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苏州第四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2 10:07

名片苏州市第四中学(英文名:Suzhou No.4 Middle School ),地处苏州市宝城桥街8号。苏州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02年,经历了百年办学的历史,蕴涵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积淀,孕育和培养了“中国文化泰斗”钱钟书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桃李满天下。学校现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省重点高中)学校。学校是中国民航大学空乘专业生源基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空乘专业生源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优质生源基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学实验基地。学校简介苏州市第四中学前身系苏州私立桃坞中学,一九0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至今已历经沧桑一百年。   创校初,校址在桃花坞廖家巷,学生仅四人,由美籍教士韩汴明任校长。一九0三年七月迁入现址。一九0八年,学生不断增多,学校初具规模,设置预科(四年相当初中)和本科(四年相当高中),设教务处、训育处、事务处,学校正式定名为“桃坞中学”,并成为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附属中学。   一九一0年~一九三七年,美籍教士梅乃魁任校长。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胜利,科举废、新学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一九一二年起学制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七年,国内政局动荡,学校时开时停,当北崐伐战事迫近苏州,学校曾停办一年。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发生,苏州沦陷,学校无法开学。一九三八年夏,部分避难在沪教师租借上海慈淑大楼开办补习班;秋,桃坞中学正式招生开学,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一九四五年部分沪校教师回苏复校;一九四六年沪苏两校合并,回苏开学上课。一九四八年,完成了向“省教育厅登记立案”手续,学校宗教色彩逐步淡化。   一九四九年四月,苏州解放,桃坞中学喜获新生。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加强了民主管理。一九五二年七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崐行文接办桃坞中学,改名为“苏州市第四中学”,任命赵振海为校长。从此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九五三年,在校学生大幅度增加并陆续接纳归国侨生四十多人。   一九五五年,学校建立党支部,嵇云扬任第一任支部书记。一九五六年,初高中共计32个班级,在籍学生数达1600多人。   一九五七年开始,学校先后经历了“整风反右”“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动乱”,正常教育秩序受到冲击。虽如此,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仍取得较好的成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九八一年学校恢复六年制学制,学校体制恢复二处一室的组织,一切趋于正常。广大教师精神焕发,努力进取,取得了显著成绩。曾二度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一批初高中学生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劳动技术教育也成特色,连续七年被评为市劳技教育一等奖,江苏省先进集体,受到省教委的表彰。   一九九〇年,学校被确定为苏州市第一批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大改学校后,学校在办学模式上有新的探索,先后开设了外语特色班和计算机特色班,不断扩大高中部办学规模并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培训学院、苏州市第十中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开设综合高中班。在校园建设上先后被评为省绿化达标单位和花园式学校。   世纪相交之时,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学校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果断地以迎百年校庆为契机,提出了争创重点中学的宏伟目标,并通过教代会制订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广大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四中的明天扎实工作。校园环境学校现有的7幢古建筑均为苏州市级重点保护文物。是讫今市内中小学保存丰富人文景观较好的一所学校,校园内,欧式建筑,另具一格,错落有致;红房绿树,古树参天,交相映衬。新改建的校门庄重典雅,校牌题词为校友、著名国学大师钱钟书手迹。校史馆、展示厅,名家字迹、书面、实物丰厚,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环境育人将逐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面积22440平方米,生均15.7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31平方米,生均 10.56平方米。绿化面积4045平方米,生均2.79平方米。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及辅助用房等基本上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实验大数现有物理实验室4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2间,具有保证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有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5人。按照课程标准开出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率均达到100%。学校现有56 座的语音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2间,微机教室2间,网吧1间,各教师办公室及行政部间均配置微机。学校现有微机128台,由宽带网、局域网相连。 软件制作中心及劳技、音美等专用教室5间。   校图书馆庄重古朴,面积为1849平方米,专职管理人员4人,教师藏书31748册,资料阅览室有64个座位,占教师总人数的62%, 学生阅览室147座,占学生人数10.1%,学生书库藏书14277册,人均30.9册,备有电子阅览连网微机15台。各类报刊、杂志169种及音像、 电脑软件等资料,图书流通率达1/3以上。   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基本健全,运动场地5625平方米,跑道为200米,体育健身房576平方米,器材室27.4平方米。生均场地5.4平方米。体育器材按省颁标准配备,基本能满足体育活动、竞技比赛需要。   学校新建校园电视台,可供直播、转播和教学音像资料双向传递,30个教室均配置29寸彩电和幻灯机、录音机,100光缆接口和各教室、 办公室相连。为教学信息化的广泛采用,作好了硬件设施的配套准备。   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既注意体现原有的建筑风貌,又注意突出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校园西部改造方案已确定,2500平方米的两栋呈现欧式风格的综合楼和庭院已进入拆迁、施工阶段。运动场的扩建、改造已申请列入明年项目。届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以古朴的校园风貌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迎接百年校庆。学校1985年被命名为市级“花园式”学校,1988年被授予“江苏省绿化先进学校”。办学规模学校现有师生1500人,学校现有30个高、初中教学班。校园环境优美典雅。实验室、电脑房、语音室、多功能室、图书馆、健身房等现代教学设施齐全,并日趋完整。 近年来,学校依托苏州市教育改革、教育整体水平领先于全国的优势,在办学模式上进行了一定开拓,和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省重点中学:苏州市十中联合办学,开办了高中实验班,强化了计算机教学与英语教学。   为真正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将以现代教学设施、雄厚师资实力,特色英语教学为基础,进一步改革办学模式,走出国门,与相关友好国家的中学结成姊妹学校,加强交流、举办修学游,推荐优秀高中毕业生直接升入国外高校深造。在廿一世纪将苏州四中办成一所现代化的苏城一流中的学校。师资力量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占61%;具有中高级职称者占68%。历届英才文学昆仑钱钟书、丁德云、中科院院士潘承洞、中科院院士钱钟韩、中科院院士刘元方、中科院院士张青莲所获荣誉学校近年来荣获全国学校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学校、江苏省首批平安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苏州市首批平安校园、苏州市安全文明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优秀家长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局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三年获高考艺术教育特色奖。