人唯一普利策奖得主刘香成

继《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

后又一巨著

第一部全面反映清末民初百年沧桑的大型历史画册

◎ 编辑推荐

☆第一部全面反映清末民初百年沧桑的大型历史画册

为纪念辛亥百年,著名摄影家、普利策奖华人唯一得主刘香成先生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的标志性事件为线索,第一次以视觉影像的形式勾勒出这一时期政治、社会、民生等的变迁,直观而立体地呈现了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首次发表来自世界顶级影像档案收藏馆的重要作品

本书展现了海内外近代中国影像档案收藏的最重要作品,分别来源于世界顶级图片社、档案馆、博物馆及重要的私人收藏,有1/3以上是首次发表。在厄内斯特·莫理循、方苏雅、路得·那爱德、小川一真等来华摄影师、传教士和探险家的镜头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不同于其他摄影画册中的单镜头“老照片”简单集合,本书是一部综合的纸上历史纪录片

作者遍访全球、动用可观资源对这些珍贵的照片进行了第一次综合的、全面的、大规模的、细致的整理、分类和研究,从上万件弥足珍贵的影像作品中精选四百来张汇聚成册。与以往只是单镜头“老照片”的简单合集不同,本书更像是一部综合的纸上历史纪录片,依次呈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武昌起义、军阀混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其细节。也展示了1911 年前后各历史事件的场景和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日常生活、社会时事、习俗传统,以及中国第一个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动荡。重要的是,这些照片为当今读者提供了那个时代的视觉影像,促使人们思考百年之前中华民族的海外形象。

◎ 内容简介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取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其中三分之一为第一次披露),编辑成册,全面呈现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动荡巨变的中国百年近代史,期望能帮助历史学家、读者直观地认识、思考这段历史,回顾反思其间的辛亥革命这一开创性事件。

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加速清王朝覆灭的关键,促成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建立,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是必然,还是偶然?慈禧太后、康有为等保皇派,梁启超等立宪派,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袁世凯这类军阀,严复、蔡元培等教育家……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如何认识?这些问题不断在海内外学者中引发激烈的辩论。各地学者对辛亥革命遗产也有不尽相同的解释。抛开派别的分歧,所有中国人都将那段动荡岁月视为“百年忧虑”或“百年屈辱”,其中蕴含的情感至今萦绕在人们心头。

作者通过历时一年对全球范围内公共展馆和私人藏品的梳理汇编,用真实的影像重现近一个世纪的“集体记忆”,这些历史的印记可以帮助认识现代的中国。曾协助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为中美关系铺平道路的亨利·基辛格写道,即使最具开放思想的中国国际主义者都认为,中国过去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决定了中国如何参与世界事务、如何界定在其中所要扮演的角色。

本书通过所收集的影像,为今天与未来的读者塑造1850—1928年间中国日常生活、历史事件与社会巨变的视觉叙事。它提供了一个历史背景,在这里,人们可以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The 1911 Revolution ended dynastic rule in China and paved the way for the founding of Asia’s first republic. Triggered by an accidental bomb explosion in Wuchang (modern-day Wuhan), the revolution marked the culminating point of decades of internal rebellion, foreign aggression and political decline; its leaders drew on a ferment of reformist and revolutionary ideas produced by some of China’s greatest modern thinkers. Although the 1911 Revolution did not resolve China’s problems, it changed the country for ever, clearing a path for modernization, and making possible the more decisive revolution

of 1949.

From the Opium War to the Warlord Era assembles a remarkable survey of historical photographs from leading collections around the world. The images stretch from the Second Opium War to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from the Boxer Rebellion to the Russo-Japanese War and the outbreak of revolution, through the rise and fall of Yuan Shikai and the ensuing

Warlord Era.

Accompanying an introductory essay by the editor Liu Heung Shing are essays from three scholars of revolutionary China – Joseph Esherick of UC San Diego, Max K. W. Huang of the “Academia Sinica”, and Zhang Haipeng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reflecting on the causes, achievements and failures of the 1911 Revolution, and its enduring meaning.

