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野蛮人
《等待野蛮人》本身没有影射的痕迹,可是这种寓意复杂的作品必然使人想到许多现实情景,从过去南非的种族歧视到至今仍未消停的巴以冲突,甚至“引广’恐怖袭击,甚至中国“文革”的梦魔岁月……当代生活中所有那些令人惊然的事件都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语境,在阅读活动中扯动着人们的审美经验。跟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作家相似,库切在对人的关注中也同样看到了人类的精神困境,但是他的目光更多锁定于政治生活和文明进程中的伦理障碍:国家、种族、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如果说这是面向内心的自我挑战,贸然超越这些界限几乎就如打开一扇恐怖之门。
库切
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形成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1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主要作品有《等待野蛮人》(1980)、《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彼得堡的大师》(1994)、《童年》(1997)、《耻》(1999)、《青春》(2002)、《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等。库切曾获得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项,并于200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