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第十中学
丹东市第十中学是一所市直中学,始建于1952年,原名为丹东铁路中学,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锦江山下,位于八纬路64号,2004年7月由铁路移交地方管理,按照市教育局的整体规划,由原来丹东铁路中学更名为丹东市第十中学。学校总面积为9326平方米,教学楼面积4326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820人,16个班。教职工73人,专职教师55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58人。十五期间,有23人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14人被丹东市教育局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几十年来,丹东十中一直坚持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确立了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坚持 “两全”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学校发展全面加特色、教师教学规范加特点、学生发展合格加特长的三个基本标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整体改革为动力,两个队伍建设为根本,和谐团结、奋力拼搏的氛围为保障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地巩固和发展教育教学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学校。近年来,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力度,强调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深入开展以“敬业杯”为平台的教育教学岗位练兵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飞跃的提高,近几年,有百人次的教师获得国家优秀课、省优秀课、市优秀课。有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获国家、省、市的不同级别荣誉。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过重的学生课业负担,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市前茅,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获得丹东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丹东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基地,丹东市“十五”师训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市政府授予的“先进学校”;“辽宁省绿色学校”, “辽宁省中小学课间操活动优秀学校”。回忆过去,十中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争创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教育质量,将是十中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近几年来对于我校来说,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之所以这样说,一是近几年铁路人事制度改革,人员精简,部分教师提前退休,造成部分学科缺员,给师资队伍带来不小的冲击;二是由于企业的深化改革,教育的属地化管理,从前些年铁路有关部门开始运作此事,到2004年7月归属地方管理。牵扯到全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教师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走向不无担忧,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思想带来波动。三是新课程的实施,对原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多年积累的传统经验方法被彻底打破。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育知识、技术、方法已成为从师资格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彻底的更新,师资队伍建设急需稳定和发展。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势必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以我校首届“敬业杯”教育成果展示系列评比活动为载体,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的师德建设,二是教师的技能提高。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出发,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明确目的,确立活动内容。 从2004年起,我们开展了首届“敬业杯”教育成果系列评比展示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打破我们以往传统的训练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我们制定了活动方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内容: 1、结合当前师德建设的要求,我们开展了优秀班主任和爱岗敬业、爱生标兵评选活动。 2、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备好课、上好课,开展了优秀教案、优秀“三教”作品(即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优质课评选活动。 3、为了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组织了组级教学研讨观摩课、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 4、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理论竞赛,推动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联系实际更新教育观念。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注意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措施制定体现学校特色。 二、抓好落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围绕“敬业杯”活动中的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学技能这两个主题。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营造教育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师资队伍能否形成团结、和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氛围。这种工作氛围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忧患意识。大力倡导教育是事业,事业的精神在于奉献。做工作不要想着学校给予我什么,而是首先要想到我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校的发展做了什么。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精神。 2、弘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号召教师从我们身边优秀的同志学起。近年来我们在全校总结和弘扬了李卫国、黄亚杰等一些老师的先进事迹。例如,李卫国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不计报酬,免费为学生补课,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家访,经常找学生谈心,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等。先进正确的舆论导向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工作中计较抱怨的少了,默默无闻工作的多了,因此,周六周日节假日的家访;业余时间搞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晚上在家里备课,学习业务知识等成了正常的事情。 3、要求教师真正改变陈腐的让学生适应教育的传统模式,明确树立让我们今天的教育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新理念,树立服务意识。摆正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位学生,适应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能够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抓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首届“敬业杯”活动是校本教研工作的一个载体,一方面,它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它反映出校本教研的及时性、现场性、实效性,立足在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力求把两者有机的结合,把活动内容定位在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个层面上。 