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草塔中学
一、 诸暨市草塔中学是浙江省重点中学,座落于西施故里五泄江畔的经济重镇----草塔镇。地理位置优越,面临绍富公路、背靠杭金省道、东与国际祙都大唐镇接壤、西北毗连五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杭金衢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交通方便,闹中取静,是读书求知的理想之地。草塔中学的前身系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智胜公学,1946年与文义学校合并后,校名迭改,为“莼塘(草塔)镇中心国民学校”,为“草塔镇完全小学”,为“小西区中心小学”,为“诸暨县第七初级中学”,于1958年名为“草塔中学”,至今已历百年。(一)智胜公学清光绪帝《明定国事诏》智胜公学是晚清戊戌变法和庚子国变以来,有识之士为中国自强而进行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清廷颁《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诏书中明令“省会的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府城的书院改为中等学堂;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地方捐办的义学、社学,亦令中西兼习,奖励绅民兴学”(《中国教育史新编》P313页)。后以变法失败而告终。光绪三十年(1904)一月,张百熙、张之洞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史称 “癸卯学制”。规定: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设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四年。课程:修身、经学、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理科、体操、图画、英文、唱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湖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岺春煊等认为:科举一日不停,学堂绝无大兴之望。若能停止科举,建立学校,则可以“广学育才,化民成俗,内定同势,外服强邻,转危为安”(《中国教育史新编》P316页)。奏请立停科举,兴办学校。清廷迫于形势,于八月下诏“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由此中国历史上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彻底打破了当时学子的科举出仕之梦,在无试(指科举考试)可考,又无学(指新式学校)可入的情势下,兴办新式学堂成为当时教育的第一要务。自此中国教育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诸暨是个素重耕读传家的地方,常得地方风气之先,在此种情势之下,一批新式学校应时而生。草塔作为诸暨三大古镇之一,商业繁荣,文化发达,是西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仅镇上赵氏家族在清代就有“五进士九举人”之说,藏绿村的周氏家族在清代由科举而出仕者更是连绵不绝,名闻全县。当此风起云涌的特殊历史转折时期,藏绿的周光藻与草塔的赵庆祺顺时而变,主动请缨,开始了筹建智胜公学的艰难历程,拉开了西乡新式学校教育的序幕。 门额周光藻原名涑堂,号子光,藏绿马鞍山人。受业于胞伯潞安府知府周惺然,为诸暨县学廪膳生。光绪乙酉(1885)科浙江乡试中式第九十二名举人,省内多有同年,与外界交流广泛。赵庆祺字厥猷,号肖泉,草塔下三房人。戊寅(1878)岁试补博士弟子员,为诸暨册局、晶局主办,又为草塔赵氏族长,熟谙地方事务。周与赵本是儿女亲家,更便于联络沟通与团结协作。 万事开头难,为解决建校办学经费问题,周赵两绅带头捐献周氏、赵氏学田为众人倡,向乡绅募捐。由于地方乡绅习惯于本家族内部办学的模式,对于尚无先例的联合各村各姓的集体办学仍持观望态度,故募捐所得不多。赵庆祺复与赵泰(字复堂,号竹垞,都府假山下人,西乡著名士绅)商议,赵泰认为募捐所得,只能建造路边的凉亭而已,慷慨地捐银1000元,带头倡导。赵、周等人大力宣传赵泰的义举,并再三说明朝廷兴办新学的法令、意义及奖励措施,“绅董能捐设或劝设公立小学堂及私立小学堂者,地方官奖之:或花红,或匾额;其学堂规模较大者,禀请督抚奖结匾额,一人捐资较巨者,禀请督抚奏明给奖”(《中国民办教育史》第168页)。于是整个西乡(包括大西区)的绅士纷纷仿效,捐款踊跃,基本解决了办学的经费问题。建校基地选在草塔中央份村前新屋旁边空地,靠近十字大路,来往交通方便,同时远离集市的嘈杂。作为新学,校舍的建造样式应有新意,不能简单地重复旧时书院、义塾的建筑样式。于是周光藻联络了在杭州的同年,专程赴杭州考察安定中学堂与蕙兰学堂这两所有名的学校。安定中学堂是中式的,蕙兰学堂是西式的(教会学校)。经讨论决定,以安定样式为主,作口字形,蕙兰样式为辅,作局部装饰,中西合璧,别具一格。方案既定,开始建造,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筑成,有大礼堂、教室、校长室、办公室、图书室、膳厅、教师学生寝室及其他用房,共计40余间,费万余金。天井错落、走廊回环,由于布局合理、结构坚固、式样新颖,风格独特,加之校园花木遍植、绿树成林,体育设施完善,作为全县第一流的校舍,慕名来校参观者络绎不绝。周、赵两绅将建校缘起、捐主姓名及所捐金额,镌诸金石,名曰《智胜公学建校碑》,立于校门侧壁,以表感念,以垂不朽。学校命名,源自老子《道德经》,其第三十三章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是显意识,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知人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遂取“智胜”两字。复据《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或一城或一镇或一乡一村各以公款设立,或各以捐款设立者,及数镇数乡数村联合设立者,均名为公小学”。于是正式定名为智胜公学。俗称智胜学堂。在建校过程中捐过巨资的各乡捐主中经过酝酿,成立了有12个成员的智胜公学校董会,由校董会决定聘请校长(又称监督、堂长)和教职员。校董会推举赵庆祺为校长,聘请十二都堂楼下(今属应店街)的秀才孟庆玮先生为掌教,孟系亚圣孟子73世孙,主持教育事务。其时教员有赵禧旦、赵履祥等。复设学监,“稽察学生出入,考察学生功课勤惰及学生一切起居动作等事”。智胜公学的学生来源不分工农商各业子弟,但必须由初级小学(或私塾)学习期满,公开报名,录取张榜。录取名额控制甚严,应考生往往超过录取生的五、六倍。经过一系列艰巨而又紧张的筹备,终于万事俱备,水到渠成,智胜公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开学,由此宣告了诸暨西乡教育新纪元的到来。上史畈赵德法、中央份赵重华、都府赵祥葆等成为第一期生。杨遐岛(孙中山先生卫队长)、赵岐山(画家)、赵世盛(留日学生)、杨伟标(日本帝国大学留学生)等先后就读于智胜公学。 民国元年(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统一将“学堂”改称“学校”,智胜因之改称智胜学校。同时废除了清廷的学制,实行“壬子癸丑学制”。 规定初等教育分两级:初等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高等小学3年,共7年。同时,对小学所设课程也作了一个明细详尽的规定。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予生活所需之技能为宗旨。高等小学设修身、国文、算术、本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男子加设农业,女子加设缝纫,并视地方情形加设英语或其他外国语。与清末相比,取消了读经课,授课时数也略有减少。智胜学校根据自身条件,作了一些变更,外语一课由于师资问题,暂不设立(1928年已设有英语课)。学校师资方面要求也比较高,教员由校长聘请。除国文可聘前清秀才以外,一般要求教师的学历在普师或高中以上学校毕业,鉴定合格。其次是初级师范或中学毕业并须有三年以上教龄,经县主办的试验鉴定合格方可任教。聘书须呈报县政府验印。校长待遇月薪20-40元,教师10-20元,职工5-10元。如遇物价上涨,则以粮食计酬。是年,乡绅周鸿斌捐银1248元以作智胜办学经费,由浙江省行政长官呈请教育总长授与金色三等嘉祥章,以示褒奖。此章为圆形,直径一寸,正中镌刻一篆文“羊”字,四周环绕嘉禾图案。兴学是固国之本,是兴国之事,故取“羊”字。又因凡善、义、美、养等字皆从“羊”旁,所以取“羊”字比喻兴学兴国之士。嘉禾为国徽的标志,章背面为两面交叉的五色国旗,书写“嘉祥章”3个字, 红白二色绶带。同时颁给捐资兴学褒章执照,注明捐资人姓名,及捐资事实,授与者姓名、年月及编号等。民国四年(1915)初,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复辟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欲置中国为殖民地的“二十一条”,并就此进行秘密谈判。至2月,消息披露,国人震怒,全国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二十一条”斗争。智胜学校作为一所开明的学校,校风高尚,师生思想进步,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积极响应,并站在各校前列起带头作用。后如在反对“袁世凯称帝”“抵制日货”“五四学生运动”“五卅运动”“九一八事变”等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中,均一秉前志,不落人后。民国5年(1916),除校长外,另设教导主任。主要任务是“养成儿童关于个人立身必备之早起守时、勤俭、整洁等习惯;襄助家事的习惯;训育儿童关于地方自治的基础智能等”。 是年诸暨西乡以分水岭为界分设小西区、大西区,智胜为小西区区立公学。民国六年(1917),赵庆祺、周光藻以年老相继辞去公职,由赵占甫(宁波三一中学毕业,草塔大房村人)任校长。为提高民众识字水平,在智胜学校附设开办第八区(即小西区)半日学校,经费50元,学生30人。由学校教职员兼任教训事项。由于学生不确定,社会不重视,加之民国十年吴贵法起事,社会动荡,不久停办。是年小西区教育会在智胜学校成立,或聚各校教师而议改进,或集各校学生而考优劣,或开讲演会或开展览,对于教育补益良多。民国七年秋,诸暨县教育会举办全县小学联合运动会,智胜学校积极参加。民国八年(1919)十月,小西区教育会决定国庆日召集小学会考。是年办学经费1134元,学生93人。民国九年(1920),办学经费1151元,学生74人。是年六月,小西教育会在智胜学校创办注音字母传习所。注音字母为杨家楼人杨香圃所创。杨香圃 (1854.2.7-1914.2.7),名兰生,又署杨麹。为诸暨习天算、舆地、音韵之学,有科学精神而不为成法所拘之最早者。从天主教徒学算术、测量之法。测量绘制《郡邑舆图》《绍兴府城衢路图》《诸暨县图》及《小西乡图》。邑中士子,暑期请授算学,实为邑中有研究所之始。创《注音字母集成》,走诸小学堂教授。民国元年(1912)上其书教育部,时总长蔡元培方筹设“全国读音统一会”,召使与议,多所建白。民国十年(1921)一月,智胜学校举行会考。七月,小西教育会在智胜开成绩展览会。八月,张寄庵(浙江法政学堂毕业,律师)、赵占甫等人鉴于智胜学校向为少数劣绅所把持,以致校务日驰,基产动摇,遂邀集全乡捐主学界,议订校董章 程,选举校董,再由校董聘请校长,改选赵云祥(浙江法政学堂毕业,诸暨县议会议员)为校长,革新校务,因此发生风潮。九月,戚占离等竟率领二百余人入校捣毁,终为公论所不容而败。十一月,智胜公校风潮解决,校长仍由赵占甫担任。在此之前,诸暨中学校新老两派斗争也很激烈。以教师戚占离为首的老派势力利用职权安插亲信,排挤新派校长孙选青等,张寄庵呈诉浙江省教育厅,教育厅改派姚轩卿为校长。戚于是与张结怨,愤而离校。此次由张寄庵主持革新智胜校务,而赵云祥又为新派人士,戚作为智胜的校董,自是不能容忍,于是老帐新帐一起算,遂有是举。 是年办学经费1900元,因风潮之故,学生数量锐减至46人。民国十一年(1922),教育部颁布 “学校系统工程改革案”,亦称“壬戌学制”。规定:小学修业年限由7年改为6年,缩短1年,分初、高二级,“四二”分段。是年经费1830元,学生95人。民国十二年(1923),改体操为体育,增设早操和课外活动。体育活动逐渐开展,由开始时单一的做游戏,到进行列队步伐等基本训练、徒手体操、跑步等,发展到后来的蓝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日趋完善。