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

联合创作 · 2023-10-02 04:01

出版说明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总集,由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纂而成,故也称《昭明文选》。汉魏以来,文集日繁,学者阅读不易,于是集录精华的文学选本应运而生,西晋挚虞编纂的《文章流别集》是最早的一种,可惜其书早佚。《文选》沿袭《文章流别集》分体编纂的传统,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至南朝梁代的各类作品七百多篇,按体裁分为赋、诗等三十八类(一说三十九类),其中赋、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各类之中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从作品时代来说,除屈原、宋玉、李斯等人的作品外,《文选》选录的主要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品;从思想内容来说,《文选》中既有关于政治教化的作品,也有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写景抒情之作;从艺术形式来说,《文选》中多有骈偶之作,选文注重文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文选序》)为主要艺术标准。可以说...

出版说明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总集,由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纂而成,故也称《昭明文选》。汉魏以来,文集日繁,学者阅读不易,于是集录精华的文学选本应运而生,西晋挚虞编纂的《文章流别集》是最早的一种,可惜其书早佚。《文选》沿袭《文章流别集》分体编纂的传统,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至南朝梁代的各类作品七百多篇,按体裁分为赋、诗等三十八类(一说三十九类),其中赋、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各类之中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从作品时代来说,除屈原、宋玉、李斯等人的作品外,《文选》选录的主要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品;从思想内容来说,《文选》中既有关于政治教化的作品,也有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写景抒情之作;从艺术形式来说,《文选》中多有骈偶之作,选文注重文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文选序》)为主要艺术标准。可以说,《文选》集中了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成果,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其中不少作品都是靠《文选》收录才得以流传至今。

《文选》编成之后,由于内容丰富,选录精审,成为后人学习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读物,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前后三拟《文选》”(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杜甫也在《宗武生日》一诗中要求儿子“精熟《文选》理”(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七),宋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语,清人张之洞在《书目答问》所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中列清代“文选学家”十五人,并说“国朝汉学、小学、骈文家皆深选学”,由此数例,即可见《文选》影响之深远。

历代注释研究《文选》的著作很多,形成了一门专门的文选学。其中两种最为重要的注本是完成于唐高宗时期的李善注《文选》和完成于唐玄宗时期的吕延济等五臣注《文选》,后来将这两种注本合编,则称为《六臣注文选》。不过,对于今天的普通读者来说,直接阅读《文选》古注本仍有一定困难,因此中华书局特别推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文选》,以便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这部重要的总集。

本书是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之《文选全译》的基础上,按本套丛书体例要求全面修订而成的。原文以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之胡克家重刊宋尤袤本李善注《文选》为底本,同时参校《六臣注文选》等版本及作家别集和总集,尽量吸收前贤时彦的校勘成果。一般不出校勘记,必要时在注释中说明校改依据及异文。全书中避讳字、异体字及明显的刊刻误字则径改。

作者第一次出现时做详细介绍,后文重复出现时则注明参见某卷作者介绍。各篇题下设置题解,解释篇题含义,介绍写作背景,概述文章大意,间亦辑录有关评论。像《古诗十九首》这种一题多篇者,则将各篇的题解置于首句的注释中。

本书采取分段注译的方式,据文意对原文做了分段,注释和翻译置于各段之后,以免注释和翻译离原文太远,不便阅读。对原文中难读难懂的字词做了注音释义,对原文涉及的语源典故、典章制度等也做了注释。注释中对李善注及五臣注多有吸收,李善注以底本为准,五臣注以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之《六臣注文选》为准。翻译方面以直译为主,诗赋的翻译为保持韵文的特点,也努力译为韵文。

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检索,我们重新编制了目录,并编制了著者、篇名两个索引,置于书末。

本书由贵州大学张启成、徐达教授主编,参与撰稿的作者分别为(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晓卫 曲 沐 宋秀丽 张亚新 张启成 陈宗琳 房开江

骆礼刚 顾绍炯 徐 达 徐之明 梅桐生 熊永谦 熊竹沅

限于学识水平,我们的工作中难免有错误,敬请读者方家不吝赐教!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9年6月

