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全三册)

联合创作 · 2023-10-12 00:30

《大波》共三卷: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

这部长篇小说,初作于抗日战争前,1956年作者开始重写。第一部于1953年初版,反遇保路同志会成立的劝人惊景和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第二部于1960年初版,描写各地同志军蓬勃展开的武装斗争和反动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阴谋手段。第三、四部分别于1962、1963年初版,表现反动政权迅速崩溃的必然性、大汉军政府和蜀军政府成立的复杂过程,以及在新的政治形势下各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冲突和亿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第四部仅写出四章五节,以作者不幸病逝,全书未竟。

《大波》正面描写保路运动这一场革命暴风雨。不能忍耐“清末”“倒死不活日子”的人们汇成了一股反清革命的洪流。然而在“洪流汇成为路上除了光明与希望,还有泥沙俱下的黑暗与野蛮”,作品极生动地警示出:“革命绝不仅仅有神圣的力量”。

《大波》(第一部)写直接引起武昌起...

《大波》共三卷: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

这部长篇小说,初作于抗日战争前,1956年作者开始重写。第一部于1953年初版,反遇保路同志会成立的劝人惊景和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第二部于1960年初版,描写各地同志军蓬勃展开的武装斗争和反动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阴谋手段。第三、四部分别于1962、1963年初版,表现反动政权迅速崩溃的必然性、大汉军政府和蜀军政府成立的复杂过程,以及在新的政治形势下各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冲突和亿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第四部仅写出四章五节,以作者不幸病逝,全书未竟。

《大波》正面描写保路运动这一场革命暴风雨。不能忍耐“清末”“倒死不活日子”的人们汇成了一股反清革命的洪流。然而在“洪流汇成为路上除了光明与希望,还有泥沙俱下的黑暗与野蛮”,作品极生动地警示出:“革命绝不仅仅有神圣的力量”。

《大波》(第一部)写直接引起武昌起义的辛亥年四川争路事件,人物活动的幅度更为开阔,但作者的生活认识和艺术表现跟不上作品因题材扩大而产生的要求,因而作品对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尚缺乏足够的艺术概括。广博的社会知识,善于描绘风土人情的本领,使这几部作品具有相当浓郁的时代气氛和地方色彩。对左拉、莫泊桑创作的借鉴有助于李劼人形成上述的艺术特色,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细节敏琐、铺写不当的自然主义的缺陷。

李劼人(1891-1962),原名李家祥,四川成都人,早年曾任四川泸县及雅安县统计科科长,《成都群报》及《川报》主笔、总编辑、发行人,《星期日周刊》创办人,1919年留学法国。回国后任四川大学教授,重庆民生公司机器厂厂长,乐山嘉乐制约公司董各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长,《笔阵》主编。1949年后曾任四川省政府委员,四川省文联及作协四川分会副主席,成都市副市长。191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波》、《死水微澜》、《暴风雨前》,短篇小说集《好人家》,译著长篇小说《人心》、《马丹波娃利》等。

《大波》,1958年至1963年作家出版社(时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牌)分卷出版,1997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全本初版。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