学校有蓝球场二个,网球场一个,乒乓球台三张,另有沙坑、秋千、摇蓝、荡木、单、双杠、爬杆等体育设施。是年,办学经费1700元,学生98人。民国十三年(1924)七月,校长赵占甫辞职,公请杨鹏(字芝庭)为校长。杨系十九都高院(今五泄镇西青村)人,前清秀才,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毕业。主校期间,力事改进。《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载有“智胜公学、大东公学、同文公学,近方力事改进,前途希望亦长”之语。民国十四年(1925)下半年,赵并欢任校长,赵系清潭逢春人(今草塔镇青山水库库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由同学俞秀松介绍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与同学宣中华一起参与领导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运动——萧山衙前农民运动。后回诸暨筹建共青团诸暨支部,担任诸暨民报主笔,由于在《诸暨民报》出专号,登载《马氏学说概要》以纪念马克思诞辰,遭当局“注意”,故经张寄庵先生介绍,到幼年求学的智胜公学任校长。此 时杨春惠(诸暨西乡著名革命人士)亦任教于智胜学校,代理事务主任。杨思一(后任浙江省副省长)也于是年夏到校任教,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书籍,向往革命。智胜学校于是播下了共产党革命的火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空气。赵与郦咸明、杨则民、杨春慧、杨思一等一起反对封建旧势力的控制,对教育实行改革,聘用革命教师,有许多学生受其影响而参加了革命,如张精慧、赵岐贤、马汝贤等。同时赵又秘密到店员工会和商会夜校上课。年底,又以“青年民力社”名义,把《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刊登在报纸上。翌年初,因宣传“赤化”被迫离开智胜到上海,任上海总工会主席团秘书(革命家汪寿华任主任),参与并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 民国十五年(1926)二月由赵岐山任校长,赵系草塔都府村人,毕业于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是一个新派人士,赵之岳父十九都杨焕沈先生为智胜校董,属老派人士,因此获得新老两派人士的认可。下半年北伐军(国民革命军)入衢州,赵在智胜校内秘密成立国民党区分部(民国十二年六月,国共合作,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发展党员,建立组织。从中吸收进步分子,加入共产党。)由赵岐山任执行委员,赵并欢、杨则民、杨伯风为委员。翌年二月间,北伐军到达诸暨,智胜区分部开始公开活动。发展里蒋村分部,介绍蒋森馥、蒋智澄入党。发展张准分部,执委张子良。介绍赵植三、朱祝尧、杨宗全、赵九如(诸暨民报,大唐水磨人)入党,党员中以教师居多。大力宣传三民主义、三大政策、二五减租,组织农民协会、打倒土豪劣绅。民国十六年(1927)南京国民政府将“学校”改称“学”,智胜因之改称诸暨县第八区区立智胜小学。七月,赵岐山离任到上海湖州旅沪公学任教。复由杨芝庭任校长。是年秋,县中学生会邀请全县各高小代表举行全县学生代表大会,成立“诸暨县学生联合会”。由于国民党的压制,不久无形消失。学生联合会按《学生会自治组织大纲》改组为学生自治会。智胜亦设学生自治会,由训育主任指导。学生自选主席、副主席、和各种委员,使学生养成忠于服务的习惯,保护公物,有良好的公德,培养社交能力。组织消费合作社、储蓄部、膳委会,参加生活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自治会还设有卫生部、公安部等,学生如有违纪,即可作相应处罚。如平时走路不靠右侧、带零食进学校等,即视为违纪,由公安部处理,被罚巡管校园,因智胜校园很大,多植果树,果子常有被偷之虞,故有是举。如平时不爱卫生、在街上行走时吃食品等,被同学检举,由卫生部处理,被罚打扫卫生。民国十七年(1928)前后,智胜小学招生上、下半年各一次,每次50人。另有预备生10名,如有人缺席,则由预备生替补。由于新招学生来自不同初小或私塾,知识程度各异,因此在正式入学前,还设有预课班,为期半年,以平衡成绩。其时,学费每月银元1.5元。设有地理、历史、自然、国语、算术、英语、体育、音乐、工艺、形艺、公民、卫生诸科。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夜自修二小时。星期一早上纪念周,纪念孙中山先生,进行国民党党义教育。总理纪念日(3.12)可放假一天。每星期六下午举行周会,由学生主持,总结本周学习、考试、卫生工作等等。民国十八年(1929)教育部颁布《课程暂行标准》,改公民为党义,改工艺为劳作,改形艺为美术,并将史、地合并为社会,其他无大变。是年全县会考,第一名为周某(女,五泄藏绿人),第五名周宗藩(五泄霞庄人)。其时校内已有共产党支部,书记为杨春惠。民国十九年(1930)浙江省教育厅督学张任天视察诸暨,返省城后,由省教育厅训令诸暨县政府:“小西区立智胜小学,教学尚切实恳挚,管训亦无不合。……应由县……传谕嘉奖,以示鼓励。”七月,智胜校董开会决定聘请杨柏翰任校长,杨系银河潭(草塔岭上畈村)人,任智胜校长一年。是年智胜体育教师骆炳茂(枫桥骆家桥人),参加省运动会,在10000米比赛中,中途未退场,坚持跑完,精神可贵,省府予以嘉奖。民国二十年(1931)五月,在县城东门外牛市举行诸暨县第一届民众体育运动会,由于智胜素来重视体育教育,学生张凡明(草塔后山芝人)获1500米跑步第一名。七月,智胜一变以往由校董自行聘请校长的制度,改由诸暨县府委派任命的办法。委派蒋贤表任校长。蒋系冠山里蒋村人,绍兴师范毕业,至此回母校任校长,长达11年之久。民国二十一年(1932)蒋介石在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说:“我个人的意见认为,总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以及党员守则,可订为青年守则一致信守以外,所有全国各级学校,可以礼、义、廉、耻四字为共通的校训。这四个字既简单又通行,包含了我国固有的国民行为的基准,也包含了近代国民必具的品格。我们以“礼”的含义,教训国民互助合作,守纪律,重秩序;以“义”的含义教训国民任侠果敢,负责任,肯牺牲;以“廉”的含义教训国民刻苦节约,辨别公私,守职分,戒侵越;以“耻”的含义,教训国民自强自立,能奋斗,知进取。这样因数千年来深入人心的教条,造成现代国民必备的品德。然后大小长短,可使各尽其材,以求得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 (《中国民国教育史》P208)“四维八德”作为中国固有的道德传统,是国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规范。《管子·牧民》篇亦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之句。于是“礼义廉耻”作为智胜校训,高悬在孙中山先生像两侧,并用“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来命名班级,如忠孝级(春五级)、仁爱级(秋五级)、信义级(春六级)、和平级(秋六级)。民国二十二年(1933)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规定,高小五六年级每周授课:公民训练60分钟、卫生60分钟、体育180分钟、国语390分钟、社会180分钟、自然150分钟、算术210分钟、劳作90分钟、美术90分钟、音乐90分钟,总计1560分钟。是年举行全县运动会,智胜小学蓝球队(队员陈奇等人)得第一名。民国二十三年(1934)规定童子军为必开课,凡年满12岁的男女少年均须参加童子军,末满12岁的小学生则可参加幼童子军。每周一课时。训练内容有:三民主义要略、服务、方位、军号、旗语、侦察、生火、救护、炊事、礼仪、缝补、洗涤、露营、储蓄。还购置露营帐篷、野炊具等设备。智胜小学童子军团编号为中国童子军2401团,有团旗。曾参加在县牛市地方举行的全县童子军检阅活动。由智胜学生赵重伍(草塔都府人)等参加的童子军架桥项目的比赛,获得诸暨县县长的褒奖。民国二十六年杨步飞创办的南屏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智胜小学作为杨的母校,派赵奎祺(草塔都府人)等童子军作为仪仗队,前往南屏小学祝贺,由于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受到杨及上海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的好评。民国二十五年(1936),智胜建校30周年。经过30年的发展,学校已初具规模。其时有学生400多人,分设8个班级,人数最多一班有64人。智胜的早期毕业生如金在冶(国民党中将)、杨时山(国民党少将)、戚鹤年(国民党少将)、杨步飞(国民党中将)、徐洁身(中共浙江省临工委书记)、赵世瑞(国民党少将)、戚永年(国民党少将)、杨则民(中医学家)、何凌霄(国民党中将)、侯冠山(国民党少将)、杨秉钺(国民党少将)、朱炳奎(国民党少将)、寿景山(中共宁波行署副专员)、赵平(女,宁波妇联主任)、骆茂祥(班禅大师秘书)、慎士豪(留学日本帝国大学)、朱嘉明(中共宁波专署专员)、杨朝表(郑州市宣传部长)、徐亚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智胜毕业生已成为西乡老百姓心目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代表,智胜小学已经名声在外。校董会决定举办30周年庆典,为此成立了第八区区立智胜小学创校卅周年纪念续募基金委员会,由慎秉嘉等具体负责校庆的筹备操办事宜。时在智胜就读的蒋明达(中共金萧支队支队长)、杨光(中共路西县委书记兼县长)、戚肩时(国民党中将)等同学也参与了校庆活动,杨煜信等同学在美术老师何文灿的带领下连夜赶制智胜学校建筑模型,还排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由箭路钟茂行饰演荆轲的绍剧《荆轲刺秦王》、歌舞剧《名利网》,博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时任国民党中将的杨步飞闻讯,亲临祝贺,并捐赠了学习用品和全套《小学生文库》,由四个玻璃柜分装,上刻“智胜母校卅週年纪念 校友陆军六十一师师长杨步飞敬赠”字样,党、政、军、教育各界也送了贺幛、书画及纪念物品,各界人士,济济一堂,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六月,诸暨民众教育馆、民众俱乐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举办全县“奉安鼎”蓝球赛,智胜蓝球队获第二名。其时学费以粮谷代替,每学期5袋谷(每袋180斤,折银元4.5元),计银22.5元。或以1石8斗米另加银元若干作为一学期学费。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爆发。全校师生在“全面动员、一致抗日”的号召下,立即行动,组织学生上街下村四处演说,痛诉日寇惨无人道的侵华罪行,并用漫画、自编自导的话剧、歌咏等方式大力宣传抗日战争关系民族生死存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唤醒民众保家卫国。同时又组织募捐队捐募抗战经费和战备物资,支援前线。发动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校洋溢着抗日气氛。是年全县划分为6个辅导区,区立智胜代用中心小学,辅导121所小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四月,张寄庵病逝,张系诸暨知名人士,一贯追求进步,支持革命。先后捐田120多亩,卖屋2幢,用尽家财,用于办学修路,造桥筑堰,为西乡贡献甚多,尤其对智胜更是关怀备至,贡献至巨,因此各界一致同意公葬于智胜,时诸暨县长邓訒闻讯亲临智胜校园,进行公祭,以为缅怀。五月,爱国民主人士李士豪(今五一镇李村人,农工民主党成员),担任浙江省抗日自卫运动委员会委员、诸暨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副主任,利用与国民党上层人士关系,与中共地下党秘密合作,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活动。与智胜小学教导主任寿奎表联系,主办了一期有131人参加的教师暑期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力量。