《文选》是由萧统和他门下的文士共同编纂的。

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被立为皇太子,不及继帝位而卒,谥曰“昭明”,后世称为“昭明太子”。《梁书》(卷八)、《南史》(卷五十三)均立有萧统传。据史书记载,萧统为太子时,生活较为俭朴,较能关心人民疾苦。普通年间,梁军北伐,京城米价昂贵时,自己损衣减膳。“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梁书》本传)。大通二年(530)春,他上疏谏止征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开凿河道的工役。他帮助武帝断狱,也相当宽厚。萧统早年通习儒家经典,在《七契》末段,他借文中人物的话,主张君人应该尊用儒学之士,躬行节俭,“行仁义之明明”,可见他接受了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

萧统喜欢文学,重视有文学才能的人士。史称他“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

《文选》是由萧统和他门下的文士共同编纂的。

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被立为皇太子,不及继帝位而卒,谥曰“昭明”,后世称为“昭明太子”。《梁书》(卷八)、《南史》(卷五十三)均立有萧统传。据史书记载,萧统为太子时,生活较为俭朴,较能关心人民疾苦。普通年间,梁军北伐,京城米价昂贵时,自己损衣减膳。“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梁书》本传)。大通二年(530)春,他上疏谏止征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开凿河道的工役。他帮助武帝断狱,也相当宽厚。萧统早年通习儒家经典,在《七契》末段,他借文中人物的话,主张君人应该尊用儒学之士,躬行节俭,“行仁义之明明”,可见他接受了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

萧统喜欢文学,重视有文学才能的人士。史称他“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梁书》本传)。在萧统门下的知名文学之士,有王锡、张缵、陆倕、张率、谢举、王规、王筠、刘孝绰、到洽、张缅、殷芸、徐勉等人。《文心雕龙》作者刘勰,亦曾为东宫通事舍人,受到萧统的礼遇。

当时一般贵族和上层阶级人士,很爱好女伎声乐的享受(主要是听乐府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和“西曲歌”),萧统却不爱。《梁书》本传记载,他“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侯惭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少时敕赐太乐女妓一部,略非所好”。这种比较高雅的生活情趣,在他的《与何胤书》《答晋安王书》《七契》等文中都有所流露。这种情趣使他在文学上爱好典雅的文章而不喜欢浮艳的作品。

萧统著述颇多,除今存《昭明太子文集》(已非原本,有残缺)和《文选》三十卷外,尚编有《正序》十卷、《古今诗苑英华》二十卷,今均不传。《文选》的编纂,多得力于萧统门下的文人学士。日本僧人空海《文镜秘府论·南·集论》引唐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后序》有曰:“梁昭明太子萧统与刘孝绰等撰集《文选》。”刘孝绰是萧统很器重、亲信的文人,当是参与编纂《文选》的一位主要人物(参考曹道衡、沈玉成《有关文选编纂中几个问题的拟测》一文,收入《昭明文选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文选》不录存者之文,书中录有陆倕文二篇,陆倕卒于普通七年(526),故一般研究者认为,《文选》的纂成,当在普通七年到萧统死前的四年左右的时间内。

《文选》所选周至梁代的作品,共分三十八类,它们是: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策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分类颇为繁多,大致可以归纳为辞赋、诗歌、各体骈散文(绝大多数是骈文)三大部分。辞赋部分包括赋、骚、七、辞等类,其他除诗外,都属各体骈散文。各体骈散文所以类别很多,是由于它们用途各不相同。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发展,文体日趋繁富,故在总集、诗文评中的分类也往往繁密。《文心雕龙》上半部论述各种文体,在篇目中提到的文体即有三十三类,大多数和《文选》相同。《文选》所选赋、诗两类作品特别多,又按题材分设项目,如赋分为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等十五项,诗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献诗、公宴、祖饯等二十三项,作者共一百三十人(无名氏不计)。从数量讲,计辞赋九十余篇,诗歌四百余篇,骈散文二百余篇,共七百余篇。诗歌中一题数篇的较多,如果一题以一篇计,则为五百余篇。同一类或同一项中的作品,则按作者的时代先后排列。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