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通例
讀古書若不明古人著作體例,難免有似是而非之論。本書為作者三十年代在北京各大學講授校讀古籍時所寫的講義,一名《古書校讀法》。本書分辨真偽、明體例、論編次、辨附益四卷,就漢、魏以上古書通例詳加詮釋。
關於閱讀古書,前人大都從文句和詞語的解釋著眼,余先生則注意到古書的體例問題,以為“一時有一時之文體,一代有一代之通例。參互考校,可以得其情;排比鉤稽,可以知其意”。“當知古書著作之體,然後可以讀古書”,故對漢魏以前古書通例詳加詮釋。書中對古書的認識已有不少為出土簡帛書籍所證實。周祖謨先生以為此書雖篇章不多,“而探微索隱,足以解疑釋惑。讀者據此舉一反三,所知自多”。
余嘉錫,中央研究院院士,語言學家,目錄學家。
湖南省常德縣人,1884年2月9日出生於常德縣長茅嶺。少年立志讀書求知,能詩善文,博聞強記,長於著述。14歲作《孔子弟子年表》。15歲又注《吳越春秋》。18歲鄉試中舉人。入京都,為吏部文選司主事,後因父喪回籍。科舉廢除後,在常德師範學堂任教。1927年去北平,參加審閱《清史稿》,受私立輔仁大學校長陳垣賞識,被聘為講師,主講目錄學。隨後又在北京大學、中國大學、民國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兼教目錄學。1931年被聘為輔仁大學教授,兼任國文系主任。1942年兼任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至1949年北平解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