训练班的教师大多为中共党员和进步分子。寿又名景山,系智胜学生,湘湖师范毕业,时任中共诸暨县委宣传部长,后任宁波专署副专员。六月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抗战一周年宣传大纲》, 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中共中央代表团还向当局提出了保卫武汉的具体意见,王明、周恩来、博古联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我们对于保卫武汉与第三期抗战问题的意见》一文。其时智胜每周都有教师作时事专题报告,在学校悬挂巨幅中国地图,在图上标白旗代表沦陷区,标国旗代表未沦陷区,在武汉的周围更是标上我军的布防和兵力,日寇的布防和兵力,天天都喊“保卫大武汉”,群情激昂,校园充满浓厚的政治气氛。学校还组织儿童剧团,每周下乡公演,在西墙弄藏绿祠堂、赵家祠堂演出抗日剧目,宣扬民族精神。 是年采取级任制,每个班设级任教师一名,负责所任班级学生的管理训育和操行评定。值日值周老师由全校教师轮流担任。任务为检查记载“勤学、秩序、整洁”三项竞赛成绩,记学校日记,处理课外学生中的偶发事项。值周任务为记载总结一周学生“三项竞赛”和课外工作、劳动、行为表现,主持“纪念周”,作一周总结报告。民国三十年(1941)日寇飞机经常骚扰草塔镇上空,一拉警报,全体师生就迅速疏散,卧在田野,或钻入苎麻地隐蔽。出于安全考虑,学校暂借石柱庙上课。其时体育内容全为军训,音乐、美术都是宣传抗日的内容。民国三十一年(1942)五月侵华日军发动“浙赣战役”。五月十五日夜,日军第十五师团从萧山沿浦阳江西岸南下,十七日傍晚窜入诸暨西北地区。入侵草塔后,烧毁了智胜小学大部分校舍,所幸学校早在三月份就已放假,无人员伤亡(十八日诸暨县城被日军占领,诸暨沦陷)。下半年校长蒋贤表、总务顾尚达商借草塔麻园祠堂复课。虽值战乱,百姓颠沛,学生四散,但仍有几百学生来校就读。民国三十二年(1943)春,商借蓝田金家祠堂复课,由张庭绥(大唐庙山头人)任校长。为准备教具,金家族长商议砍斫凤凰山祖墓有几百年树龄的大松树做课桌凳子,以作补充。学校在沦陷区艰难地复课,日寇为实行其奴化教育的思想,推行由日本人编写的教科书,于是学校有了中、日两种教科书,日寇来时读日本的,日寇不来时读中国的。智胜虽称公学,但国难当头,政府无能为力,办学经费全靠就地解决,校董会名存实亡。几年下来,经费日绌,举步维艰,主事者也是精疲力竭,苦苦支撑,直至抗战胜利,智胜回草塔与文义小学合并。(二) 文义小学文义小学作为草塔赵氏私立初级小学,也是草塔中学的前身,脱胎于光绪十二年(1886)诸暨县知县左元鼎(江苏阳湖人)批准设立的莼塘赵氏义塾,至今已有120年历史。义塾招收赵氏族中子弟免费就读,在县城北门(今大地酒店后)设有试寓楼一幢,作为赵氏子弟赴县科考时免费膳宿之所。义塾之筹办始于同治十三年(1874)。其时莼塘有赵绍奎(?-1875)者,少孤且贫,艰于业儒,长游福建,客英制宪署中,以诚信见重。在福建时,见夫伛偻、佣仆、商贩都能识文字,辨姓名,问其从何处学来?则皆答以义塾。于是绍奎心生羡慕,慨然有创捐义塾之志。在外闯荡三十年后,于同治十三年回归故里,为偿初志,邀赵氏各房长赵葭生、赵渭村、赵柳堂、赵静山、赵赓堂诸君商议,将一生所得产业田六十亩,三分之,以其二捐入宗祠,渐资生息,为创建义塾之费。可惜第二年(光绪元年)绍奎去世,未睹其成。五房长深感绍奎之高义,认为创办义塾乃造福族众之大事,将所捐田39.381亩,交由赵渭村经营管理,至光绪十二年,虽荒歉频承,息微耗重,亦置田49.316亩,以钱贷人而权其子母者,又得若干缗。由赵渭村(诸暨册局、晶局主办)会同赵葭生、赵柳堂、赵静山、赵赓堂上书诸暨县衙,得邑尊左公谕,于赵氏宗祠内分列两塾,延师督课。光绪十四年,族中子弟入学者日多,恐入不敷出,因会族人合议,劝各房续捐田40.191亩(其中赵泰捐田21.306亩),至此共有田产128.888亩,由赵泰管理。租息咸照宗祠旧章,储资塾费,修仪等款,悉登簿籍,以垂永久。光绪三十二年科举既废,清廷开始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提倡私人创办中、初等学校。广设劝学所以推广“普及小学教育,推动本区的教育工作。”《钦定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地方绅商得依小学堂章程立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谓之民立寻常、高等小学堂;卒业出身.应与官立者一律办理,并由官方代为保护,均得借用地方公所祠庙以省经费”。赵氏族长赵庆祺、赵禧旦、赵南山等人在筹办智胜公学的过程中,根据新式学校的要求,对赵氏义塾也进行了调整,将赵氏文会与赵氏义塾合并,校名各取一字,称文义小学。文义即文字的意义、文章的义理、文辞之意,正好与学校传授文化的宗旨相符合。其时共有田产161.619亩。 赵氏文会,又称赵敬睦堂文会处。清嘉庆间(1796-1820)赵春寰(草塔都府人)为首创议,邀集同志捐得钱若干千文,复与太学生赵莲舫、国学生赵鸿等捐田若干亩,交入宗祠收花,图久远计。手拓碑记,将名目钱数各勒于石,领本一半代为生息。平时,则为举行文人雅集,切磋学问,饮酒赋诗之资。每逢科举乡试之年,则出公资,邀请地方名师宿儒为族中应举学子评点制艺(八股文),进行应考指导,以兴文运。文义小学与智胜公学同年开学,以后又为智胜提供了大批生源,就读智胜的赵氏子弟基本来自文义。文义自开创以来,培养了大量人材。早期如光复会会员赵膺 (1884-1911.11.30),草塔镇中央份村人。就读赵氏义塾,后毕业于北洋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武昌起义爆发,随部光复杭州,因功升为第五标一营管带。江苏新军光复南京受挫,浙江成立援宁支队。赵请缨北上,组成先锋敢死队,攻克孝陵卫,打通朝阳门。在攻打南京天堡山时腹部中弹,仍大呼冲锋,仆地而卒,为此役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翌日攻下天堡,张勋亡命江北。论者谓南京政府之成立,非君一死之功不至此。墓葬西湖孤山,春秋致祭。又如赵汉江(1891-1949),草塔大房村人。就读赵氏义塾,后毕业于广济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战区少将军医监。民国三十五年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军医监。后如赵善灿(1934-)草塔堰头人。文义小学毕业后经刻苦自学,直接考入台湾医学院。1988年任“陆军卫生勤务学校”少将校长。现任中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长,擅书画,为张大千再传弟子。作品于中、日、韩三国获最高奖。数度巡展于美、日、韩、台、港、澳、东南亚、及大陆北京、上海、西安、天津、广东、金华等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曾亲切接见。为日本全日展书法会审查会员、台湾甲骨文学会会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文义小学早期校长无考,至民国二十年以后由赵友镛(大唐合溪口赵家人)、赵世茂(草塔下三房人)等任校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九月,国民政府公布的《县各级组织纲要》规定: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及壮丁队长、乡(镇)长,均由一人兼任之;乡 (镇)中心学校教员,兼任乡(镇)公所文化股主任及干事。保(指保甲)亦如之。这一管理体制将地方政权建设、学校建设和军事建设合为一体,并以教育为主导来推动乡村建设。因此,莼塘镇镇长赵质文、赵颂泰、赵光孝等先后兼任文义校长。文义所聘多名师,由于束修(工资)丰厚,每逢年节,另赠年礼,故教师多乐于到文义任教。《文义办学经费民国八年(1919)为112元,学生49人;九年经费230元,学生86人;十年经费340元,学生89人;十一年经费319元,学生115人;十二年经费290元,学生110人。(《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民国二十二年(1933)开展规模较大的宣传识字运动,附设在文义初小的民众学校获省奖励。(《浙江教育行政周刊》) 民国三十一年(1942),赵氏宗祠被日寇烧毁一半,文义停学。翌年春复课,因时遭日寇骚扰,不时跑警报,严重影响正常地教育。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抗战胜利。 “双十节”(国庆),文义举行提灯大会,同学们每人扎一盏灯,到草塔街上游行,盛况空前,普天同庆。杨煜成老师组织学生们演话报剧,由赵正谦扮演美国人,手执文明棍,身着由黑制服改装的“大翻领西装”,嘴里叽哩咕噜煞有介事。由赵汉淼扮演小鬼子“犬郎”,躲在桌子底下被中国军官揪出来,一副狼狈相。赢得观众的哄堂大笑。(三)莼塘镇中心国民学校民国三十四年(1945),满目疮痍的草塔古镇(时名莼塘镇)在饱受劫难之后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各行各业开始复苏,百姓生活逐步进入正常的轨道,古镇又重新显现了作为西乡重镇的姿态,日渐恢复往昔的繁荣。因战乱而失学的学生准备重返校园,继续未完成的学业,因此学生人数激增,早已不堪重荷的金家士绅在无以为继的情况下,向莼塘镇镇长赵作铭提出智胜重回草塔开办的要求。其实众多赵氏子弟远到金家求学,多所不便,赵作铭与草塔士绅赵光孝、赵质文、赵颂泰等人也早有让智胜回草塔开办的打算,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草塔智胜回草塔开办。 智胜小学在草塔原址的建筑大部分被日寇烧毁,在原址重建耗资既巨,一时又恐难以筹措,且需一定的建造时间,不能立即满足广大学生的求学愿望。因此草塔赵氏士绅商议,以赵氏祠堂作校舍,与文义小学合并成完全小学。文义小学本身有学田近200亩,且有赵氏祠堂1000多亩田地山塘的庞大公产作为后盾。既解决了校舍问题,又解决了办学经费问题。两校合并以后,学校需重新命名。智胜是小西区的一所公学,对全区各学校负有辅导的任务,如果用文义学校作校名,对辅导工作不妥。文义小学是草塔赵氏所办私立学校,校舍经费都由赵氏公产负责,如果用智胜学校作校名,又名不正,言不顺。因此根据当时形势,研究决定改为:“诸暨县莼塘镇中心国民学校”。报县同意后,即以中心国民学校名义,继承了原智胜小学的辅导任务,开展对全区学校的辅导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春,莼塘镇中心国民学校开学,原智胜小学的老师如寿秉权等、学生如赵万昌等都到学校继续教育和学习。中心国民学校接管了原智胜小学的劫后余产,如学校旧址及学田等。智胜原址尚未烧毁的几间平房内,还有30多张课桌,50来条凳子,20多副铺板,以及黑板、大算盘等教具也由寿秉权老师带领学生赵万昌等搬到草塔祠堂中心国民学校使用。其时,初小4个年级4个班,加上高小二个年级6个班,共有10个班,计学生500余人,还在陈家村设有一个分部。原有教室容纳不下,就在寝室(供奉宋太祖赵匡胤八世孙临安郡王赵师恪以来历代祖先牌位之处,俗呼十一间)、敬睦堂拜厅用竹帘围栏,隔成教室。十一间中间作礼堂,正中悬挂孙中山先生遗像,两边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联。两侧分悬蒋介石、杜鲁门、艾德里和斯大林四大同盟国领袖画像。下方挂《总理遗嘱》,每星期一举行“纪念周”,由值星(周)老师主持,全体肃立,唱《三民主义》歌曲,向孙中山像默哀,行鞠躬礼,温习《总理遗嘱》:“”其时学校文体活动非常丰富,每周有“余兴节目”,在杨煜成老师编导下,学生们演话报剧、绍剧、越剧、双簧等曲艺节目,不亦乐乎!。赵正谦、赵善灿、赵汉淼、赵正幼和杨老师组成的锣鼓班《闹头台》,响彻云霄,动人心弦;赵正谦的《舞财神》,惟妙惟肖;赵秉扬与赵善灿合演《岳母训子》;赵善灿与赵汉淼合演《渔樵会》;赵定良主演《乡下内客拜菩萨》;赵国贞和杨秋雅合演《平贵回窑》等等,深受师生们和五大房乡亲的好评。学校还组建了童子军、军乐队,先后去五泄、冠山和肃佑乡(邱马村一带)远足(春游),同兄弟学校交流、联谊。是年四月,诸暨县莼塘镇教育会在中心国民学校成立,以研究教育事业,发展地方教育为宗旨。增进人民生活上知识之指导;地方教育之调查统计及编纂;举办各种教育研究会及学术讲演会。联络镇内教师,发展教育事业。校长赵世茂,草塔下三房人,诸暨中学校毕业,任原文义校长已有10年。由于规模扩大,赵深感力不从心。为此,莼塘镇公署决定聘请城南胡纹岭钱宗海任校长,此前钱曾在文义小学任教导主任三年多,对学校各方面情况均较熟悉,因此欣然允命,并由钱出面敦请新壁阮家山头阮俊成先生任教导主任。为了加强领导,解决办学中的疑难问题,仍据国民政府《县各级组织纲要》之规定,先后由赵作铭、赵天龄兼任名誉校长。其时教育规模仅次于诸暨县小,居全县第二位。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诸暨县批准为“示范学校”,成为诸暨县教育质量的好典型。民国三十七年(1948),改莼塘镇为草塔镇,校名因之改为草塔镇中心国民学校,直至解放。