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姜堰仲院初级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8 14:47

基本内容一、序言姜堰市仲院初级中学创建于1964年8月,迄今已走过了45年的风雨历程。45年来,学校历经艰难,历经曲折,一路风雨,一路赞歌,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粗略的划分,仲院初中经历了艰苦创业、探索前进阶段(1964--1966);“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乱中求治阶段(1967--1976);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拨乱反正、调整提高阶段(1977--1986);抓住机遇、改革振兴阶段(1987--1996);快速发展、创造辉煌阶段(1997—2009)。在市、镇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师生员工几代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今天的仲院初中已经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良好、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姜堰市农村初中优质学校。二、学校历史沿革三学校初创时期(1964--1966)1964年到1966年,是学校初创时期。在此期间,学校校舍紧缺,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建砖窑烧砖瓦,建起了十间教室,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建校伊始,学校首先抓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对教师政治上信任,思想上严格要求,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强化教师的教学权威;另一方面重视教师的学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帮助教师胜任工作,特别是鼓励教师的艰苦奋斗精神。三年的艰苦办学,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教师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业务上过得去,有自己的特色。学生有自己的行为标准,勤奋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自觉地愉快地学习。建校之初,只有破破烂烂的10间教室和一个大办公室。首次招收了4个班,学生192人。开办初期,学校仅有教职工15人。正是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艰苦创业,才使仲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们是仲中的奠基人。四十年动乱时期(1967--1976)1966年到1976年,正是十年动乱时刻。1966年“5·16通知”发出后,学校成立了文革工作组,1967年10月,学校成立革委会。在十年动乱时期,学校党政干部均受冲击而靠边站。党政工团组织相继停止活动,取而代之是文化革命工作小组,战队,红卫兵,革命委员会等。十年动乱给学校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但是,学校广大师生员工不忘党的多年教育,不忘祖国和人民交付的重托。他们忍辱负重,艰苦奋斗,在逆境中积极为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出力。更为可贵的是,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年月里,仲中的教师没有忘记人民教师的职责,顶住政治高压,抓住机会给学生授业解惑,仍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这段时间的学生生产劳动多,文化学习少,劳动强度大,毕业后又全部回乡、下乡,得不到升学深造的机会,他们是“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受害者。但是他们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实际,接触工农,磨炼了意志,掌握了不少实践知识。实践证明,这个时期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直接参加生产或工作的,还是后来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后再参加工作的,大都成为社会各条战线的生产和工作骨干。五改革开放时期(1977--1986)从1977到1986间的十年,适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仲中的教育教学也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走上了正轨。1977年到1978年,学校开展了整顿“三风”(即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的活动。1978年,学校党支部提出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的十条要求”。在教师中,主要解决敢教敢管和为人师表的问题,学校制定了从书记、校长到教职工的岗位责任制。在学生中,进行了“学雷锋、树新风、立规矩、见行动”的教育活动。1979年,学校认真贯彻全国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在上级颁发“中学生守则”以后,学校在全面贯彻方针的基础上,又重点抓了课堂秩序、集会纪律和校容卫生等方面的整顿。通过整顿,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起来了,良好校风逐步形成。在全体干部和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下,仲中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到1986年,全校共有初中15个班,学生896人。教职工已增加到46人。六学校发展壮大时期(1987--1996)自1987年到1996年,是仲中教育教学事业发展壮大的时期。1987年,孟广仁同志被任命为新一任校长,组成了新一届新领导班子,班子全体成员不但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9月,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德育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泰县仲院初级中学学生思想管理条例》。从此,我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步入了制度化管理的轨道。1991年,学校被评为“扬州市合格学校”,孟广仁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6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吉真昌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4年11月,学校因撤县建市而更名为姜堰市仲院初级中学。1995年,郁采平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学校被评为“泰州市文明单位”。10月,学校三层教学楼落成,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1992年,学校拟定了办学的总体目标:以“创全面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宗旨,使仲中成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先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示范学校”、“校风优良的安全文明学校”、“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花园式学校”。