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佛教与儒者士大夫

联合创作 · 2023-09-17 20:18

继隋唐之后,宋代时儒释道三教的交流与会通发展为深刻影响社会的时代潮流,思想文化得到高度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最高理论形态的理学(道学)形成于这个时期,文学、史学和艺术等文化领域亦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在宋代儒佛二教交流之中有哪些代表性人物扮演过重要角色,在思想文化方面进行过怎样的交流,有什么相关结果和著作,两宋理学的创立与佛教有什么关系,理学思想如何,等等,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依据经过疏理的文史资料和佛教文献,本书按照“宋朝社会与佛教”“儒者士大夫与佛教禅宗”“亲近佛教的儒者及其著作”“排佛的儒者及其著作”“理学和佛教”五大框架,对两宋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佛教和儒家的概况、代表人物和事件、著作和学术思想、社会影响等,设章分节作系统的考察和论述。

作为国内第一部专题探讨宋代儒佛二教交流情况及其影响的学术专著,本书是杨曾文教授多年来于此一领域深耕不辍的最终成...

继隋唐之后,宋代时儒释道三教的交流与会通发展为深刻影响社会的时代潮流,思想文化得到高度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最高理论形态的理学(道学)形成于这个时期,文学、史学和艺术等文化领域亦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在宋代儒佛二教交流之中有哪些代表性人物扮演过重要角色,在思想文化方面进行过怎样的交流,有什么相关结果和著作,两宋理学的创立与佛教有什么关系,理学思想如何,等等,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依据经过疏理的文史资料和佛教文献,本书按照“宋朝社会与佛教”“儒者士大夫与佛教禅宗”“亲近佛教的儒者及其著作”“排佛的儒者及其著作”“理学和佛教”五大框架,对两宋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佛教和儒家的概况、代表人物和事件、著作和学术思想、社会影响等,设章分节作系统的考察和论述。

作为国内第一部专题探讨宋代儒佛二教交流情况及其影响的学术专著,本书是杨曾文教授多年来于此一领域深耕不辍的最终成果,在阐述历史背景、佛教传播和佛儒交流互鉴、代表人物、佛教对理学和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等方面,均具有特色,对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杨曾文,汉族,男,1939年12月7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即墨。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著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共著)、《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隋唐佛教史》、《中国佛教东传日本史》;主编《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神会和尚禅话录》《临济录》;翻译日本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佐佐木教悟等《印度佛教史概说》(合译)。另有学术论文281篇,译文36篇。

1999年获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东洋哲学学术奖”,2002年所著《唐五代禅宗史》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汤用彤学术奖。

浏览 1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