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史(第2卷) (精装)
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由著名历史地理研究专家葛剑雄教授主编的《中国人口史》最近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试图为专业研究人员和愿意深入了解中国人口史的读者提供一种尽可能详细、全面而系统的专著。全书300余万字,分为六卷,分别为: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葛剑雄著),隋唐五代时期(冻国栋著),辽宋金元时期(吴松弟著),明时期(曹树基著),清时期(曹树基著),1910-1953年(侯杨方著)。各卷独立成书,全书的体例基本统一,内容力求详尽。人口调查制度、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分布、人口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等方面,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在可能条件下兼及人口结构、婚姻、家庭.生育.人口素质和影响人口变化、分布、迁移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因素;近代部分还运用人口统计学方法进行微观研究。各卷的结论体现了作者的理论思考...
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由著名历史地理研究专家葛剑雄教授主编的《中国人口史》最近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试图为专业研究人员和愿意深入了解中国人口史的读者提供一种尽可能详细、全面而系统的专著。全书300余万字,分为六卷,分别为: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葛剑雄著),隋唐五代时期(冻国栋著),辽宋金元时期(吴松弟著),明时期(曹树基著),清时期(曹树基著),1910-1953年(侯杨方著)。各卷独立成书,全书的体例基本统一,内容力求详尽。人口调查制度、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分布、人口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等方面,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在可能条件下兼及人口结构、婚姻、家庭.生育.人口素质和影响人口变化、分布、迁移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因素;近代部分还运用人口统计学方法进行微观研究。各卷的结论体现了作者的理论思考。本书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加上大多数作者一二十年的研究积累和数年辛勤撰写,希望能成为各自领域的最佳成果。
第二卷提要
本卷依据传世文献和敦煌吐鲁番文书及墓志资料,详细地讨论了隋唐三代时期的户口统计与籍帐制度、著籍户口的变化过程与各主要时段户口变动的特点、人口的分布和不同人户的迁移背景,以及人口的家庭规模结构和城乡结构、职业结构等问题,并对隋唐三代人口现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
在学术界已有较多讨论和尚有疑义的相关问题上,本卷提出了补充意见或作出了新的解释。还努力关注以往学者较少涉及的人口问题,如对于中晚唐时期的人口发展,著籍户口与实际户之间的重大差异,隋唐时期的人口峰值,南北方人口发展的地域差异,中古人口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的基本趋向,各区域人口分布的具体状况,人口结构的主要层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为进行比较研究,本卷中追溯了汉晋时期的一些人口现象。
冻国栋,1957年生,原籍河南舞阳。 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执教于武汉人学历史系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兼任唐长孺教授学术助手,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教授,1995年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为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培养计划入选者。历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人文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主要从事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侧重于研究魏晋隋唐时期的典章制度、经济与社会变、人口问题和敦煌吐鲁番经济社会资料等。著有《唐代人口问题研究》、《唐代的商品经济与经营管理》、《中国俸禄制度》(合著)、《全唐文职官丛考》(合著)、《隋唐五代社会生活...
冻国栋,1957年生,原籍河南舞阳。 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执教于武汉人学历史系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兼任唐长孺教授学术助手,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教授,1995年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为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培养计划入选者。历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人文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主要从事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侧重于研究魏晋隋唐时期的典章制度、经济与社会变、人口问题和敦煌吐鲁番经济社会资料等。著有《唐代人口问题研究》、《唐代的商品经济与经营管理》、《中国俸禄制度》(合著)、《全唐文职官丛考》(合著)、《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合著)等;译著有《奴隶制与农奴制的理论》(合译)等;发表《麴氏高昌役制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唐代前期的工匠》、《旅顺博物馆藏(馆建中五年孔目司帖)管见》、《隋唐时期的人口政策与家族法》、《六朝至唐吴郡大姓的演变》等学术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