附:历任校长名录校名姓名职务任 期里 居校 址智胜公学赵庆祺创始人1906,-1915草塔下三房草塔中央份前新屋(原丝厂宿舍)1941年日寇飞机干扰,暂迁石柱庙上课。1942年5月校舍被炸毁,搬入麻园祠堂复课。智胜公学周光藻创始人1906,-1916五泄前庄坂智胜学校赵占甫校长1917,-1921,7草塔大房村智胜学校赵云祥校长1921,8-1921,11草塔下三房智胜学校赵占甫校长1921,11-1924,7草塔大房村智胜学校杨芝庭校长1924,8-1925,6五泄镇高园智胜学校赵并欢校长1925,7-1926,1草塔镇逢春智胜学校赵岐山校长1926,2-1927,7草塔都府村智胜小学杨芝庭校长1927,8-1930,6五泄镇高园智胜小学杨伯翰校长1930,7-1931,6草塔银河潭智胜小学蒋贤表校长1931,7-1942,12大唐镇里蒋智胜小学张庭绥校长1943,1-1945,12大唐庙山头金家祠堂莼塘镇中心国民学校赵世茂校长1946,1-1946,7草塔下三房赵氏宗祠草塔镇中心国民学校钱宗海校长1946,8-1949,5暨阳五纹岭赵氏宗祠(四) 诸暨县第七初(四) 诸暨县第七初级中学1949年5月,诸暨解放。草塔镇中心国民学校改名为草塔镇完全小学,仍由钱宗海任校长。1950年1月草塔镇完全小学改名为小西区中心小学,诸暨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安排郦介眉任校长。小学沿“四二”分段制,春秋两季始业。课程略作改革,废除公民改政治常识,取消童子军。是年学校有学田435.77亩(包括智胜学田),教师15人,其中女教师1人。学生301人,其中男生222人,女生79人。 1951年秋至1952年夏,小西区中心小学附设公办初中班。1952年秋,一年级试行五年一贯制,由于师资和教材准备不足,按教育部通知,1953年秋停止试行。小学一律改春秋两季始业为秋季始业。1955年小西区中心小学章引之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浙江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56年7月,小西区中心小学增设公办初中,招收两班初一新生,计108名,称小西区中心小学戴帽中学。后由全县统一编排,定名为“诸暨县第七初级中学”。 校长郦介眉,由语文教师蔡瑞龙、数学教师倪烱明分任班主任。(五)草塔中学1957年,草塔镇委书记赵大成、镇长赵克明等认为小西区中心小学校舍已近饱和,没有扩展余地,为解决学生读中学的问题,向县提交报告,要求重建智胜。正逢县府亦有在草塔扩建中学的计划,于是县教育局长李焕章来草塔部署。镇、校领导及有关人员多次实地勘察校址,认为智胜旧址周围空地太少,上史畈原经成丝厂厂址宽阔平坦,但离集镇太远,不宜建校,最后选定在草塔逸园建校。逸园系智胜老校长赵占甫私家花园,四周围墙,内有房屋15间(6间正屋加川堂1间、侧厢6间、门房2间),土地18亩(多植花果,故又称花园),四周均为旷野,自然条件理想,很有发展前途。草塔镇政府随即展开房屋土地的征用工作,县教育局立即拨款,送来图纸,并派来二名总务人员,于当年动工兴建。在草塔当地群众支持下,包括6个教室、 2间教工宿舍、1个办公室的新校舍落成。教育局派来吕鸣周、周耿城、陈再英、赵华祥(体育教师)等6位老师和2名工友,由吕鸣周任教导主任,负责学校行政工作,总务主任蒋兆年,校长由县文教局姬楷书副局长兼任。9月1日,初中学生全部迁入新校舍,分设初二甲、乙班,初一甲、乙班,其时共有教职工12人,学生224人。县、区、镇有关人员及各村、单位代表,师生合计500余人参加开学典礼,区委书记钱锡均亦应邀出席,赵学昌代表草塔镇干部群众发言表示祝贺,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1958年草塔中学工作总结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8月,诸暨县第七初级中学改以所在地草塔命名为草塔中学。在初中6个班的基础上,又招2个班的高中生,分设高一甲、乙班,成为完全中学。县派来专职团干部金鸣非负责领导工作,杨作灿、方志兰等教师充实教育力量,其时有初三甲班班主任何永堂(后任诸暨中学校长),初三乙班班主任周启新,初二甲班班主任赵宏基,初二乙班班主任邵锡春,初一甲班班主任陈再英,军体教师赵嘉祯(后任教育局长),还有蔡瑞龙、朱学璋、朱宝贞、楼永流、钱嘉俊、王启洪等教师共16人,工友2人,时有学生365人,校舍仅1000多平方米。学校成立共青团草塔中学总支部,内有教师分支部1个,学生分支部3个,共有团员48人,教师中有党员2人。全校教职工中有工会小组1个,会员13人。由于师生日多,房舍不够,除原花园的4间宿舍外,在校内又新建了4间平房和六教室背后的2间厨房。其时国家遭受困难,上级拨款有限,为新建大会堂(容纳800多人)、食堂,师生们排除万难,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避寒暑,到青山水库库区(清潭逢春)拆民房,把砖木等大量建筑材料运到草塔以扩建学校。在教学中,同学们制作了电阻圈、幻灯机、潜望镜、简易电报机、简易安培机等教具。 其时“大跃进”在全国开展,全校师生大搞勤工俭学。镇委拨给学农基地,种大蒜40亩,试验小麦10亩,试验油菜9亩,种芥菜4亩,种蚕豆4亩,培养果园2亩(果实收益4000多元),护理草籽30亩。配合地方生产建设,敲滚珠6300颗;运石方260方;挑砖头30000多块;从皇里(即五泄横里)运石灰17000多斤;从古塘运石灰3000多斤。此外抢收稻谷1100多亩,计6000多担。又自力更生地办起养猪场,养猪30头,由初一甲班负责,在赵新爱同学的带领下,精心饲养,又产小猪13头。其他如从青棚砍斫毛竹、自制扫帚、畚箕、草鞋等也不在少数。在绿化运动中,初三两个班冒着刺骨的寒风到青山去采树苗,高一班有几十个同学回家采树苗,连夜运到学校,在校同学们闻讯又连夜将树苗全部种下。在“钢铁元帅升帐”的炼钢铁运动中,与五泄公社各个大队搞大协作,因为干劲大,博得了各大队的好评。建土高炉11座,炼铁3500斤。在支援上游水库建设当中,得到草塔大队(即后来的草塔公社)的多次表扬。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在东风水库工地、钢铁工场、五泄水库工地、草塔街头进行文艺演出,主持全镇文娱晚会等等,得到了党委和群众的支持与鼓励。1959年2月,草塔中学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由金鸣非代表草塔中学出席诸暨县1958年度工农商学兵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之下,大礼堂、四教室和食堂终于建成。此时全校初、高中共10个班,计学生600多人,教职工近30人。5月,由县文教局副局长戴祖良兼任校长。9月,由戴学泉任校长。教育大楼1960年起国家形势好转,拨款建有12个教室的教育大楼1幢。6月,周启新任副校长。 1961年,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省委关于“延长农业战线,缩短文教战线、压缩城市人口”的指示,停招高一新生。1962年进一步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撤并草塔中学高中部,高二学生在本校读至毕业外,余均转至学生家庭就近中学读书。1963年,赵嘉祯代表学校出席诸暨县军体训练先进单位表彰大会。7月教育部颁布《1963-1964年普通中学教学计划》,设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农业基础知识、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图画等课程。1966年3月,沈济英(海宁人)任副校长,主持校务。 “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招新生,在校师生停课闹革命,草中“尊师、爱校、勤学、守纪”的校风遭到批判。教学秩序混乱,教学事业遭受严重摧残。学校设备、图书、档案被洗劫一空。教育仪器在赵大成的关心下,由周启新等转辗保存。1967年9月,戴学泉因病去世,由周启新任校长。1968年秋,恢复招收初一新生。开始“复课闹革命” 。1969年县拨款造游泳池(泳道长50米)、体育场、仪器室、图书室及多幢师生宿舍楼。1971年恢复高中招生,第一年高中只招2个班,学生119人,校内初、高中并存,均为两年制。1972年草塔中学定为县属县管。4月由陈培根任校革委会主任。1973年3月由赵士良任校革委会主任。1975年8月杨均祥任副校长。1977年9月,钟光传任书记兼校长,翁朝阳任副校长。1978年秋,全县中学改行五年制,初中复为三年,高中仍为二年。县教育局决定,从当年二年制初中毕业班开始过渡,成绩优秀者取入高中,较优者升入初中三年级,一般者仍以二年制毕业。草塔中学每年只招6个高一班,取消初中,学校成为单办高中的中学。1979年1月,李焕章任书记兼校长。1980年3月,陈宝森任书记兼校长。1981年9月周启新任书记兼校长,应煜川任副校长。1983年进校的高中新生开始改为三年制高中,学校规模扩大为18个班。1984年6月,马剑英任校长,侯纪辉任副校长,韩祖英任副书记。是年学校新建18个教室的教育楼1幢,并拆建了办公楼及师生宿舍。教育设备进一步充实。县委书记顾仁章在检查简陋的学生宿舍1985年,学校占地55亩,校舍建筑面积7576平方米,有近10000平方米的大操场。三个年级,每个年级6个班,共有学生958名(其中女生414人),其中高一年级331人,高二年级330人,高三年级297人。在校生中寄宿生869人。教职工70名,其中专任教师51名。是年招生323人。由于处在二年制毕业与三年制毕业之间的空档,故是年无高中毕业生。 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精思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治学严谨,重视创新,学生课余生活活跃,纪律严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赵佳治老师获绍兴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绍兴市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87年2月,侯纪辉任校长,尤瑞生任副校长。1988年,草塔中学党委书记韩祖英获诸暨县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9年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径、新办法;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学校成为浙江省首批《高中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改革工作》试点学校,所取得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经验论文在省、市交流。是年学校评为文明单位。师生在游泳池清淤1991年后,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党支部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陈艮获省教委、教育工会授予的“浙江省后勤先进工作者”称号。是年8月,陈善钊任校长。 1992年学校党支部受到市委表彰。物理教研组被评为“诸暨市先进教研组”。1993年新建的学生宿舍落成,设计新颖,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宽敞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年8月,陈火良任校长,陈善璋任副校长。1994年学校投资60余万元建造师生食堂和学校大会堂,学生膳宿条件极大改善。另外还新建男女浴室,修葺游泳池,为青年学子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年全校参加高考人数311人,正式录取207人。在全国、省、市数理化学科竞赛中,学生黄大华、杨飞、赵利江、费逸人、蒋龙华等成绩优异,受到奖励。绍兴市数学竞赛前10名中有4名是草塔中学学生。体育工作捷报频传,赵华锋同学获全省体育高考状元;楼东亮同学在第十届浙江省全动会上荣获1500m长跑第一名,被评为绍兴市十佳运动员;学校连年获浙江省“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被评为“浙江省新千年公众形象优秀学校”。英语教研组被评为“诸暨市先进教研组”。 1995年开始,先后新建、改建了教工宿舍、综合大楼、教学楼等。是时全校有19个班级,计学生1100余人,教职员工80余名,专职教师6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名,中学一级教师近20名,政治业务素质精良,形成以这些教师为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科配套、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年全校毕业生254名,被高校录取223人,升学率达87.8%。