发展前景一、形势与背景   “十五”期间,苏州市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创建星级学校和示范学校为抓手,全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建设达标,内部管理规范,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开创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于2005年9月作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其基本目标是:到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高水平、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达到现代化标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基本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人才观;规模型高中100%建成三星级优质高中,其中45%建成省四星级高中。到201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实现国内一流、基本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基本建立具有优质、均衡、开放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50%以上高中达到四星级标准,其中10%高中达到五星级标准;义务教育小班化覆盖率超过50%,高中学校小班化覆盖率达到20%。   我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较强的师资队伍、较好的教育质量、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局级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五”期间,全校教职工团结拼搏,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二星级、三星级学校、苏州市首批双语教学实验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合格家长学校、苏州市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校园环境优美,是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花园式学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教育改革的深化、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重组、教育人才市场的建立、生源数量质量的改变等新情况,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因此,明确学校新的发展目标,主动应对激烈的教育竞争,主动融入苏州教育的大发展,用改革与发展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推进学校更好地可持续的发展。二、指导思想与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发展步伐,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新百年新四中的新篇章,为苏州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三、具体目标与实施途径(一)、深化教育改革1.办学方向与目标: 紧紧围绕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中心,坚持“以人为本、进步就是成功”的办学理念,秉承百年老校“纯正高尚之品格,切实适用之学诣”的办学宗旨,培养“勤奋、善学、刻苦、进取”的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课程实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敬业、尽责、严谨、善导”的教风;努力探索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合我校实际的教育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营造“好学、奋进、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把学校办成管理严格、校风优良、业绩显著、人民满意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2.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 我校是一所初高中兼有的完全中学。为推进教育优质化、现代化,要努力探索初高中分设、一体化管理、小班化教育的运转模式,初中部要创江苏省示范初中,高中部要在深化落实三星级标准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办学渠道,探索新的增长点,以四星级评估标准为发展目标。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教育人、规范人,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进法制化校园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教师资格证制度;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轮岗等制度;切实改进教师考核与评价办法,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分配重心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3.办学特色:进一步形成双语教学的特色。努力挖掘学校百年办学深厚的文化传统并与现代教育需求相结合,总结过去五年我校双语教学的经验,努力探索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学校现有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开发双语教学校本课程,在初中双语实验班和高中综合实验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在双语教学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争创苏州市双语教学示范学校。   进一步办好空乘专业生源基地班。我校是中国民用航空大学乘务学院的生源基地。要加强与中国民航大学的联系,积极探索空乘专业生源基地班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努力争取政策的支持,实行空乘专业生源基地班的全省招生,提高生源质量,使之成为我校的又一办学特色和教育品牌。   进一步办好高中综合实验班。加强综合实验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化改革,强化师资力量,提升高校本科录取率,着力打造我校教学亮点。   进一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发利用百年老校的环境资源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做好校史馆、展示厅、钟书楼、育萃楼、桃坞文化长廊、心语苑等地的环境教育氛围的布置,规划建设有品味的教育文化景观,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形成环境育人的教育特色。(二)、推进素质教育1.坚持德育为首。坚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基础文明养成教育、诚实守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选择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方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中学德育大纲》,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目标递进层次。根据我校的生源实际情况,进行学会做人和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健全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和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考核。狠抓德育常规的落实,创设安静、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抓紧抓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和帮教制度,帮教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社区共建教育制度,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和社区合作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齐抓共管,使德育常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作用。学校团、队、会要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教育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加强以公安、交通、文化、卫生等部门及社区的合作,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学校安全保卫综合治理,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学校的稳定有序。   努力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工作新特色,为争创苏州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奠定基础。2.