为保证总体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学校完善了“五个体系”,即完善学校管理体系,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完善德育评估体系,确保教育空间正态扩展;完善教学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良性循环;完善后勤保障体系,确保服务工作先行快上;完善教育技术体系,确保教育手段先进。实施了“四项改革”。一是改革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制定了《仲院初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仲院初中学生德育纲要实施方案》、《仲院初中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二是改革人事制度,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定了《仲院初中教职工聘任工作实施方案》;三是改革分配制度,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制定了《仲院初中学校内部津贴分配方案》、《仲院初中教育教学奖励条例》;四是改革教育手段,大力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学校致力于科研兴校。制定了《仲院初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及奖励条例》,组建了教科室,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召开了教育科研工作会,壮大了科研队伍,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承担了一个省级科研课题,撰写了具有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四篇,学校内部的科研课题达10多项,教育科研的风气已经初步形成。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用整体思维的方式设计教育思想,提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切实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德育具体实践中,学校按照初中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把初中三年分成三个阶段,制定了德育的“三阶六梯一百零八条”的具体方案,注重纠正五种错误倾向,即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共性轻个性、重校内轻校外、重优生轻差生的错误倾向,使各系统、各要素、各方面形成有机整体,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下,按成才规律正常运转,从而全方位地为每个学生创造学习和成才的条件,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至1996年,学校有教职工60名,其中共产党员17人,专任教师55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5%。教师队伍成为一支学科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教育观念的更新,自身素质的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化,质量意识的增强,内部管理的强化,育人环境的改善,使仲中焕发了青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仲中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求知、明理、敬业、争先”的校风,“广读、多练、勤思、善辩”的学风,“乐教、爱生、立美、育人”的教风已经形成。学校抓管理、促质量的教学经验和开办家长学校,促进社区的教育经验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赞扬,并在有关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1991年学校被评为“扬州市合格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泰州市文明单位”。七学校高速发展时期(1997--2009)从1997年开始,仲中步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担任校长的有孟广仁(1996--2002)、孟维祥(2002至今),有王国圣、孟维祥、王荣如、符长凤、许春祥、孙余荣担任过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先后由孟广仁、孟维祥担任,高宏盛任副书记。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质量、改革、发展”为宗旨,以“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精神,大力实施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锤炼教育特色、努力提升教育品位、全力打造教育品牌,为此,学校提出了“向教育改革要质量,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课堂素质教育要质量”的工作口号,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全面实施以年级组为主、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的管理体制,坚持以质量监控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增强了整体教学能力,加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形成了清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大力实施“2341”工程,即抓“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三高”:教师高品位、学生高素质、管理高效率;达“四优”:环境优美、校风优良、教学优化、质量优等;争“一流”:立足建“窗口”、办特色,取得一流办学的办学实绩。坚持“四分”原则,即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档推进,分期达标:坚持“五相”的规律,即教学相长,教导相成,学智相促,知能相联,师生相融。学校构建了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施了以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管理、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机制。通过严格管理,使全校教师明确工作目标,规范工作行为,落实工作内容,推进工作进程,提高工作效率。学校始终重视加强德育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在深入持久地开展“五心教育”、“六个一”爱国主义教育(即:每周观看一部爱国影片,学习一位英雄,记住一条格言,唱一首好歌,背一首名诗,写一篇心得。)