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受难的国度
哈佛大学现任女校长关于美国内战史领域的重要专著
美国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图书
《纽约时报》2008年度十大好书
著名美国史研究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希专文导读推荐
死亡常常给人以一种压倒性的浩渺和虚无感,一切过去之事,没有延续只有终点。然而,过去不在,过去留下的痕迹却无处不在。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死者彻底从幸存者的世界中消失。常常,死者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入生者的记忆之中,这种“生”与“死”的对话不仅是一种个人或家庭的体验,也往往会被塑造成一个国家的集体体验,尤其是当公民为了国家的存亡曾做出大规模的集体牺牲之后。
哈佛大学现任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著作《这受难的国度:死亡与美国内战》正是探讨了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这一“生”与“死”对话的产生、形成极其后续影响。福斯特借用19世纪改革人物奥穆斯塔特的名言 “this republi...
哈佛大学现任女校长关于美国内战史领域的重要专著
美国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图书
《纽约时报》2008年度十大好书
著名美国史研究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希专文导读推荐
死亡常常给人以一种压倒性的浩渺和虚无感,一切过去之事,没有延续只有终点。然而,过去不在,过去留下的痕迹却无处不在。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死者彻底从幸存者的世界中消失。常常,死者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入生者的记忆之中,这种“生”与“死”的对话不仅是一种个人或家庭的体验,也往往会被塑造成一个国家的集体体验,尤其是当公民为了国家的存亡曾做出大规模的集体牺牲之后。
哈佛大学现任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著作《这受难的国度:死亡与美国内战》正是探讨了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这一“生”与“死”对话的产生、形成极其后续影响。福斯特借用19世纪改革人物奥穆斯塔特的名言 “this republic of suffering”作为书名,寓意了“内战死亡”所具有的穿透性影响力。全书以“死亡”为主线,以“种族”、“性别”为支线,通过遍览并收集包括书信、日记、报刊文章、布道词、广告词、绘画、照片、墓碑碑文以及小说和诗歌等在内的丰富史料,生动展现了美国内战期间的死亡是如何塑造了一个“受难的国度”,并由此得出结论:死亡——不仅通过保全国家,也通过塑造持久的国家结构与国家义务——缔造了现代美国。
面对内战这样众所周知的研究主题,福斯特独辟蹊径,将研究视角聚焦到内战中的死难者,并且采用突破传统的立体叙事方法,将战争史、文化史、社会史和政治史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史学视野。极富想象力的问题意识、创意迭出的研究构思、炉火纯青的史料运用都展现了福斯特之于历史学家的训练有素,而作为一位女性学者,其饱含人文关怀的细腻笔触更是令人动容。全书讨论“死亡”但不囿于“死亡”,而是将生命与死亡、个人与国家、宗教与世俗、战争与民主等宏大主题串联起来,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与悲悯。
如今,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规模死亡所带来的“生”与“死”的对话时刻都在发生着,国家和个人时刻都在被拷问着对死亡的承受、理解、记忆和思考。而这本记载着罹难者的死亡、杀戮与埋葬,镌刻着生还者的焦虑、痛苦与困惑的史学著作,以死亡描述了国家的新生,也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启发。
埃里克•方纳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引人入胜,新颖……福斯特回归了将战争同残存的浪漫主义、崇高品格与社会目的彻底剥离的工作。
戴维•W.布莱特 (耶鲁大学教授,“耶鲁大学公开课:美国内战与重建”主讲人)
惠特曼错了;书籍确实能够呈现真实的内战。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旁征博引的书。这是部杰作。它用大量研究、现实主义与真知灼见,粉碎了关于内战的感伤主义。
《新闻周刊》
《这受难的国度》是一部开创性的历史著作。在其中,一段先前被忽略或被误解的关键历史,突然之间成为了焦点。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1947—)
美国历史学家,曾担任哈佛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林肯历史讲座教授。2007年至今任哈佛大学校长,获选美国《时代》杂志2007年度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福斯特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也是自1672年以来第一位没有哈佛学习经历的哈佛校长。她的著作包括《创造之母:美国内战时期南部蓄奴州的女性》、《这受难的国度:死亡与美国内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