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

联合创作 · 2023-10-11 10:17

《世界大戰》一書的作者弗格森,他的筆如何挽救大英帝國的聲譽。

藉由海盜、莊園主、傳教士、行政官員、銀行家、破產者六種人物的故事,作者為我們鋪陳出不列顛如何從歐洲邊陲一步一步地建立大英帝國,並且在成就帝國的同時也給世界帶來了今日世界的全球化:商品市場、勞動市場、文化的全球化、政府的全球化、資本市場、戰爭的全球化。

曾經有一個帝國統治著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與疆域,以及主導幾近全部的海域─1個大陸、100座半島、500個海角、1000個湖泊、2000條河流、10000座島嶼─大英帝國曾經是個前所未見的龐大帝國,這個位於歐洲西北部的多雨小島如何能統領全球?這不僅僅是英國歷史關心的議題,更是世界歷史關注的焦點,本書將嘗試解答這項議題,此外,也將提出另一個較難論斷的議題─「帝國」究竟是好還是壞?

如今普遍認為,帝國總體而言是不好的建制。帝國之所以會換得如此惡名...

《世界大戰》一書的作者弗格森,他的筆如何挽救大英帝國的聲譽。

藉由海盜、莊園主、傳教士、行政官員、銀行家、破產者六種人物的故事,作者為我們鋪陳出不列顛如何從歐洲邊陲一步一步地建立大英帝國,並且在成就帝國的同時也給世界帶來了今日世界的全球化:商品市場、勞動市場、文化的全球化、政府的全球化、資本市場、戰爭的全球化。

曾經有一個帝國統治著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與疆域,以及主導幾近全部的海域─1個大陸、100座半島、500個海角、1000個湖泊、2000條河流、10000座島嶼─大英帝國曾經是個前所未見的龐大帝國,這個位於歐洲西北部的多雨小島如何能統領全球?這不僅僅是英國歷史關心的議題,更是世界歷史關注的焦點,本書將嘗試解答這項議題,此外,也將提出另一個較難論斷的議題─「帝國」究竟是好還是壞?

如今普遍認為,帝國總體而言是不好的建制。帝國之所以會換得如此惡名無非是它曾經參與大西洋奴隸買賣並涉及奴隸制度。

然而今日所謂的全球化與一九一四年之前幾十年間的世界經濟融合有很大的共通之處。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共識是,日益開放的經濟體系提高了生活水準,商品、資本和勞動力的流動,知識、文化和制度的傳播也能產生好的效果;政府藉由解除各種管制以促進全球化。法律、金融和管理體制的重要性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包括法治、貨幣信用管理、透明的財政體系和廉潔的官僚機構,這些條件可促進更多的跨國資本流動。這些發展於西歐的體制如何能散佈得更廣更遠?這要歸功於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積極促進商品、資本和勞動力自由流動,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和組織能出其右;大英帝國也熱衷向全世界強力推廣西方的法律、秩序和統治模式,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組織比它投入更多的心力。許多可信的例證顯示,帝國可以增進全球的福利,換言之,帝國的出現其實是件好事。

「當大英帝國淹沒在歷史的浪潮下時,只會留下兩個遺產:一是足球協會比賽,另一個則是英文罵人的不雅用語『去他的!』」事實上,帝國曾有的建樹影響現代世界至深,我們幾乎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大英帝國於19世紀引領著自由貿易、資本的自由流動、廢奴運動和自由勞動力運動,為全球現代化通信網路的發展投入了鉅額資本,在廣大地區傳播和實施法治,它在總體上維持了空前絕後的全球和平。在20世紀,它也證明其存在的理由,因為德國和日本帝國的統治模式顯然更糟,如果沒有大英帝國,英國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德國和日本的進攻。

而且就算大英有再多的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阻止德國人、日本人和義大利建立他們的帝國,英國人不惜放棄自己的帝國,難道這樣的犧牲還不足以洗清大英國帝國的其他罪惡嗎?

簡明易讀,穿越古今、縱橫政治、軍事、社會、經濟,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及奇聞軼事更為本書增色不少。

Brain Urquhart,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即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綜合論述,也是充滿洞察力的原創作品,巧竗穿插不同歷史場景讓主題千變萬化,自不同的角度審視也提供極大的思考空間,為文行雲流水,易讀性高,令人稱奇。

David Gilmour,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十分傑出的作品。弗格森對主題的深入研究,縱橫古今,讓本書鶴立雞群。帝國終於可以起身反擊,捍衛一己名聲。

Piers Brendon,獨立報(Independent)

最受歡迎的歷史論述。

David Davidson,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雖然帝國是一絲不苟的學術論著,但同時也是絕佳的故事論述。

John O’Sullivan,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1964年生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研究專長為國際歷史、經濟史及英美帝國主義。哈佛大學國際歷史教授,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資深研究員,史丹福大學胡佛學院資深研究員。著有1914: 戰爭的憐憫,世界大戰:歷史的仇恨時代,紙張及鋼鐵,羅斯柴爾德家族,金錢關係,大英帝國:英國如何型塑現代世界(Empire),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等書,也擔任虛擬歷史(Virtual History)編輯。與英國Channel 4電視台針對三本著作(1. 大英帝國:英國如何型塑現代世界(Empire: 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2. 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1964年生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研究專長為國際歷史、經濟史及英美帝國主義。哈佛大學國際歷史教授,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資深研究員,史丹福大學胡佛學院資深研究員。著有1914: 戰爭的憐憫,世界大戰:歷史的仇恨時代,紙張及鋼鐵,羅斯柴爾德家族,金錢關係,大英帝國:英國如何型塑現代世界(Empire),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等書,也擔任虛擬歷史(Virtual History)編輯。與英國Channel 4電視台針對三本著作(1. 大英帝國:英國如何型塑現代世界(Empire: 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2. 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e Rest))合作推出歷史紀錄片而聲名大噪,2004年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2011年為彭博電視台特約編輯及新聞週刊專欄作家。弗格森是國際知名的歷史學者,同時因政治立場偏右、挺身為帝國主義辯護等鮮明立場頗受關注,常與知名學者如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筆戰引發不同話題。

譯者

睿容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及法國巴黎Sciences PO國際關係雙碩士。喜愛思考(但想的和別人不一樣)和旅行(但和別人走不一樣的路)以找尋不同的可能性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