在全国数理化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2人次,并获浙江省数学、化学团体竟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校学生赵永富荣获全国读书教育活动特等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王光英、陈慕华、雷洁琼、洪学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学校被评为“浙江省达标先进单位”、“诸暨市德育工作、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草塔中学党支部获诸暨市委颁发的“先进党支部” 称号。陈国新获省“优秀园丁奖”。学校声誉日隆。1996年1月,学校获“热爱祖国做四有新人”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1月学校荣获“绍兴市文明学校”称号,4月通过绍兴市重点高中验收。经教委批准,开始招收外地籍学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被绍兴市教委评为“普通高校招生统考优秀考点”。11月,获诸暨市普通中学生蓝球赛普高男子第一名。1998年4月,张立表任书记兼校长,杨建明、顾丽珍任副校长。6月,高一(1)班学生张建平重病,学校工会为其募捐2575元。9月,草塔中学为支援水灾灾区,全校师生,共捐款31000元。学校获“绍兴市创安先进单位”、“绍兴市先进团委”、诸暨市先进“职工之家”称号。是时学校占地100余亩,环境幽静,设施齐全。有27个高中班,计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120余人。教师中有绍兴市学科带头人1人,地市级教坛新秀、业务标兵6人,高级教师12人,中级教师30余人。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标准实验室,音、美、劳教育设施均达国家一类标准,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1999年高考升学率达65.64%。学校荣获“绍兴市创安先进单位”、“诸暨市招生工作先进集体”、“诸暨市先进团委”称号。2000年6月,高一招生失利,优秀生源大批流失,学校声誉受损。 7月,学校班子全面调整。浬浦中学校长冯军调任草塔中学校长,牌头中学副校长边平友调任草塔中学党支部书记。新班子组成:冯军、边平友、蒋建军、顾丽珍;中层班子:政教主任陈国新、教务主任许巨生、教科室主任楼可飞、工会主席赵佳治(兼办公室主任)。 同年高考,赵一统获市理科状元,录取于北京大学。8月,校长冯军在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会议上作了《向事务+理论型校长努力》的发言。是年,《浣江大地》第一期刊载《草塔中学**》一文。2001年4月,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王国伟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陈国燕副市长作《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 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题报告。 6月,学校高中招生结束,草塔中学录取分数线回归中间线,招生局势稳住。 7月,草塔中学高考成绩喜人,《诸暨日报》在高考新闻发布中唯一点名赞誉草塔中学的高考业绩,盛迪平同学获全省理艺第十名。学校声誉回升。 8月,投资80万扩建的男生宿舍楼竣工投入使用。 9月,学校被确定为绍兴市研究性学习实验学校。 是月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市教育工会主席赵均伟出席。赵佳治因年龄关系辞去工会主席职务,大会选举杨航通为草塔中学工会主席。陈国均任办公室主任。 11月,投资百万元的12教室扩建工程启动,于翌年6月竣工。2002年3月,绍兴市教研室、诸暨市教研室来学校调研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情况,戴学老师指导的《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性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关注和肯定,后该文发表于《浙江教研》作为范例推广。 4月,《教育专刊》发文《草塔中学研究性学习成绩显著》,介绍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 4月,校长冯军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 7月,高考又创佳绩,前5批上线人数首次突破500大关,杨伯明同学获全省理体第一名。《诸暨日报》作了《量的扩张 质的提高》的报道,学校声誉倍增。 8月,投资330万的师生公寓楼竣工投入使用。 9月,学校制订了《2002---2010草塔中学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若干年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和发展方向等问题。 10月,校报《阳光地带》发表原智胜公学教师寿秉权的文章《草塔中学是继承智胜公学的百年老校》。 是月,校友、画家赵善灿先生来访。 11月,学校省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研究和实践 》立项。2003年2月,校长冯军当选为中共诸暨市第十三届党代会代表,黄夏芬老师当选为诸暨市政协委员。 3月,学校投资600万元开始征用东面土地40亩,学校面积增至150亩。3月,《教育信息报》报道了草塔中学爱心基金会的助学活动《爱心托起希望的太阳》。6月,2003年始,高考由原来的7份提前到6月份。 7月,书记边平友调任湄池中学校长,副校长蒋建军任书记,政教主任陈国新任副校长。宣天明老师任政教主任。 9月,先进集体。 12月,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市长张仲灿作重要讲话。2004年1月,学校被评为诸暨市绿色学校。 4月,校长冯军随绍兴市教育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考察。 5月,诸暨市人大来校调研。 6月,高考成绩有新突破。学校第一批上线人数首次达到80人。同时也书写了诸暨农村高中的新记录。 7月,书记蒋建军调任牌头中学校长。由副校长顾丽珍任党支部副书记,教务处许巨生主任任副校长,俞立勇老师任教务主任。金燕法由草塔镇校调任学校督导室主任。 8月,学校投资400余万的科技楼落成。 9月,学校申报省三级重点高中全面启动。 12月,新电脑房装配完毕。2005年1月,学校被评为省级安全治安示范单位、绍兴市红旗团委、 绍兴市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2月,学校东侧新征土地围墙开始新建。 3月,学校省级课题获绍兴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5月,学校荣获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团体优胜奖。同月,学校在《诸暨日报》上向全市人民承诺:重点突破100。 6月,高考创奇迹:第一批上线人数直冲175,实现了“生源一般 高考不一般”的卓越追求。学校声誉日隆,社会赞声如潮。草塔中学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 7月,教科室主任楼可飞调任综合高中副校长,何勇任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俞立勇调任市教研员,倪伟东任教务主任。 9月,争创省三级重点和筹备百年校庆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发扬航天精神 争创省级重高”。 10月,为纪念学校前身“智胜公学(1906)”,占地近20亩的“智胜苑”完工。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贺词“百年铸名校,老树育新花”。 省督学来学校验收,对学校办学业绩予以充分肯定,并概括了学校办学二大特色:“以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化发展快;因材施教,学生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1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文,认定草塔中学为“省三级重点高中”。2006年1月,第三幢学生公寓竣工,投资200余万的学校闭路电视系统、电视台开通。 是月, 校四届三次教代会召开,市教育工会主席蔡志泉出席。校长作《 求真务实 艰苦奋斗 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的工作报告,提出“乘势而上,率先发展,一年一个台阶,争取早日跨入省二级重点中学行列”的目标。2月,为祝贺百年校庆,中央份村赠送五棵百年银杏。学校在诸暨电视台春节拜年,发布校庆信息。 4月,在杭州、上海、绍兴等地开校友会,广为联络。2006年10月6日9时学生周会 5月,在校举行百年校庆诗画会。 6月,高考成绩揭晓,草塔中学再创历史新高,重点上线人数高达192人。草塔中学成为学生、家长心中的高考之星,优秀生源涌入草中,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劲。质量铸就品牌,业绩书写历史,百年哺育名校。“追求卓越”成为草塔中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校精神。 7月,学校班子调整。顾丽珍副书记外调诸暨中学。陈国新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陈国均任学校副校长,朱钰德任办公室主任。 是月,校长、书记赴京拜访诸暨籍领导,汇报校庆事宜。同时,联络草塔中学校友。 8月,投资800余万的学校体育馆、400米塑胶田径场竣工。同时,学校新大门、为纪念百年校庆的“逸园”开始新建。 9月,校史材料征集暂告段落,校友赵岳阳编写百年校史。 校史馆方案确定,开始动工。《诸暨日报》、《绍兴日报》发布百年校庆的公告。11月11日举行草塔中学建校100周年庆典。草塔中学自建校以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学校在一个团结、实干、开拓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之下,发扬办学优良传统,吸取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机遇,负重奋进,深化改革,争创一流,积极实施科教兴校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秉持“让学生自主理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崇德、砺志、勤学、健身”为校训,倡导“严谨务实”的校风学风,营造“科学和谐”的教育气氛。以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综合学科教学。发展德智体,追求真善美,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制订出“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开辟第二课堂,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教学相长,硕果累累。学校曾获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团体优胜奖、高中化学竞赛团体优胜奖。学校是浙江省重点中学、浙江省公众形象优秀学校,浙江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绍兴市文明学校,绍兴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绍兴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会考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五四红旗团委,浙江省治安安全先进单位。