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艺术研究 : 概念与方法
《世界艺术研究:概念与方法》一书收录论文16篇,作者遍布全球,是欧美艺术史专业必读书。本书指出,世界艺术研究应能涵盖全球范围内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所有形式的艺术。本书将世界艺术研究视为对视觉艺术进行的全球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突出强调了三个根本性主题:艺术的起源;跨文化比较;文化涵化引起的艺术变迁。全书分成5个部分:艺术研究中的全球视野;艺术研究中的多学科视角(包括神经科学、生物学、地理学、美学和人类学等);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生物进化基础;比较研究方法;艺术研究中的跨文化交流。本书挑战了传统艺术史模式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提出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并用丰富的案例展现了这些方法,对于艺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凯蒂・泽尔曼斯,荷兰莱顿大学当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当代艺术、理论与方法论。她的作品也关注女性对艺术文化的贡献、以及全球化进程和跨文化维度在艺术和艺术界中发挥的日益突出的作用。出版有《探索艺术与科学中的新领地》(与RobZwijnenbergandKri enClevis合编,2007版)、《景观:文化、时间与空间中的场域》(2006年主编)、以及“后推边界:全球视角下的艺术史”发表于2003年的《国际人类学学刊》。
范丹姆,荷兰莱顿大学世界艺术研究教授、根特大学非洲艺术教授。他的学术兴趣为视觉美学。著有《语境中的美:论美学的人类学方法》(1996)、“视觉美学中的普遍性与文化特殊性”收入尼尔・拉夫利主编的《作为人类:多学科视角下的人类学普遍性与特殊性》(2000)、以及“世界美学:生物学、文化、与反思”收入约翰•奥涅斯主编的《压缩与...
凯蒂・泽尔曼斯,荷兰莱顿大学当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当代艺术、理论与方法论。她的作品也关注女性对艺术文化的贡献、以及全球化进程和跨文化维度在艺术和艺术界中发挥的日益突出的作用。出版有《探索艺术与科学中的新领地》(与RobZwijnenbergandKri enClevis合编,2007版)、《景观:文化、时间与空间中的场域》(2006年主编)、以及“后推边界:全球视角下的艺术史”发表于2003年的《国际人类学学刊》。
范丹姆,荷兰莱顿大学世界艺术研究教授、根特大学非洲艺术教授。他的学术兴趣为视觉美学。著有《语境中的美:论美学的人类学方法》(1996)、“视觉美学中的普遍性与文化特殊性”收入尼尔・拉夫利主编的《作为人类:多学科视角下的人类学普遍性与特殊性》(2000)、以及“世界美学:生物学、文化、与反思”收入约翰•奥涅斯主编的《压缩与表达:包容与解释世界各地的艺术》(2006)。目前研究领域包括西方学者参与非西方视觉艺术的历史。
译者
刘翔宇,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主持有文化部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构建》(立项编号16DH73)、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世界艺术研究译著》(立项编号16BWYJ03)等课题多项,出版《中国艺术品交易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译著《文明之地的原始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版)等,在《民族艺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东岳论丛》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李修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中国美学和艺术人类学,兼事学术翻译,出版著作多部。主要有:《风尚: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当代中国美学学术史》(与刘悦笛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艺术人类学》(与方李莉合著,三联书店2013年版)、《刻舟集》(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版)、《中国审美意识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等;译著:《审美人类学:视野与方法》(第一译者,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版)、《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编选/主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版)、《北欧神话:仙宫与诸神》(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版)、《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续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年版)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