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搜藏家

联合创作 · 2023-10-07 05:57

重現英國間諜、外交官、探險者理查‧法蘭西斯‧柏頓(Richard Francis Burton, 1821-1890)精采的前半生,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位十九世紀最傳奇的人物。

富含東方感性的幻想以及鮮明生動的景象,將異國的冒險與魅力展露無遺,並且以這位迷人的歷史人物,反映現代的問題。

傳奇性更勝《阿拉伯的勞倫斯》,繼《丈量世界》之後最壯麗的歷史探險

用自己的腳步,將全世界納為己藏

用閱讀,完成走到世界盡頭的夢想

他是第一位將《印度愛經》、《天方夜譚》翻譯成英文的人

也是第一位進入回教聖地麥加朝聖的西方人

更是人類史上第一位徒步走到尼羅河源頭的人

歐洲華麗的十九世紀有許多怪癖,英國軍官理查‧法蘭西斯‧柏頓爵士可說是這些怪人中的佼佼者:在殖民地上不延續其幽雅、休閒的英式生活,卻著魔似地學習當地語言、研習異國宗教,並且隱姓埋名在各殖民地旅遊,其行徑連當地行政...

重現英國間諜、外交官、探險者理查‧法蘭西斯‧柏頓(Richard Francis Burton, 1821-1890)精采的前半生,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位十九世紀最傳奇的人物。

富含東方感性的幻想以及鮮明生動的景象,將異國的冒險與魅力展露無遺,並且以這位迷人的歷史人物,反映現代的問題。

傳奇性更勝《阿拉伯的勞倫斯》,繼《丈量世界》之後最壯麗的歷史探險

用自己的腳步,將全世界納為己藏

用閱讀,完成走到世界盡頭的夢想

他是第一位將《印度愛經》、《天方夜譚》翻譯成英文的人

也是第一位進入回教聖地麥加朝聖的西方人

更是人類史上第一位徒步走到尼羅河源頭的人

歐洲華麗的十九世紀有許多怪癖,英國軍官理查‧法蘭西斯‧柏頓爵士可說是這些怪人中的佼佼者:在殖民地上不延續其幽雅、休閒的英式生活,卻著魔似地學習當地語言、研習異國宗教,並且隱姓埋名在各殖民地旅遊,其行徑連當地行政機關聽聞也驚魂難定。他在印度皈依為回教徒,成為第一個沒被識破身份便進入麥加和麥地那朝聖的歐洲人。

之後他探險至尼羅河的源頭,這段旅程可說是心靈與身體的嚴峻考驗,導致他全然崩潰。他在印度時與妓女同居,每夜挑燈研讀聖典;在阿拉伯時,連當地老百姓也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回教徒;他在非洲過著勞苦生活,連土著也覺得不合人性--他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作者以詳盡的專業知識,寫出一本多采多姿的冒險小說。他本人也跟隨了柏頓的腳步穿越三大洲,找出柏頓對印度教、回教與非洲自然宗教的熱情。這本小說也跟當前時事息息相關,並解釋了西方人至今仍不能理解東方世界的原動力與其秘密的理由。

全書共分三部:第一部是僕人諾卡藍的回憶,第二部是隨著柏頓的旅行日誌進展,第三部則是柏頓的敘述與奴隸的口頭報告交錯。

這位英國軍官才剛抵達英屬西印度,馬上與印度人交易:以葡萄酒交換字彙,他的導師是個婆羅門,用梵文授課,柏頓進步神速,並且認識到印度宗教的豐富多元。

托亞諾在這裡寫出全書最令人震撼的章節,孟買令人窒息、擁擠、人口過剩且喧囂的氣氛描寫,讀來十分真切:「這腦滿腸肥的城市有時會打個嗝。所有東西聞起來像是胃酸消化過的食糜,消化至一半的睡意仍躺在街頭,很快也會被溶化。」市場的喧囂、商人與妓女的竊竊私語、房屋與廣場的氣息,這些在托亞諾細膩入微的描繪下,真實得彷彿伸手可及。

小說中段描述柏頓鍥而不捨追逐目標的精神。他改信回教,一方面是為了表示自己對伊斯蘭文化的景仰,一方面是為了能去麥加與麥地那朝聖,而那裡當時仍是異教徒的禁地。小說第三部則是由柏頓的伙伴--西地‧穆巴拉‧孟買的視角出發,伴隨柏頓完成艱辛的探險,達成他成為抵達尼羅河源頭第一人的心願。