每天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本校《德育教育系列纲要》,编印《德育文摘》,加强对学生六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学、爱、仿中华名人教育;二是“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教育;三是“党的历程”启蒙教育;四是“共和国成就”国情教育;五是“灿烂的世界”改革开放教育;六是“美好未来”方向成才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十种意识:一是政治意识,不忘人民重托,争当“四有”新人;二是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创造;三是信息意识,注意广泛阅读,吸取先进经验;四是超前意识,凡事先想一步,争取未来领先;五是参与意识,注重社会实践,参与各项管理;六是协作意识,学会和睦相处,善于团结协作;七是整体意识,一切顾全大局,处处维护集体;八是时效意识,坚持艰苦奋斗,做到省时省钱;九是慎笃意识,自觉严于律己,时时遵守规章;十是奉献意识,今日忘我学习,明日奉献社会。为了保证教育效果,学校坚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意、有机、有序、有情、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一切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校各学科、各部门的德育功能。学校通过开好“三会”(每周班会、每月年级组会,每季校会);办好三校(青年团校、少年队校、学校干校);编印“三刊”(《芳草地》、《学生好人好事集》、《教工新风》),加强对学生先进思想文化的灌输和优秀榜样的宣传。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到劳动实习基地参加劳动,开展“送服务到社会,送温暖给老人”的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发扬雷锋精神,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10年来,先后资助特困生1000多人次,合计资助款约55000元。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网络建设。在校内加强了德育领导小组力量,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大力推行“全员德育工作者制度”,做到任务分解到人,工作考核到日,总结评比到班。在校外聘请乡妇联、团委、司法、公安部门的负责人和村团支书组成校外辅导员队伍,构建立体化教育框架,加强校内校外双向交流,强化学生校外活动督查,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目标指向一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学校还结合中心,把握契机,适时开展一些专题系列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使学校德育工作既生动活泼,又卓有成效。电台、报刊、电视台等有关新闻单位曾多次报道了学校的系列活动。自九十年代起,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强化文明创建的物质基础,学校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1998年起,投资5万元,新建微机房,投资4万元,购置学生课桌,将70年代、80年代的课桌一次性全部更换,投资6万元,增加图书馆的藏书与设施,使图书馆的藏书达到26148册,报刊种类达到176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500种;投资10万元,增添体育、音乐、美术、劳技设施。还为图书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添加了大量的配套设备,使之达到了省二类标准。为绿化、美化校园,对树木进行了补栽,同时,新购了数千元的花卉、盆景,使学校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达到了绿化、美化、净化的要求。学校为抢占二十一世纪教育制高点,积极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先后投资近15万元,重建起了装机52台的微机教室,新建语音室;一个配有投影机、微机、视频展示仪、摄像机、音响等多种声像设备,可供300余人上课的多媒体教室;一个配置56台微机,并与因特网相连的校园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2001年6月又新建校园广播系统。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不仅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手段,而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学校于2008年添置了1个56座的电子阅览室、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2009年9月又设立了校园电视台。学校秉承“实”的校训,践行“快乐并进步着”的办学理念。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品格、学习习惯,自觉遵守“守则”、“规范”、“礼仪常规”。“广读、多练、勤思、善辩”的学风得到弘扬,学生自学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10年来,中考合格率、优秀率、理化生实验合格率、有关学科会考合格率均居同类学校首位,连续八年获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近几年来,有100多人次获奖。1人获国家级物理竞赛一等奖,1人获国家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一等奖,20多人获江苏省物理竞赛等级奖,30多人获江苏省初中生化学竞赛等级奖,30多人获江苏省“金钥匙”竞赛等级奖。学生的文体特长得到展示,我校学生不仅体育成绩达到国家标准,而且书法、绘画、演讲、体育运动等项目在市以上竞赛中频频获奖。连年我校被泰州市教育局、体育局评为冬季三项赛先进单位,07年市中学生运会上,我校体育健儿再创佳绩,团体总分又列前茅。教师不断钻研教学艺术,探索课改新路。我校教师参加论文评比,每年有20多人次获省级奖,在各种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2006年,在姜堰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我校高红梅、陈书友老师分获初中数学、英语组二等奖。1997年高金凤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班主任”。2001年于桂兰老师被评为“泰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高金凤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霍彩霞老师被评为“泰州市优秀班主任”。2009年,俞冬平老师被评为泰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孟维祥校长被评为泰州市先进党建工作者。我们的办学成绩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对本地区的同类学校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1999年,学校被确认为“江苏省示范初中”。2000年,学校被评为“泰州市优秀家长学校”。2000年,泰州市政府督导室来我校组织督导评估,我校被评为首批“泰州市模范学校”,2003年再次被评为“泰州市模范学校”。2002年至今,学校连续被评为“泰州市文明单位”。2003年被评为“泰州市绿色学校”。2007年,学校被评为“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学校被评为姜堰市“四无学校”创建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绿色学校。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