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状况

联合创作 · 2023-10-05 04:04

内容提要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当代文

艺思潮之一,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法国兴

起,不久波及德国、日本,在前苏联及其它国

家也有所反应。一般认为它与自19世纪后半

期以来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不同。有

人认为是对现代主义的反驳,有人认为是现代

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进入信息社会、新技术

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危机的产物。后现

代主义问题涉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和

西方及前苏联文化、文学倾向的认识和评价,

是一个有关全球文化处境的问题,因此引起人

们的关注,我们对它也应该有所了解。

让一弗朗索瓦・利奥塔是当代法国后结构

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曾任巴黎第八大学和美

国加州大学哲学教授。主要理论著作有《利比

多经济学》(1974),《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

的报告》(1979),《公正》(1984)和《多元

共生的词语》(1986...

内容提要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当代文

艺思潮之一,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法国兴

起,不久波及德国、日本,在前苏联及其它国

家也有所反应。一般认为它与自19世纪后半

期以来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不同。有

人认为是对现代主义的反驳,有人认为是现代

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进入信息社会、新技术

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危机的产物。后现

代主义问题涉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和

西方及前苏联文化、文学倾向的认识和评价,

是一个有关全球文化处境的问题,因此引起人

们的关注,我们对它也应该有所了解。

让一弗朗索瓦・利奥塔是当代法国后结构

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曾任巴黎第八大学和美

国加州大学哲学教授。主要理论著作有《利比

多经济学》(1974),《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

的报告》(1979),《公正》(1984)和《多元

共生的词语》(1986) 等,《后现代状况》一

书,曾经在80年代初引起西方哲学界有关后

现代主义问题的深入论争,至今仍被认为是研

究这一课题的经典著作之一。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着重探讨当代

西方后工业社会中的知识状态嬗变,试图以语

言应用学(Pragmatics)观念与方法解释当代

资本主义社会变异和文化症状。与其他几种后

现代主义理论阐释不同,利奥塔既不像丹尼

尔・贝尔那样从社会系统论角度去说明后工业

社会的“文化矛盾”和信仰危机,也不像尤根・

哈贝马斯那样提出“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

并企图重建理性的交流沟通理论,又疏离弗莱

德里克・詹姆逊将后现代文化生产叠合于资本

主义经济逻辑的整体论思维,他从语言资讯

(competance)及其运用规则的差异着眼,深

入论证作为西方文明维系网络与认知基础的元

话语(metadiscOurs)的衰竭枯萎,以及因此

产生的“叙事危机”与知识非合法化局域。这种

强调知识“不可通约”和开发不同语言岐见的后

结构主义观念,虽然同西方马克思主义、新保

守主义思潮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解释多有冲突纠

纷,毕竟作为重要的歧见给这场论争供述了新

的话语内容。同时,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话语对于西方文学及其批评理论的影响颇大。

至今,由他所激发的关于“艺术表征危机”的论

争,仍在“众声喧哗”的氛围中持续进行。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Jean-FrancotsLyotard,1924年),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巴黎第八大学教授。他的第一部著作为《现象学》,走上了以理解历史为真实任务的漫长教学与研究道路。他对意识形态的深刻批判扩展到美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对思辨叙事的怀疑是他的思想的中心主题,也成为他所说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车槿山,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文系,1988年于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现代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文学系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译著有《结构与符号--罗兰·巴尔特传》、《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象征交换与死亡》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