以校风正、学风浓、教风实、管理严、环境美、质量好在社会上名声鹊起。今天,学校正怀着“追求卓越”的精神,以雄厚的办学实力、良好的社会声誉大踏步地向着“美化、优化、现代化”的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目标迈进!校名姓名任职(职务)任期年月籍贯校址草塔镇完全小学钱宗海校长1949,6-1950,1诸暨赵氏宗祠小西区中心小学郦介眉校长1950,2-1956,7诸暨赵氏宗祠诸暨县第七初级中学郦介眉校长1956,8-1957,7诸暨赵氏宗祠诸暨县第七初级中学姬楷书校长1957,8-1958,8安徽1957年9月迁逸园草塔中学姬楷书校长1958,9-1959,5安徽草塔逸园草塔中学戴祖良校长1959,6-1959,9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戴学泉校长1959,10-1967,8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周启新革委会主任1967,9-1972,3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陈培根革委会主任1972,4-1973,2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赵士良革委会主任1973,3-1977,8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钟光传书记兼校长1977,9-1978,12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李焕章书记兼校长1979,1-1980,2山东草塔逸园草塔中学陈宝森书记兼校长1980,3-1981,8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周启新书记兼校长1981,9-1984,5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马剑英校长1984,6-1987,1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侯纪辉校长1987,2-1991,7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陈善钊校长1991,8-1993,7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陈火良校长1993,8-1998,4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张立表校长1998,4-2000,6诸暨草塔逸园草塔中学冯,军校长2000,7-至今诸暨草塔逸园二 、现状篇悠远的历史,昌盛的文化滋养着草塔中学这所百年老校,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为学校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02460平方米,建筑面积50175平方米,班级58个,学生2883名,专任教师192名,是浙江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近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积极推进《草塔中学2002—2010发展规划》。学校以“让学生自主、理性地发展”为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德智体、追求真善美”。学校以“立足课堂”“因材施教”为教学策略,整体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草塔中学以“追求卓越”为学校精神,倡导“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营造“科学和谐”的教育氛围,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社会声誉持续攀升,走出了一条农村普高在既无区域优势又无生源优势的环境下“以管理为要、质量为先,有效整合、良性互动,积小步为大步、求小成为大成”的健康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绍兴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五四红旗”团委,诸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诸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诸暨市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绍兴市文明学校”、“诸暨市绿色学校”。这是一所朴实的农村高中,朴素、实在,不事张扬,缺少包装。但一旦溶入进去,便会感受到其蓬勃向上的张力。教师的敬业、学生的好学、出色的成绩传递出一个共同信息:这是学习、成长的好地方。学校以“砺志 崇德 勤学 健身”为校训,坚持“发展德智体,追求真善美”的育人目标,确定了“让学生自主理性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教育策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以“管理为要,质量为先”为办学思路,积极营造“科学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着力培育“团结爱校不服输,追求卓越争第一”的学校精神,质量立校,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把草塔中学办成一所“美化、优化、现代化”的省一流重点高中。草塔中学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发展德智体,追求真善美”为办学宗旨,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几年来,开展计算机、绘画、音乐、田径训练、篮球运动等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997年学校被评为绍兴市重点中学。2005年学校被评为省三级重点中学。学校针对本校实际确定学校发展规划,也收到了阶段性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现在的150余亩,办学规模扩大为58个教学班。近三年,每年高校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近千名,为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繁荣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以“高质量”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把毕业学生的高质量作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体现。求质量起于策略。学生往往是因为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而开始全方位下滑的,如道德、学业、行为等等。所以激发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是学校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的根本保证。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提出了“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教学策略,即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注重学习习惯,夯实学习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是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而要求教师的着眼点则是每一个不同学生的个体,重视学生的差异,通过对每一个个体的针对性“帮、扶、导”实现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学校这样做了,落实了,从而形成了一个团队几乎没有掉队成员的良好教学环境,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又反哺着这个团体。求质量成于务实。诸暨有独树一帜的诸暨中学,又有九所旗鼓相当的公、私立高中。2000年学校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管理为要,质量为先”的办学思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小步为大步,一步一个脚印,走质量立校之路。学校以质量立校的制度、精神激励着教师勤教善教,学校以质量立校的纪律、氛围激励着学生勤学好学。经过6年的孜孜以求,学校教和学的质量赢得了同行的首肯,社会的赞誉,成为诸暨高中的质量之星。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82人次获奖,尤其是2005年、2006年,学校连续荣获“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团体优胜奖”。2004年高考,第一批上线80人,本科上线405人;2005年高考,第一批上线175人,本科上线618人;2006年高考,第一批上线192人 ,本科上线632人。学校还考出了诸暨市理科状赵一统,浙江省体育类第一名杨伯明,浙江省美术类第10名盛迪平。“生源一般高考成绩不一般”成为草塔中学质量立校的重要写实。质量铸就了学校的品牌,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今年,学校新生并轨录取分数线611分,连续两年仅次于诸暨中学,这是诸暨农村高中获得的最高荣誉。以人为本的管理即是从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人的精神追求出发,以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实现管理的高效。这是我们对人本管理的朴素理解。精神是管理之魂、制度是管理之骨、情感使得管理有血有肉、丰满而富有生机。这是理想化的管理,也是学校在管理上努力追求的境界。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精神是由上而下的。经常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在一个组织里面,领导层的个性、气质、决心、意志,将必然地影响、牵动着整个组织的走向,逐步地形成这个组织的共同行为。草塔中学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尤其是身先士卒,敢于挑战,勇于胜利的精神时时感染着整个团队。一年一个目标如同冲刺的信号,激励和催促着全校师生去力争第一,而这个目标的策划者、组织实施者又始终是冲在前头的。“一览众山小”,这是草塔中学追求的境界,在不断攀越台阶的过程中,草塔中学形成了“团结爱校不服输、追求卓越争第一”的精神动力。团结就是力量,就是齐心协力,就是互相合作无内耗;爱校就是了解学校、理想学校、关心学校、爱护学校,就是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利益高于个人、团体的利益;不服输就是艰韧不拔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卓越就是非常优秀,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学校的胸怀和气度,“志高者不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实施“三制”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为管理目标,建章立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套有30余种规章制度的管理体系,岗位职责明确,奖惩措施到位,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人生,学校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从学生行为的细处着力,制订了《草塔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住校生制度》、《学生文明就餐规定》、《示范教室、文明寝室评比细则》、《文明中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条件和办法》等,并汇编成《草塔中学学生纪规制度手册》,学生人手一册,使学生一到学校就明确日常行为要求。