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冠
《羽冠》是辛格发表的篇幅最长、最优秀的小说集之一。
在同名短篇《羽冠》中,美丽、聪颖、好学的犹太少女阿卡莎,被扮成祖母幽灵的魔鬼引诱,改信基督教。幽灵给她展示了一顶巧夺天工、非人力能做成的羽毛王冠,作为超神力量的信物。十几年后阿卡莎识破魔鬼的真面目,得到祖父幽灵的启示,回到了犹太社区,寻找并嫁给了她拒绝过的求婚者兹马克——一个刻板的犹太教学者。狂热的兹马克强迫她接受一系列疯狂的忏悔,最终将她折磨至死。她死之前,在枕头里发现另一顶羽毛王冠,而且这顶王冠上有着上帝不可说的名字。但她到死也并不确信这一顶羽冠会比上一顶羽冠更能揭示真理。乡邻们在她死后的手指间发现了零星的羽毛,却始终无法弄清她一直在寻找的东西。“如果世上确有真相的话,那它就像这羽冠一般复杂而隐蔽”故事的结尾这样写道。
本书收录的24个短篇大多是在美国生活的犹太人的故事,他们历经战争浩劫,是一群...
《羽冠》是辛格发表的篇幅最长、最优秀的小说集之一。
在同名短篇《羽冠》中,美丽、聪颖、好学的犹太少女阿卡莎,被扮成祖母幽灵的魔鬼引诱,改信基督教。幽灵给她展示了一顶巧夺天工、非人力能做成的羽毛王冠,作为超神力量的信物。十几年后阿卡莎识破魔鬼的真面目,得到祖父幽灵的启示,回到了犹太社区,寻找并嫁给了她拒绝过的求婚者兹马克——一个刻板的犹太教学者。狂热的兹马克强迫她接受一系列疯狂的忏悔,最终将她折磨至死。她死之前,在枕头里发现另一顶羽毛王冠,而且这顶王冠上有着上帝不可说的名字。但她到死也并不确信这一顶羽冠会比上一顶羽冠更能揭示真理。乡邻们在她死后的手指间发现了零星的羽毛,却始终无法弄清她一直在寻找的东西。“如果世上确有真相的话,那它就像这羽冠一般复杂而隐蔽”故事的结尾这样写道。
本书收录的24个短篇大多是在美国生活的犹太人的故事,他们历经战争浩劫,是一群陷入精神困境的移民。这些故事是他们的离奇幻想与古怪际遇,也是他们向这个世界发起的叩问与追寻。如阿卡莎一样,故事中的人物都有着深重的疑惑,并为找到自己的答案而付出了时间或生命的代价。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代表作,中文版首次面世。
★《羽冠》与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一同获评197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最佳小说。
★ 辛格——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短篇小说大师”“中国图书界的诺贝尔奖效应”肇始者,深刻影响中国当代文坛,备受余华、苏童、格非推崇。
★ “如果世上确有真相的话,那它就像这羽冠一般复杂而隐蔽。”24个精彩的故事揭示了真相的虚无、幻灭、不确定性,更以超凡的叙事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确立了辛格的卓越声望,是帮助辛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作品。
★ 生动再现了一幅生活在美国的波兰犹太移民的生存群像:失意的政客、落魄的画家、古怪的哲学家、多情的作家……欲望催生的善恶人性,时代造成的多舛命运,在他们的身上淋漓上演。
★ 知名设计师陆智昌倾情设计。
【名人推荐】
我笔下的美国故事只涉及说意第绪语的波兰移民,因为这些人物当下的生活和他们的根——他们的文化、历史、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才是我熟知的。他们参与了我们时代几乎所有的社会运动。可以说,他们的幻想也是人类的幻想。而那谋杀了他们幻想的屠夫们也摧毁了这个永远无法用文字恢复的宝库。
——辛格
绝妙的世界,一个可怕而美丽的辛格的世界,祝福这个名字!一个令人发狂的作家,如果你能听出潜在的旋律、背后的意义……
——亨利·米勒
他的风格如此鲜明,与其他的作家迥然不同,也无人超越。
——哈罗德·布鲁姆
没有一个在世的作家像辛格那样完全、彻底、毫无顾忌地诉诸人类的想象力。
——欧文•豪
在卡夫卡和舒尔茨之后,辛格是我选择的第三位来自犹太民族的作家。与前两位作家类似,辛格笔下的人物总是难以摆脱流浪的命运,这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命运。不同的是,卡夫卡和舒尔茨笔下的人物是在内心的深渊里流浪,辛格的人物则是行走在现实之路上。这也是为什么辛格的人物充满了尘土飞扬的气息。
——余华
辛格是20世纪伟大的专注于描述人类灵魂境遇的少数作家之一。自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只有诸如卡夫卡、加缪和博尔赫斯等少数几个作家深入到这个层面来体察20世纪人类人性的处境。
——北村
十多年来,我很少与人谈论过辛格,那是因为,凡“高度”的东西,可谈论的不多,这就像一个人的心事,除了自己去琢磨,没什么好谈的。在这漫长的回想中,我自己也并没有开始写小说。仅仅是因为喜欢,就像回想一个喜欢的朋友一样。
