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
本書著重在早期中文報刊(Chinese language press),內容大多涉及《申報》、發行《申報》的公司,以及初期數十年間總綰公司營運的美查(Ernest Major)。「申報館」成爲近代中文新聞媒體的起源,以及造就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成為幾十年來中國媒體之都的因素。中國報刊不管就形式或者內容,都是屬於跨文化的媒體,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連結,其體例和修辭,也都是在當時不斷發生的跨文化交流中形塑而成。透過以美查與「申報館」之媒體與文化出版事業的分析,本書一方面挑戰著名學者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和「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理論架構,提出批判性的視...
本書著重在早期中文報刊(Chinese language press),內容大多涉及《申報》、發行《申報》的公司,以及初期數十年間總綰公司營運的美查(Ernest Major)。「申報館」成爲近代中文新聞媒體的起源,以及造就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成為幾十年來中國媒體之都的因素。中國報刊不管就形式或者內容,都是屬於跨文化的媒體,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連結,其體例和修辭,也都是在當時不斷發生的跨文化交流中形塑而成。透過以美查與「申報館」之媒體與文化出版事業的分析,本書一方面挑戰著名學者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和「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理論架構,提出批判性的視角,另一方面兼容社會史與媒體報導的取徑,呈現出晚清時期政治與公共領域的互動、女性形象的建構、「報刊」角色的自我定位。本書視野獨特,材料豐富,是國內第一本歐洲重量級漢學家的開創性著作。
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G. Wagner)
德國著名漢學家,以其深厚的漢學家研究成果,於1993年獲得萊布尼茲獎的殊榮。瓦格納深諳漢語、日語,兼備政治學與哲學功力,先後往來於柏林自由大學、美國的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講學。自1984年起,任職德國海德堡大學迄今,是該校「全球脈絡下的亞洲與歐洲」卓越研究群創始主任之一、歐洲漢學學會(EACS)秘書。瓦格納教授以學術思想家為本位,致力爬梳哲學與文學文獻的政治意義,並透過對概念、體制與政治符號的解析,探索中外古今的跨文化交流,重要著作有:《重製天國圖景:太平天國運動中宗教的作用》(Reenacting the Heavenly Vision: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the Taiping Rebellion)、《當代中國的歷史劇─四個實例...
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G. Wagner)
德國著名漢學家,以其深厚的漢學家研究成果,於1993年獲得萊布尼茲獎的殊榮。瓦格納深諳漢語、日語,兼備政治學與哲學功力,先後往來於柏林自由大學、美國的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講學。自1984年起,任職德國海德堡大學迄今,是該校「全球脈絡下的亞洲與歐洲」卓越研究群創始主任之一、歐洲漢學學會(EACS)秘書。瓦格納教授以學術思想家為本位,致力爬梳哲學與文學文獻的政治意義,並透過對概念、體制與政治符號的解析,探索中外古今的跨文化交流,重要著作有:《重製天國圖景:太平天國運動中宗教的作用》(Reenacting the Heavenly Vision: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the Taiping Rebellion)、《當代中國的歷史劇─四個實例研究》(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cal Drama: Four Studies)、《注疏家的技藝:王弼的「老子注」》(The Craft of a Chinese Commentator: Wang Bi on the Laoz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