制度再好、规章再齐,如果没有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那么管理就是救火,制度规章随时会成为灰烬。所以,学校着重:第一、制度制订尽量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教职工的规章制度主要由教代会产生,学生的一日常规由学生组织自主管理。第二、制度的执行既体现人人平等的不妥协性又不忘人文关怀。人人平等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的不特殊性,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执行后的人情味。第三、制度的维护既看形式更重内含。“不在状态比不在岗更严重”这是学校一贯的主张,迟到是有原因的,办公时做与教育无关的事就是一种懒散的精神状态,这是要撼动根本的,是绝对不容许的。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从而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效果。正是因为我们注重以人为本的、有血有肉有魂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管理的活力充分呈现:教师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牺牲小家为大家,学生文明守纪、勤奋好学、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这样一个“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校园,自然适合于学生“自主、理性地发展”,适合教师快速“成长、成熟、成名”。以适合人的成长、发展为基础的管理内化为师生自觉的行动,由他律走向自律,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并设立心理咨询信箱,为学生进行个别与团体心理辅导。开创家校联系网络,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学校着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续的三结合教育体系。学校德育教育已形成了网络化、全程化的格局。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各类档案齐全、规范,使用效率高。学校档案室被评为绍兴市一级档案室。学校有制度健全的党组织和工会,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栏、家校联系制度和专设的反馈信箱等有效途径,学校领导能及时了解师生、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并加以改进和落实,师生及家长能经常有效地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和监督学校工作。学校后勤工作坚持“师生满意是我们的追求,家长满意是我们的心愿”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后勤人员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同时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设立意见箱和投诉信箱,让每一个师生员工都来关心后勤工作,从而促进后勤服务的工作更具服务性,时效性。学校倡导勤俭办学,厉行节约,学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健全,管理严格,能严格执行经当地物价部门认定的收费标准收费,透明度高。学校的校产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职责分明,领用校产物品手续齐全,并建有校产使用个人帐户,后勤部门定期清点核实,根据使用情况办理有关的交接、赔偿、报废、注销手续。2000年8月学校建成校园网,所有办公室、教室、机房均联网,并与市教育局教育网联网。学校建有校园网站http//www.ctzx.net,2005年3月全面改版,设有学校介绍、教学科研、教师频道、学生园地等栏目,同时建有数学教研组专题网站“草中数学网http//ctmas.zjjy.com”和教科研信息平台“草塔中学教科研网http//www.czjky.net”,为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推动学校现代化提供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学校采用Lotus-notes局域网邮件系统,校内公文、即时通知网上发布,教务处排课采用“自明排课系统”科学管理。教务信息采用电脑软件录入查询管理,校产、财务、餐厅、图书借阅等采用计算机管理,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草塔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02460平方米,建筑面积50175平方米。生均占地35.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达17.4平方米。理、化、生等理科教学仪器配备达到教育部2000年《配备目录》I类标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外语等文科仪器配备达到原国家教委1995年《配备目录》第一种方案的要求,能满足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需要。大部分仪器均由诸暨市教学仪器站负责采购,学校仪器室负责登记造册、编定目录。学校可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配备达到180台,其中宏基品牌机房1个,金灵威机房1个,均配备有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并配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辅助软件。电化教育设备器材和电子音像教材配备达到浙江省教委1996年《配备目录》I类标准,并配备了相应的五位电教教师。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达到省定标准,体育教学器材配备达到部颁标准;劳动技术教学器材达到原国家教委1984年《配备目录》中选择四项的要求。高一年级开设美术,《识图制图》课;高二年级开设音乐、《电子技术》课;高三年级开设艺术欣赏课。学生艺术知识和欣赏能力大为提高,在各级比赛和高考中成绩喜人。诸暨市三A弹簧厂和草塔镇雷竹基地是学生的实践基地。实习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还丰富了课余生活。学校有符合标准、配备设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9个(物理、化学、生物分别为4、3、2个);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个,语音教室2个,劳技教室1个,音乐教室3个,美术教室3个,有地理、气象观察园地。理、化、生实验室配备了有本科学历的专职试验教师和大专学历管理人员5个(有中级职称3个),实验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有1300平方米的图书馆。内设多媒体视听阅览室、电子软件资料室,并配有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实行现代化管理。其中学生阅览室座位600个,占学生总数的20.5%;教师资料室座位80个,占教师总数的43.7%学校现有图书149784册,生均52.2册,报刊种类达到250种以上,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350种以上,电子音像资料的数量和种类满足教学需要。生均图书年递增量2册以上。配备专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4人,其中1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已接受图书馆专业培训,具有相应的中级职称。学校还建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和通讯系统。学校有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1个,3500平方米的体育馆一个,300平方米游泳池1个,水泥篮球场10个,室内篮球场1个,水泥排球场4个(在建),足球场1个,室内乒乓球馆1个,水泥乒乓球台10张。体育场地完全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学校现有医务室2间,面积达80平方米,按要求配备医疗器械与设备,卫生室备有中小学生常用药物。医务人员配备充足,有5名专职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师生的常见疾病一般在校医务室就诊。与诸暨市草塔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合作关系,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医务室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疾病的防治和安全管理。学生膳食安排科学合理,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教室光线充足,学生近视率上升比例控制在年均2.5%以内。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率达到97%以上,因病缺课率不超过0.35%。徐江、钱米娜同学分别在绍兴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得跳高、110M栏、800M、1500M第一、第二、第三名。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表演能力,开设美术音乐必修课,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组织音乐、美术、文学等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普活动,培养学生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并有较好的交际能力和一定的科技创造能力。草塔中学现有专任教师192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平均年龄32岁。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合理,完全能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3人有研究生学历,189人具有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120人,占62.5%,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有48人,占25%,师生比例1:16。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录用、聘任教师,对教师的职务评审、业绩考核有严格的程序和完善的制度。学校的专任教师都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教师资格。学校十分重视师德教育,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育服务。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工作苦干实干,乐于做班主任,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协作精神。