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森林哲學

联合创作 · 2023-10-02 03:07

日本國土有六七%為森林,為世界進步國家中森林面積最多者,而森林的存在亦深深主導著日本人的世界觀。本書從日本文化的起源「繩文文化」談起,追溯日本人靈魂深處的森林思想,以愛奴世界觀與沖繩世界觀解釋日本神道的核心,並論及神道在七、八世紀律令國家及十九、二十世紀近代國家時期的變革,而溯其源頭,皆源於對森林的崇拜,即原始民族的自然崇拜。

梅原猛 Umehara Takeshi,日本當代哲學大師,主要研究日本古世紀文化,著作等身,他的學問被稱為「梅原古代學」、「梅原日本學」。1925年(大正14年)生於仙台,長於愛知縣知多郡。京都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曾任立命館大學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校長、國際日 本文 化研究中心首任所長、技師大學(Institute of Technologists)校長等職,以及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構想會議特別顧問。1972年以《隱匿的十字架 法隆寺論》(新潮社)獲第26回每日出版文化賞。74年《水底之歌 柿本人麿論》(上下卷 新潮社)第1回大佛次郎賞。99年獲頒文化勳章。多年來,持續探索並深化具有人類普遍性之哲學思想。

譯者 徐雪蓉,政大東語系日語組畢業。輔大日研所碩士,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教輔大日文系十年。編有《日語諺語.慣用句 活用辭典》,譯有福澤諭吉《勸...

梅原猛 Umehara Takeshi,日本當代哲學大師,主要研究日本古世紀文化,著作等身,他的學問被稱為「梅原古代學」、「梅原日本學」。1925年(大正14年)生於仙台,長於愛知縣知多郡。京都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曾任立命館大學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校長、國際日 本文 化研究中心首任所長、技師大學(Institute of Technologists)校長等職,以及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構想會議特別顧問。1972年以《隱匿的十字架 法隆寺論》(新潮社)獲第26回每日出版文化賞。74年《水底之歌 柿本人麿論》(上下卷 新潮社)第1回大佛次郎賞。99年獲頒文化勳章。多年來,持續探索並深化具有人類普遍性之哲學思想。

譯者 徐雪蓉,政大東語系日語組畢業。輔大日研所碩士,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教輔大日文系十年。編有《日語諺語.慣用句 活用辭典》,譯有福澤諭吉《勸學》、柳田國男《遠野物語.拾遺》、谷崎潤一郎《刺青》(合譯)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