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眼
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亨利‧卡提耶-布列松,他如詩歌般雋永的黑白攝影作品,一幕幕見證著時代重大變革的黃金比例構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攝影人,直至今日。1947年,他與戰地攝影師羅伯•卡帕等人,共同創辦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透過他最愛的萊卡135旁軸相機與50mm的標準鏡頭,我們跟隨著他的視角,直抵歷史上重大事件與人物現場——西班牙內戰、古巴的卡斯楚與切•格瓦拉、中國共產黨勝利前夕、甘地遇刺前的數個小時,他也是冷戰期間第一位進入蘇聯的西方攝影記者⋯⋯奠定了這位攝影大師在攝影史上不可抹滅的地位。
本書是布列松迄今唯一攝影精華文字集結,完整收錄他在1952年寫下的經典〈決定性瞬間〉一文,此文當年出版後,儼然成為報導攝影界的BIBLE:從如何透過影像說故事、攝影主題、構圖、色彩、技術、客戶⋯⋯等全面性思考,今日讀來依然深富啓發性...
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亨利‧卡提耶-布列松,他如詩歌般雋永的黑白攝影作品,一幕幕見證著時代重大變革的黃金比例構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攝影人,直至今日。1947年,他與戰地攝影師羅伯•卡帕等人,共同創辦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透過他最愛的萊卡135旁軸相機與50mm的標準鏡頭,我們跟隨著他的視角,直抵歷史上重大事件與人物現場——西班牙內戰、古巴的卡斯楚與切•格瓦拉、中國共產黨勝利前夕、甘地遇刺前的數個小時,他也是冷戰期間第一位進入蘇聯的西方攝影記者⋯⋯奠定了這位攝影大師在攝影史上不可抹滅的地位。
本書是布列松迄今唯一攝影精華文字集結,完整收錄他在1952年寫下的經典〈決定性瞬間〉一文,此文當年出版後,儼然成為報導攝影界的BIBLE:從如何透過影像說故事、攝影主題、構圖、色彩、技術、客戶⋯⋯等全面性思考,今日讀來依然深富啓發性,是布列松留給後代攝影人最偉大的遺產。
在書中,他也回顧了動盪時代的第一手採訪報導:1948年共產黨勝利前夕的中國、1963年第一手採訪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以及1954年首度進入蘇聯等歷史片段。書中更收錄他寫給雕塑家賈克梅第、電影導演尚˙雷諾、攝影家安德烈˙科爾提茲、卡帕、恩斯特˙哈斯等友人的短信與評論,溫暖的筆調、機智的思考,是歷史雲煙和時代刻痕環繞下,以心靈之眼緩緩道來的洞見。
亨利‧卡提耶-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國攝影大師,生於1908年,卒於2004年,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為知名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創辦人之一。年少時學習文學與繪畫,一心想成為畫家,卻在1930年意外接觸了攝影,開啟他的報導攝影人生。19 47年,與羅伯‧卡帕等攝影師成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遊歷世界各國,記錄了整個20世紀最動盪不安的一個時代,更提出撼動數個世代的「決定性瞬間」理論。 透過布列松喜愛的萊卡135旁軸相機與50mm標準鏡頭,我們跟隨著他的視角,直抵歷史上重大事件與人物現場——西班牙內戰、古巴的卡斯楚與切•格瓦拉、中國共產黨勝利前夕、甘地遇刺前的數個小時,他也是冷戰期間第一位進入蘇聯的西方攝影記者⋯⋯奠定了他在攝影史上不可抹滅的地位。1970年代之後,年事已高的布列松逐漸淡出攝影界,開始重拾年少時的夢想——繪畫...
亨利‧卡提耶-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國攝影大師,生於1908年,卒於2004年,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為知名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創辦人之一。年少時學習文學與繪畫,一心想成為畫家,卻在1930年意外接觸了攝影,開啟他的報導攝影人生。19 47年,與羅伯‧卡帕等攝影師成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遊歷世界各國,記錄了整個20世紀最動盪不安的一個時代,更提出撼動數個世代的「決定性瞬間」理論。 透過布列松喜愛的萊卡135旁軸相機與50mm標準鏡頭,我們跟隨著他的視角,直抵歷史上重大事件與人物現場——西班牙內戰、古巴的卡斯楚與切•格瓦拉、中國共產黨勝利前夕、甘地遇刺前的數個小時,他也是冷戰期間第一位進入蘇聯的西方攝影記者⋯⋯奠定了他在攝影史上不可抹滅的地位。1970年代之後,年事已高的布列松逐漸淡出攝影界,開始重拾年少時的夢想——繪畫,但他那那如詩歌般雋永的黑白照片,刻上時代印記的經典,依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攝影人,直至今日。
譯者 張禮豪,1975 年出生於台北,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輔仁大學法文研究所肄業。長期關注中國近、現代書畫、亞洲當代藝術之發展演變與市場表現。藝術評論相關文章與影像遍見於多種藝術、設計、時尚與財經類刊物。曾先後擔任《Artitude藝外》與《Art Plus》藝術雜誌副總編輯。目前為藝評暨獨立策展人,繭居溫度低迷的淡水。中、台、法、英、俄多聲道發音,但偶有雜響、跳針情形。迷戀旅行、耽溺文字、偏執音樂、沉淪影像、躁鬱在咖啡跟酒精中,未知是否人生之必要,但持續這樣活著。
蘇威任
業餘(但專業的)法文口譯、筆譯。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候選人,但現在發現有比唸博士更有趣的事。三十遊歷,四十而惑。譯有《產品設計,怎麼回事?》、《當代花園的奇境》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