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规范必修课程,优化选修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教师教学的过程性管理,明确学期教学质量目标;开展年级教学工作调研,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加强考试命题、监考、阅卷工作的规范;提倡教学反思和整改。加强文化课程、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的实施工作,确保各门学科和活动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牢固树立质量生存意识,切实抓好教学质量的提升工作。切实提高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教研组要“研”,加强课题研究,进行学术研讨;备课组要“备”,对同教材施教的重点突出、难点化解、基础知识的巩固进行集体探讨;教师个人要“钻”,钻研教材,把握体系,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尝试使用新方法,扎实基础,培育创新。抓好起始年级,巩固过渡年级,提升毕业年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意志的磨练、学习特长的发挥。   学习新课程,实践新教育。要在初中实施新课程的基础上,切实抓好高中新课程实验。要全面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特点,全面领会新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形成并落实学校教改总体要求和教研组学科教改特点,开展“新课程·新教育”的校本培训、专题研究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模式的优化,注重教学与学生特点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既关注教师如何教,又关注学生如何学,促进普通的学生获得理想的发展。教师要在创造教改成果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专业成长。积极探索新课程条件下的课程结构体系。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着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社会实践的能力。要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评估体系,形成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估机制。   以教科研为先导,科学指导教学实践。学校教科研工作要以教师教育实践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研究为载体、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教师教育行动反思为形式,引领教师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规律,提升教师教育品质,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认真组织开展“十一五”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工作,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努力探索初中双语实验班、高中空乘班、高中综合实验班教学新思路,努力为新形势、新课程、新教育下实施小班化教育、特色教育,形成优质教育提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教科研网络,规范教科研活动。办好《桃坞》、《四中教育简报》校刊和教科研论文集,及时展示教育成果,及时报导教育动态,及时传递教科信息,加强对外教育宣传。   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继续提高教师信息网络素质,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推进网络教学。加强校园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不断丰富网页内容,进一步发挥校园网在资源共享、辅助教学、对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使信息化工程为革新现有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服务。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争创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3.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倾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较高教育业务水平、全新教育理念、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己。加强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全体教师要以爱校、爱岗、爱生为行动出发点,依法治教、以德立身、严谨治学、团队合作,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岗位责任意识、竞争意识,规范教育行为,尊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与学生在一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学校教育新发展多做贡献。以教师的人格力量来推动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教师的良好形象塑造学生、学校的新形象。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才会教,有健康的体质才能教,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才愿教。在实施新课程,着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因而教师要加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不仅是教什么学什么,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学习教学理论,撰写教育论文,从事教学研究。   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制定阶段目标要求,加强过程指导与考核,落实导师制,开展教育教学能力竞赛,构筑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 。   要加快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建设,基本实现每门学科均有名师,并形成市、校两级名师、骨干教师梯队。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在推动学校教育新发展、创造发展新业绩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逐年稳步提高教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三)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1.党建工作。把握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在落实学校发展的既定目标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要坚持理想信念、勤奋学习、与时俱进、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着力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塑造良好的党员形象,在推动学校教育新发展中建功立业。2.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健全干部竞聘上岗、能上能下机制。行政干部要以推动学校教育新发展为己任,以“勤政为民,行政靠民”为出发点,讲责任、讲大局、讲服务,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突出岗位实践与锤炼,努力提高新形势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脚踏实地,注重实绩,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行政干部的良好形象塑造教师的新形象。3.工会建设。进一步发挥学校工会在联系群众、民主管理、凝聚人心、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4.科学管理。学校依据发展目标,分阶段制定各学期工作目标,并把总体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分层次制定具体工作细则,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管理体系,达到目标科学化、效率最大化的管理效果。   加强财产管理,建立健全校产使用登记制度,落实责任到人,以最小的投入、有效的管理寻求最大的效益。努力创造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在苏州市花园式学校的基础上,争创苏州市园林式学校。认真做好总务后勤管理,为教育服务。   (四)学校环境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创造条件实现教师办公现代化;改造校园网设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作用。   实施教学楼、实验楼、信息楼改造、雨污水分流改造、宣传画廊改造以及食堂、宿舍改造;建设若干与校园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的景点,营造绿色校园。   学校的发展规划,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实施,并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