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遭遇西方
贝淡宁自称是“左派儒家”,作为一个外国人,他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信奉者,他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核心价值,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平等最优秀的东西和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人权一样具有普世价值,在三部著作中都强调地方性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当今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理想已经失去了市场,中国政治制度的正当性资源还是要在儒家文化中去寻求启发。
《超越自由民主》主要探讨了适宜东亚文化特点的人权、民主和资本主义这三个问题;《中国新儒家》则完全从当代中国政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探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东方遭遇西方》则是以对话的方式,通过一位虚构的美国人“德谟”,与来自香港、新加坡和大陆的三个东亚人展开对民主和人权问题的讨论,使我们看到东亚具有代表性的这三个地区的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贝淡宁的学术研究对推动东西方有关普世价...
贝淡宁自称是“左派儒家”,作为一个外国人,他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信奉者,他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核心价值,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平等最优秀的东西和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人权一样具有普世价值,在三部著作中都强调地方性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当今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理想已经失去了市场,中国政治制度的正当性资源还是要在儒家文化中去寻求启发。
《超越自由民主》主要探讨了适宜东亚文化特点的人权、民主和资本主义这三个问题;《中国新儒家》则完全从当代中国政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探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东方遭遇西方》则是以对话的方式,通过一位虚构的美国人“德谟”,与来自香港、新加坡和大陆的三个东亚人展开对民主和人权问题的讨论,使我们看到东亚具有代表性的这三个地区的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贝淡宁的学术研究对推动东西方有关普世价值的对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将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和政治议题的讨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贝淡宁是第一个在中国内地大学担任政治学和伦理学全职教授的外国人,他是牛津大学的博士,也是当今学术泰斗查尔斯o泰勒的学生,曾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任教。现任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座教授。他能够熟练运用法语、英语和中文进行交流和写作,还可以阅读西班牙语和古代汉语。贝淡宁是当今在东西方学界都广受欢迎的知名学者,是很多中外报刊媒体追踪采访报道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