——何小竹
中国图书界的诺贝尔奖效应,大概就是始于辛格。
——陆建德
【媒体推荐】
辛格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展现了普遍的人类境遇。
——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一位毫不做作的叙事家,他节奏从容,充满自信,想象力丰富,随意掌控着读者。
——《纽约时报》
“终极纽约客”……是一位波兰出生的作家,成年后来到此地,用外语写作,并在佛罗里达度过生命中最后的几年,这可能有点反常,但对我来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代表了纽约所有的荣耀、痛苦、天赋和矛盾。
——斯蒂芬·坎弗,《城市》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高超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以其难能可贵的理解力、同情心与爱心,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中创造了一个充满奇迹、神秘与快乐的世界……
——《芝加哥论坛报》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
美国籍波兰裔犹太作家。1904年出生于波兰莱昂辛小镇里的一个犹太拉比世家。1925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在晚年》。1935年在哥哥约书亚的帮助下移居美国纽约,从事记者与专栏作家的工作。1953年,辛格的小说《傻瓜吉姆佩尔》由索尔·贝娄译成英文发表于《党派评论》(Partisan Review),引起批评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70年凭借儿童文学《快活的一天:一个在华沙长大的孩子的故事》、1974年凭借短篇小说集《羽冠》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辛格在20世纪被称为“短篇小说大师”“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终生用意第绪语写作,作品通过英译本而广为人知。辛格擅写魔鬼、精灵、恶魔、巫师的故事,总是能以极小的篇幅、简洁的形式表现深...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
美国籍波兰裔犹太作家。1904年出生于波兰莱昂辛小镇里的一个犹太拉比世家。1925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在晚年》。1935年在哥哥约书亚的帮助下移居美国纽约,从事记者与专栏作家的工作。1953年,辛格的小说《傻瓜吉姆佩尔》由索尔·贝娄译成英文发表于《党派评论》(Partisan Review),引起批评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70年凭借儿童文学《快活的一天:一个在华沙长大的孩子的故事》、1974年凭借短篇小说集《羽冠》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辛格在20世纪被称为“短篇小说大师”“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终生用意第绪语写作,作品通过英译本而广为人知。辛格擅写魔鬼、精灵、恶魔、巫师的故事,总是能以极小的篇幅、简洁的形式表现深刻的主题,文风集讽刺、诙谐、智慧于一体,创造性地呈现了业已消失的犹太人世界。
译者傅晓微,女,文学博士,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中犹文化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犹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中国高校犹太研究联盟常务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犹太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多年专注于犹太文学、中犹文化比较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译有《市场街的斯宾诺莎》(2018)、《在父亲的法庭上》(2010)、《复活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2014)等多部文学及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