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 : 中国八破画
19世纪中期,八破画在中国发展起来。这类作品虽画面破损或略带焦痕,却以格外具象的手法,逼真呈现出书法、拓片、绘画及善本书页等文化遗存。无论是虫蛀的书迹、破损的页、烧焦的画作,还是如广告、票据和盖邮戳的信封之类的短时效物品,都可以在这类画作上被随机地、像碎片一样自由拼合。而这种堆叠散落的构图,既是对文化传统消逝的映射,也寄托了对受画人的美好祝愿。
这本探索中国视觉文化中“八破”起源的著作,以图文相间的形式,概述八破画的源流、介绍其重要画家及他们的代表性作品、阐释它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白铃安现任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她在波士顿出生成长,却精通中文,并对中华文化和艺术非常着迷。让我们随她一起,踏寻中国传统艺术中被遗忘的碎片,追索八破画如何开枝散叶,继而在众多艺术家笔下发展成一种既精彩又具有创造力的绘画样式...
19世纪中期,八破画在中国发展起来。这类作品虽画面破损或略带焦痕,却以格外具象的手法,逼真呈现出书法、拓片、绘画及善本书页等文化遗存。无论是虫蛀的书迹、破损的页、烧焦的画作,还是如广告、票据和盖邮戳的信封之类的短时效物品,都可以在这类画作上被随机地、像碎片一样自由拼合。而这种堆叠散落的构图,既是对文化传统消逝的映射,也寄托了对受画人的美好祝愿。
这本探索中国视觉文化中“八破”起源的著作,以图文相间的形式,概述八破画的源流、介绍其重要画家及他们的代表性作品、阐释它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白铃安现任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她在波士顿出生成长,却精通中文,并对中华文化和艺术非常着迷。让我们随她一起,踏寻中国传统艺术中被遗忘的碎片,追索八破画如何开枝散叶,继而在众多艺术家笔下发展成一种既精彩又具有创造力的绘画样式。
白铃安(Nancy Berliner) ,本科至博士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并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现任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她的研究、写作及策展涉及建筑、园林、家具和大众流行的视觉文化,着重关注突破中国传统典范的艺术类型。2017年,她策划了D一个关于“八破”的主题展览并撰写专著The 8 Brokens: Chinese Bapo Painting。
译者简介﹒
应非儿,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在美国波士顿大学东亚艺术与建筑史系获得硕士学位,现博士就读于美国布朗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曾任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策展研究助理。她的研究兴趣涉及明清书画及艺术社交,主要关注物质文化及视觉文化共同作用下艺术与城市生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