◎ 媒体推荐

1911年是中国走向现代的第一步。虽然事实上的皇帝不断出现,可是皇帝的名义谁都不敢用了。我们希望中国再向前走一步,既没有皇帝的名义,也没有了事实上的皇帝。

—— 一百一十二岁学人 周有光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依然任重道远。

——历史学家 秦 晖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像就渐渐成历史书写的一部分。以图证史,图文互证,相互阐释,历史越来越丰富、真实、生动。这就是《壹玖壹壹》的意义。

——历史学家 雷 颐

这本书很出色。为了这本书,刘香成走遍全球,从珍稀的影像收藏中挑选作品。这些照片展现了中国一百年间动荡的历史,使得这本书焕发出灼热的光辉。

——詹姆斯金奇(《中国震撼世界》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

这本非凡的影像集呈现了中国与西方超过一个世纪的激烈冲突。刘香成遍访世界各地的影像收藏,为这个处于现代性风口浪尖上的国家的官员、学生、掏耳工做了一次悲壮、刺激的影像挖掘。这本书是一个时代的独特视觉历史呈现,那个时代至今仍持续塑造着中国人的情思。

——何伟(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作者)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书中的每一页,刘香成和他所选的摄影作品都捕获了紧张、欣喜、悲伤和羞耻。简而言之,这就是一部中国的近代人文史。一种纯净、简约的高贵赋予这些影像以生命。

——罗恩嘉维斯(罗恩嘉维斯全球公司负责人和创立者,

原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执行总编辑)

刘香成,曾任美联社派驻北京、洛杉矶、新德里、首尔、莫斯科记者/摄影记者。拍摄了大量照片,内容涉及西单民主墙、中国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的经济改革、斯里兰卡宗教冲突、苏联出兵阿富汗及苏联解体。

1992年,因对苏联解体的杰出报道,与同事一起荣膺“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与“美国海外俱乐部柯达奖”。1989年,被美联社执行编辑协会评为“最佳摄影师”。2004年被《巴黎摄影》杂志遴选为当代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百位摄影师之一。

著有《毛以后的中国》(企鹅出版社1983年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和《苏联解体:一个帝国的坠落》(美联社1993年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均广受赞誉。编著的《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塔森出版社2008年版)以六种语言全球同步发行,被评为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2008年度最佳摄影画册”。2010年,与凯伦·史密斯合...

刘香成,曾任美联社派驻北京、洛杉矶、新德里、首尔、莫斯科记者/摄影记者。拍摄了大量照片,内容涉及西单民主墙、中国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的经济改革、斯里兰卡宗教冲突、苏联出兵阿富汗及苏联解体。

1992年,因对苏联解体的杰出报道,与同事一起荣膺“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与“美国海外俱乐部柯达奖”。1989年,被美联社执行编辑协会评为“最佳摄影师”。2004年被《巴黎摄影》杂志遴选为当代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百位摄影师之一。

著有《毛以后的中国》(企鹅出版社1983年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和《苏联解体:一个帝国的坠落》(美联社1993年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均广受赞誉。编著的《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塔森出版社2008年版)以六种语言全球同步发行,被评为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2008年度最佳摄影画册”。2010年,与凯伦·史密斯合作编著《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企鹅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Liu is a former foreign correspondent and photojournalist whose postings took him from Beijing to Los Angeles, New Delhi to Seoul, and to Moscow for the Associated Press. During that time he photographed major world events from the Soviet military occupation of Afghanistan to civil war in Sri Lanka and China’s burgeoning economic reforms.

He was also on hand to capture the fall of the USSR: in 1992, Liu shared a Pulitzer Prize for Spot News and an Overseas Press Club Award for his coverage of the Soviet Union’s collapse. In 1989, Liu was honored with the award of Picture of the Year by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In the same year, Liu was named Best Photographer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Managing Editors.

Liu is the author of the widely acclaimed photographic documentation China After Mao and Soviet Union: Collapse of an Empire. He is the editor of China, Portrait of a Country, which has been published in six languages. The book was selected by Britain’s Sunday Times as the Best Picture Book 2008.

In 2010, Liu co-authored with Karen Smith Shanghai: A History in Photographs, 1842-Today. In 2004, Paris Photo named Liu as one of the hundred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Liu graduated from Hunter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in 1975. He lives and works in Beijing.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