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I业国家,但是英国中上阶层人士从未对工业主义有过好感。本书引用小说、艺术、诗歌、政论、哲学、社会惯习等诸多方面的文献,生动地探讨7英国文化对只注重经济增长的现代工业社会的抵触和批判。从19世纪中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思潮深刻地影响了英国文化:包括文学、报纸、建筑,以及社会、历史、经济思想。学术界过去一直将英国这种注重享乐不思进取(即重生活质量不重GDP)状况称为“英国病”,但是回望过去,也许我们应该换种眼光来看。
马丁•威纳(Martin Wiener,1941— ),美国赖斯大学历史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文化史,代表作《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译者简介:
王章辉(193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著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笃学集》等,译有(苏)科斯明斯基主编的《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霍布斯鲍姆的《革命年代》、(美)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等。
吴必康(195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史研究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权力与知识:英美科技政策史》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