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

联合创作 · 2023-10-12 03:06

一切源于十年前一个叫做“香港制造”的电影论坛。在互联网刚刚发展的那几年,一群当时二十岁出头的网友聚集在这个论坛,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香港电影,聚集在一起,以最纯粹的热情讨论、分享关于香港电影的一切。“香港制造”成为民间港片迷的最大阵地,他们是在录像厅长大的一代,也是亲历了香港电影黄金岁月的一代。2003年,香港电影随笔集《香港制造》出版。

十年后,当年论坛的一名潜水员(当时念高中)混迹在出版界,某天灵机一动,联系到当年那些网友,看这十年的光阴过去,他们都在哪里?他们都还爱香港电影吗?

他们还在,因为“香港制造”而生的缘分维系着他们的友谊,而最令人感慨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十年后的今天都正在从事着和电影相关的职业,其中几位更是已成为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于是,事隔十年,当年的《香港制造》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再版——除了从老版《香港制造》以及当年论坛的精华文...

一切源于十年前一个叫做“香港制造”的电影论坛。在互联网刚刚发展的那几年,一群当时二十岁出头的网友聚集在这个论坛,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香港电影,聚集在一起,以最纯粹的热情讨论、分享关于香港电影的一切。“香港制造”成为民间港片迷的最大阵地,他们是在录像厅长大的一代,也是亲历了香港电影黄金岁月的一代。2003年,香港电影随笔集《香港制造》出版。

十年后,当年论坛的一名潜水员(当时念高中)混迹在出版界,某天灵机一动,联系到当年那些网友,看这十年的光阴过去,他们都在哪里?他们都还爱香港电影吗?

他们还在,因为“香港制造”而生的缘分维系着他们的友谊,而最令人感慨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十年后的今天都正在从事着和电影相关的职业,其中几位更是已成为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于是,事隔十年,当年的《香港制造》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再版——除了从老版《香港制造》以及当年论坛的精华文章中选出一些关于港片、录像厅、影人的随笔(收入上半辑:香港制造)之外,更邀请当年的作者以十年后的视角重新去看待港片,去回顾那一段青春岁月(收入下半辑:一梦十年)。光阴悄悄改变了你我,却仍有一些最宝贵的情怀,始终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我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这种记忆会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渐渐消退,

他们的热情也将会逐渐冷却。

我希望他们不仅只是惦记那些于我们而言已经模糊的往事,更能够与时俱进,

从港产片的精华中吸取养分,结合他们积累的见识,能有更多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就。

这本书是关于他们青春的回忆,那些青涩的文字看上去充满了对港产片的热情,

这热情经过了十年依然在他们略显疲惫的神态中时常闪现,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梦”吧。

——尔冬升

一部关于香港电影的书,一本引起共鸣的结集,组成我们十年来的集体回忆 。

——甄子丹

如果香港电影曾陪伴大家走过青春,希望每个人想起来都没有虚度。

——吴镇宇

香港电影能遇到有人愿意为我们记录,分析,研究和总结。是多幸福的事!

为一直不被人重视的港产片谢谢你们。

——陈嘉上

其实,你们比我更懂香港,更懂电影。

——陈可辛

祝愿这本书成为香港电影的“圣经”。

——王晶

魏海军(魏君子):新浪娱乐策划部主任,曾著有《香港电影演义》和《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

荣超 (苹果猪):博纳影业策划总监

丁仁山(木雕禅师):光线影业策划总监

王家传(网络无痕):腾讯娱乐版主编

宋子文(迈克阿郎):独立影评人、导演、策划人

邵庆明(冷笑对刀锋):《都市快报》 编辑

邢鹤涛(要命的小邪):《都市快报》 编辑

李祥瑞(李祥瑞):黑龙江宁安电视台 记者

张晶(环佩琳琅):《旅游新报》编辑部主任

叶航(江南偏南):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在于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学博士。 陈晓辉(秋血东晴):现为IT业从业人士。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