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思想史
日本列島隔著對馬海峽與歐亞大陸的東端相接。
英國也同樣地是隔著多佛海峽與其西端相接。
即便與具有如中原文化、地中海文化等、類似文化中心發源地所在的大陸相接,但因著地理上的分隔而得以保持對峙的緣故,而孕育出日本列島的獨特文化。那麼,對於日本列島所孕育出的這種文化空間,姑且就使用日本古代所稱呼的「和(Wa)」空間來稱呼它吧。
歷史中的各個時代與新紀元(epoch),列島都有來自外部的新文化系統到來。這當中的每一次,都歷經了外患、內亂、接受、蛻變的過程,而誕生具有新姿態的「和」文化空間。在七世紀(朝鮮半島‧百濟)、十二世紀(中國‧宋)、十六世紀(西歐‧南蠻)、十九世紀(近代世界系統)裡發生的文化事件,朝著之後的「和」樣式之變遷的期間,分別是以五、四、三、二世紀的間隔陸續減少,持續地演化蛻變到今日。
朝向近代世界系統的「和」文化空間的變遷,是在上個世紀末完成...
日本列島隔著對馬海峽與歐亞大陸的東端相接。
英國也同樣地是隔著多佛海峽與其西端相接。
即便與具有如中原文化、地中海文化等、類似文化中心發源地所在的大陸相接,但因著地理上的分隔而得以保持對峙的緣故,而孕育出日本列島的獨特文化。那麼,對於日本列島所孕育出的這種文化空間,姑且就使用日本古代所稱呼的「和(Wa)」空間來稱呼它吧。
歷史中的各個時代與新紀元(epoch),列島都有來自外部的新文化系統到來。這當中的每一次,都歷經了外患、內亂、接受、蛻變的過程,而誕生具有新姿態的「和」文化空間。在七世紀(朝鮮半島‧百濟)、十二世紀(中國‧宋)、十六世紀(西歐‧南蠻)、十九世紀(近代世界系統)裡發生的文化事件,朝著之後的「和」樣式之變遷的期間,分別是以五、四、三、二世紀的間隔陸續減少,持續地演化蛻變到今日。
朝向近代世界系統的「和」文化空間的變遷,是在上個世紀末完成而結束的。遠在那之前,對於新世界系統(伴隨著世界金融資本主義展開的全球化)的接受就已經開始了。和過去填滿海峽的那種真實的海不同,在這裡由於是資訊化的記號之海帶著同時性來覆蓋整個世界,作為開放系的「和」文化空間,現在正處於不得不作全新編輯組成的情況當中。
在過去,磯崎新曾在巴黎組織策劃了「間——日本的時空間」展(一九七八)。主要是想以展覽會的這個形式作為媒介,來傳達「和」空間所孕育出的「間=MA」 這個慣習化的感知環境方式,一直到現代藝術為止都產生了固有性的這個事態。之後也在龐畢度中心以「日本的前衛Avant-Guard」(一九八六)介紹了日本的現代建築‧都市設計。那時候從外側朝著戰後日本的藝術視線讓我感受到文化殖民主義。現代主義的確是被接受的。這個列島的建築家明明就藉由新世代將那以獨自的視點來作出轉化或再詮釋,但卻只有「接受」的這個部分被視為焦點,使得轉化與蛻變的核心未能夠被傳達出來。磯崎新認為認知的落差來源在於「和」空間中所特有的「間=MA」。
因此,這本書誕生了。
磯崎新(Isozaki Arata),一九三一年大分出生。師事丹下健三、一九六三年創立磯崎新Atelier。代表作有大分縣立圖書館,現Art Plaza(一九六六)、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一九七四)、洛杉磯現代美術館(一九八六)、Palau Sant Jordi(一九九二年夏季巴塞隆納奧林匹克主場館,聖喬治宮體育館)、卡達國立會議中心(二○一一)、上海交響音樂廳(二○一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