本書的劇情豐富,其最大的優點在於:作者並不在背景描述上過於揮霍著墨,免於讓其角色身穿奇裝異袍站在眼花撩亂的布景前,成為民俗劇場裡消遣觀眾的表演者。

作者以歷史小說為道具,來詢問異己的本質、尋找與異己結合的可能與策略,其一成不變的成見卻不會因此而毀滅。透過精巧的多角度描述:透過英國人對印度的觀察、印度人對其英國主人的觀察、透過阿拉伯與非洲的旅途見聞,異者的描述,仍然如第一次相遇時一般真切。

精彩的冒險,精彩的人,精彩的作者

歷史傳奇人物+四海為家的作者=致命的感官饗宴

伊利亞‧托亞諾(Ilija Trojanow)

旅行、體驗生活、寫作,是他的生活寫照。

步行、很少行李、沒有嚮導,是他的探險風格。

旅行是他的工作,在寫作中找到回家的感覺。

1965年出生於索非亞,在肯亞長大,目前定居南非。他的祖籍是保加利亞,1971 年時舉家經過南斯拉夫和義大利逃亡到德國尋求政治庇護,1972年遷至肯亞,八○年代中期在慕尼黑研讀法律與民族學,1989和1991年各成立過一家出版社,1999年搬到孟買,現在住在開普敦。

他以德文創作,之前的著作有《世界何其大,救贖四地藏》(1995)、關於保加利亞的報導《狗年月》(1999)、《印度河岸深處》(2003)。曾擔任過「尤里西斯報導文學獎」的評審。

《世界搜藏家》獲得2006年萊比錫書展文學首獎,同年並入圍德國圖書獎決選。

托亞諾以世界為家,創作多在世界各地取材,旅行是他的工作,在寫作中...

伊利亞‧托亞諾(Ilija Trojanow)

旅行、體驗生活、寫作,是他的生活寫照。

步行、很少行李、沒有嚮導,是他的探險風格。

旅行是他的工作,在寫作中找到回家的感覺。

1965年出生於索非亞,在肯亞長大,目前定居南非。他的祖籍是保加利亞,1971 年時舉家經過南斯拉夫和義大利逃亡到德國尋求政治庇護,1972年遷至肯亞,八○年代中期在慕尼黑研讀法律與民族學,1989和1991年各成立過一家出版社,1999年搬到孟買,現在住在開普敦。

他以德文創作,之前的著作有《世界何其大,救贖四地藏》(1995)、關於保加利亞的報導《狗年月》(1999)、《印度河岸深處》(2003)。曾擔任過「尤里西斯報導文學獎」的評審。

《世界搜藏家》獲得2006年萊比錫書展文學首獎,同年並入圍德國圖書獎決選。

托亞諾以世界為家,創作多在世界各地取材,旅行是他的工作,在寫作中找到回家的感覺。類型包括小說、散文、報導文學、文化評論、人物傳記、科幻等,也擔任多本書的譯者、編輯與出版社發行人。

《世界搜藏家》寫作緣起:

托亞諾在喜馬拉雅山上的舊書店裡,從年邁書商手中買到一件珍品:理查‧法蘭西斯‧柏頓爵士文集。這本書是書商父親留下,希望將來能讓書找到結緣者。托亞諾因此循著柏頓的足跡,花了七年時間遍行三大洲,寫下了《世界搜藏家》一書。

作者知名度

旅居世界各地的文化探險家,出生於保加利亞,曾定居於孟買、肯亞、德國、南非,熟悉印度、阿拉伯、非洲、東西歐洲文化。

曾擔任「尤里西斯報導文學獎」評審。

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對話。

與德國外交部長對談。

在美因茲市主持「寫作工作坊」。

歐洲電視台3sat特別製作45分鐘電視專題報導《世界搜藏家伊利亞‧托亞諾》。

拍攝保加利亞革命英雄紀錄片《前進,絕不遺忘》,親自擔任導演。

獲獎記錄

1995 Bertelsmann文學獎

1996 馬堡文學獎

2000 沙彌索文學獎(獎勵非德裔作家的文學大獎)

2006 萊比錫書展獎、德國圖書獎決選

2007 柏林文學獎、美因茲駐市作家、柏林觀光展書獎、法蘭克福書展開幕主持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