每个教师都有参与教育改革的强烈意识,能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多数教师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多人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教师能主动了解、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学校造就了一支道德修养好、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优秀教师队伍,整体实力明显高于同类学校,同时也培养出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教育骨干。近几年,学校走出了二位高中校长(湄池中学边平友校长、牌头中学蒋建军校长),一名市教研员,二名市学科带头人,三名市教坛新秀。蒋建军老师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陈国新老师被评为市“第二届模范教师”,许巨们生老师被评为市“十佳教师”,戴学、陈坚等教师分别被评为绍兴市“十佳青年教师标兵”、绍兴市“十佳班主任”,杨成国老师荣获省化学竞赛“优秀园丁”奖,20余位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草塔中学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确定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讲奉献,比贡献,会教研”的队伍建设目标。学校以一套激励教师成长的考核机制和一种激发教师成才的人文环境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撑和保障。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校订有《草塔中学教师为人师表“十不准”》条款,连续开展了《热爱学生,尊重家长》、《树立教育新理念,推进教育现代化》、《德高为人范,学高为人师》等师德专题教育活动。学校把教研组作为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的主要学习型组织发挥其作用,开展二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理论学习、学科探讨、课堂评点、教学反思等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促使新、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成名是学校队伍建设重中之重。学校为新教师的成长“结对子”、“压担子”,加强“师徒结对”,通过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和各种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的开设帮助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站稳讲台。学校定期组织新教师参加业务考试,检查阶段性提高成果。学校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铺路子”、“搭台子”,学校积极承担市里的教研活动,让青年教师登台亮相,走出去请专家与青年教师结对,还大胆地把青年教师推到高三去唱主角。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制订了近期和中长期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参加继续教育,有计划地进行现代教育理论、教科研、电脑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普通话等培训,经常聘请一些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教龄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师采用拜师结对的帮教形式进行思想、业务等素质的培养提高,对骨干教师实行名师培养工程方案。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对于进修的教师不但不影响工资,而且给予补给和奖励。已有1位教师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有2位教师研究生在职进修,6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结业。通过几年努力,全体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批名优教师,因而经常承担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些教研活动。草塔中学把教科研作为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工作来抓。学校提出了“教师有文章,教研组有课题,学校有成果”的教科研目标,要求教师立足课堂搞教研,“立意高,出手低,切口小,面向课堂求实效”。学校教科处积极发挥作用,负责和指导学校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开设“教研网站”,出版了《阳光地带》一书,编集《草中教研》,搭建教研平台,营造教研氛围。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师水平与教育质量共进。近三年,教师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的专业文章或在教科研评比中获奖的论138篇。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作为个体的人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强调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强调人的各种潜能本质获得开发的价值。教育的价值不再只是培育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天资不同、条件各异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潜能的机会和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把“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作为实现现代高中教育价值的教学策略贯彻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人成才”的教育教学成果而成学校的办学亮点。面向全体是整体目标,因材施教是实现这一整体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没有对个体的关注、重视就没实际意义上的整体。同一教材、同一课堂、同一方法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是对教育平等、面向全体的背离。所以说,没有因材施教的教育就不可能有面向全体的结果。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现行高中课程模式中,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逐步开始了学校“立足个体,面向全体”的探索,即“发现(激发)——培育——成功”。第一、通过课堂、课题、实践、活动,来发现或者激发学生适合个性发展的方向。第二,以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来不断地扩大其亮点,掩盖其不足。第三,对禀赋存在着客观差异的学生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固有的潜质得以积极的开发,最终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功,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实践证明这种探索是有价值的。近几年,草塔中学在学生生源二流、甚至三流(或传统地理解为学生智商平平)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的激发、干预,取得丰硕的成果。在高考成绩连攀新高的同时,不少具有某些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差生,由于在体能、艺术等方面潜质的开发,获得了前所末有的成功,这些学生不仅拿到的是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同时得到的是人生的自信和对学习的重新认识。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100余人,这是同类层次的学校无法相比的。有300余名学生以体育、艺术等特长跨入各类体艺院校,这也是同类层次的学校无法相比的。学习没有差生,这是草塔中学师生共同的认识。在这样的氛围里,每个个体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因材施教才获得了良好的土壤、开花结果。正如心理学家加德纳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所阐述的,人生的成就并非仅仅取决于语言与数学逻辑能力上,而是取决于多种方面的智能,如,空间能力、体能、音乐才华、人际技巧和透视心灵等。新课程的实践为草塔中学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课程支撑。我们将走向成熟。几年来,随着高中入学高峰期的到来,学校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的求学需要和学校发展所需的原始资金积累,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规模与效率,数量与质量,可以说目前学校所面临的困难,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规模扩大带来的。为了保证学校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学校将逐步缩小办学规模,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走学校发展的精品之路。 学校现在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办学条件的改善更多地在数量的增加上做文章,解决了“满足”的问题。今后,为进一步提高办学品位,学校将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从“精”字着眼,从“细”处着手,做好“满意”这篇文章,努力使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墙更能体现古老而又现代的校园之韵。学校在完成现代化装备后,将充分利用现代资源,真正发挥其作用,成为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现代武器”而非摆设。 “特色”是一所学校个性,“特色”也可说成是“人有我忧,人无我有”。草塔中学既然有成为省二级重点高中、省一级重点高中的志向和目标,就必须创立自己的特色,真正做好示范。尽管学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已经走出了一条农村高中在无生源优势、区位优势的情况下,通过“管理为要、质量为先,有效整合、良性互动,积小步为大步、求小成为大成”做大做强的发展之路。而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需要我们理性地加以回顾和整理的,寻求其特质。尽管学校的艺术教育初具特色并在全市推广,但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深层次的探究。尽管学校被确定为绍兴市“研究性”学习实验校,实验了,也出了成果,但因之碰到的一系列问题仍未找到解决的办法。上述种种都是学校今后需要努力追寻的。诸暨市草塔中学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