1、学校教研体现通识性、引领性,突出现代教育对教师从师资格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 ①、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新课程通识培训及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辅导。2004-2005年累计达40多学时。尽管学校经费比较紧张,但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仅2004-2005学年度培训经费就达2.5万余元。通过这些培训大多数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得到了提高。在教学理论技能竞赛和教学中已经充分得以体现。 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培训。促进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校开设了系列讲座深受教师的欢迎,教师自制教学课件的水平提高了。在“敬业杯”组级教学研讨课、评优课、示范课活动中,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普遍增强。部分学科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已初步形成了系列化,如化学组的徐艳华自制的系列课件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数学组的孙功庆、李卫国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系列。到目前为止,全校教师累计制作的课件达60余件。 ③、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我们邀请学院教研员深入我校指导教研。帮助我校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师的研讨课、评优课、示范课进行评议、诊断、指导。对典型教师跟踪听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教师受益匪浅,这一做法受到的普遍欢迎。 2、教研组教研体现学科专业性,突出学科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们强化了教研组的作用,坚持采用教研组办公制度,突出教研组、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中的学科专业特点和同伴互助作用。 每个学期,各教研组按照学校教研总体计划,结合本学科的要求,制定教研方案,确立1-2个教研主题,通过研讨课、反思活动、集体备课、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专题研讨。这些活动突出了学科的专业特点,为教师提供了交流中相互学习、探讨中互相提高的教研氛围。如语文组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反馈方法的研究,数学组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化学组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把活动纳入教师的业务考评及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活动中。通过评优活动这一载体,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过去的一年中,全校任课教师每人至少上了二节教学研讨课,参与听课的教师达千人节次之多,另外还组织了20余次有质量的组级教学反思活动或专题研讨活动。教研组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发挥。涌现了语文组化学组教研典型,我校语文组被学院评为市优秀教研组,组长冷淑英、姜榕在全市范围介绍他们的教研经验。化学组在全市学科教研活动中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3、教师本人的自我研究体现差异性,突出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是教研工作的一项内容。 工作中,我们注重教师自我研究过程。按照教研计划给教师规定范围,但给教师留有自主选择内容的余地,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按照自己的需求充实自己。 “敬业杯”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自我学习提供了动力,近年来我们购置的现代教育丛书、光盘及影像资料,教师争相阅读浏览,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一部分教师努力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中有的已同行中小有名气。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三、首届“敬业杯”活动,推动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校开展的首届“敬业杯”教育成果评比展示的系列活动,得到了教师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三教”作品100份,上组级教学研讨课达106节。24位教师参加了校优质课评选。6名教师为全校作了示范课。全校累计听课1200余节。组织课后教学反思活动达53次。63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竞赛考试。53位教师参加了优秀教案评选。为此,学校召开了首届“敬业杯”表彰大会。其中14名教师荣获首届“敬业杯”活动优胜奖,15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通过参加活动,广大教师得到的较大的提高。表现在: 一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有所提高。教师能够结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写出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感受或经历,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反思自己行为,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从学校收到的“三教”作品及学习洋思经验心得体会中,发现了许多有质量、有独特见解的好作品,学校印刷装订成作品集,为今后的教研提供资料。学校对全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理论考试,近一半人数达到80分以上。 二是推动了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本次“敬业杯”活动注重突出教研组的作用,一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教研组做起,如组级公开课的上课安排及评定,校级公开课的推选,优秀教研组评选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教研组的积极性,调动了教师的集体荣誉感。使大家积极拥护教研组的工作,参与教研组的工作,从而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三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据统计: (1)2004-2005年全校有40多篇论文分别荣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奖。 (2)有21人次分别在省、市范围作了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 (3)在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校的姜榕被选派参加活动。 (4)在丹东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中,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共20多个学校120名教师,我校名列团体第一,姜榕、贾敏娟、高睿、获个人一等奖,徐艳华、曾晶获个人二等奖。 5)徐艳华在第一届、姜榕在第二届“创新杯”教学大赛中荣获初中组十佳教师称号。 (6)贾敏娟老师在第二届中小学骨干校长、骨干教师论坛中,她的论文《我看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获三等奖,并被收录到论文集中。 (7)课堂教学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得以增强。在05年的全国初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竞赛中,初三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均荣获丹东地区团体第一名,初三英语、省八年数学竞赛获丹东地区团体第二名。省八年物理竞赛荣获丹东地区团体第三名。有16名学生荣获国家一、二、三等奖,有92名学生荣获省一、二、三等奖。获国家级奖及省级奖的人数均名列丹东地区第一名。 总之,一年多来,以我校首届“敬业杯”教育成果展示系列评比活动为载体,围绕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一主题,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怎样把评比活动和教师的整体考核更好的结合起来等。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
浏览
6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