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第一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7 22:47

烟台市第一中学 烟台第一中学创建于1931年9月28日,原名“芝罘中学”。195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最早的十五处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 学校坐落于烟台市芝罘区东端,依山面海,风景秀丽。南北两区占地124亩,拥有近四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包括现代化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餐厅,其中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音乐教室、画室、阅览室一应俱全,各室设备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套,校内还建有英语广播发射台、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化设施,书库藏书达二十万册。其古朴大气的校园风格以及遍布校园、象征着一中风骨的常青的片松,形成了一中独有的文化特质。 学校创建之初提出“教育救国”的口号,制定了“公、诚、勤、毅”的校训,后拓展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七十三年的风雨历程,烟台一中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以王忠诚、曲钦岳等为代表的两院院士和大批将军、干部、专家、学者等杰出人物,优秀学子遍布海内外。目前,学校共有84个教学班,高中部60个教学班,其中理科实验班10个,美术特长班10个,初中部24个教学班,高初中在校学生近6000人。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治校方略,经过多年外引内培和流动管理,塑造了一支多方赞誉、在我省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师资队伍。目前285名在职教师中,有高级教师86人,一级教师114人,硕士研究生10多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省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19人,市级拔尖人才、教学能手、优秀教师48人,区级先进132人。一中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中多次摘金夺银,近5年来,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省级一等奖9人次,省级二三等奖22人次,市区级优质课、公开课280余人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实践中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旋律,探索出了全方位、立体化、交叉型的德育网络;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文理并举,特长发展”的育人方向,高考和学科奥赛成绩突出,数理化奥赛、英语、计算机、美术、体育教学特色鲜明,小语种单招在全市连年夺冠,受到有关高校的高度评价,被评为烟台市明星学校和优生培养先进高中,是全国“研究性学习”、“英语阅读教学”实验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 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中南校区秉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学原则,硬件软件均按市区一流水平配备,初中部在教学上实施“自主学习,稳固基础,严格训练,特色培养,适度超前”,让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过渡。初、高中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使一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校加强了与国内外二十几所著名高校和中学的文化交流,与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6所著名学校和国内一些优秀中学结为姊妹学校,共同探讨资源共享和联合办学。在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面对新课改,一中正以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创建于1931年的烟台一中,原名“芝罘中学”,创建时宗旨为“教育救国”。七十四年的风雨历程,一中在历史上几度铸造辉煌,成为胶东教育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一中人选择了“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使这所底蕴丰厚的名校屡创佳绩,引人瞩目。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优美的环境、厚重的育人氛围,是一中走向成功的独有的文化潜质.一中地处市区东端,依山傍海,北邻航空工程学院,南接教育学院和艺术学校,是市民俗称的“文化区”的中心,是养心性、求学问的最佳处所。大凡到过一中的人,都会赞叹一中的古朴和大气。那种将凝重与鲜活、古典与现代巧妙糅合的独特风格,以及象征着一中风骨的常青片松,无不体现出一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这里积淀着一中的历史与文化,凝聚了几代一中人不俗的匠心,也在众多一中学子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走进校史展馆,可以看到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烟台一中的足迹,可以看到从一中走出的包括两院院士王忠诚、曲钦岳等杰出人物在内的历代优秀毕业生的成就,这些丰富生动的史料,就是对在校学子最有效的教育和激励。一位参观过校史展馆的领导感慨地说:“一中的厚重从这里便可见一斑。” 由老校长徐承烈先生捐资助建的图书馆楼,本身就是一座教育的丰碑。书库中20余万册的藏书和阅览室里600余种杂志,现有的三个中文阅览室,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开放:语文课、寒暑假、节假日,阅读课已经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堂。 语文课“大量阅读”训练在阅览室举行 学校还即将新开辟一个中文和两个英文阅览室,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隐性教育作用,一中以“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为主要依托的校园文化环境整体规划正在进行当中。这种植根一中独有的文化特质、整合现代设计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将为一中营造更加积极向上、宁静有序、和谐优雅的育人氛围。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领导率先垂范,外引内培,精心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是一中人对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理解。一中每个周的工作日程上,都安排有领导集体听课时间。这一天,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分散到各个班级听课评课,了解教情学情,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平时,领导干部还坚持深入分管学科的课堂和教研组,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和质量分析,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烟台一中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多年外引内培和流动管理成长起来的精英。目前285名在职教师中,高级教师86人,一级教师114人,硕士研究生 10多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省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19人,市级拔尖人才、教学能手、优秀教师48人,区级先进132人。近年来,一中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中多次摘金夺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省级一等奖9人次,省级二三等奖22人次,市区级优质课、公开课 280余人次。一中教师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他们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更体现于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勤勉的敬业精神。一名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女孩子,当天就来到班主任办公室,哭着说:“老师,您资助我的钱我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还给您!”至此,老师们才知道,这个生活拮据的女孩子,是班主任每月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帮助她完成学业的。类似的例子,在一中太多太多。“老师对我们好!”是一中学子对老师最实在的评价。“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是一中教师最朴素的师德写照。 植根传统,把“德”当作教育的灵魂,把“法”当作管理的尺度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所有的父母都想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而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中放心。这放心,包含了对一中出众的教学质量的信任,更包含了对一中校风和管理的信任。是什么给了家长们这样的信心?记者在采访中悟出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一中管理者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育人境界:在浮躁中守一份从容,在喧嚣中留一方宁静,在超越中承一脉传统!一中的治校方略是“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用隋丰俊校长的话来说:“我们把‘德’当作教育的灵魂,把‘法’当作管理的尺度,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和严格规范的管理,培养学生具备‘诚信、宽容、合作、坚韧’等现代社会需要的多种品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近乎惊诧地发现,一中至今还保留着一年召开一次学雷锋总结表彰大会的传统,今年是第十四届了,由此可见一中对德育的重视和执著,亦可探知一中校风淳正的渊源。当然,一中的学雷锋活动已经根据时代的发展注入了许多新的内涵,诸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文明守纪教育、环保教育以及爱心基金会凝聚全校师生的爱心资助贫困同学等等。随着中学生对自身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局限于一个心理咨询室和一个心理辅导教师的“点”的工作,这对一中5000多名学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通过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而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面 ”的工作,从而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在一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但同时,一中管理上的严格和到位,也是有口皆碑的。每届新生到校的第一课和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的班会课,就是学习《一中学生一日常规》。这是一中学生在校的行为准则,类似有一中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为很多学校借鉴和学习,这是一中每年要接待那么多参观学习者的原因之一。仅以学生公寓为例,所有参观过公寓的家长,无不对其整齐的内务、洁净的环境和严格的管理印象深刻、啧啧称赞。每到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领导都要为住宿安排发愁,近两年学校的基建项目预算中,每年都有扩建公寓的计划。注重激励也是一中管理的一个特色。从特优生、特长生、三好学生、文明中学生等优秀个人评比,到行为规范先进集体、优秀团支部、学习优胜班级、学雷锋先进集体、优秀宿舍、文明班级等先进集体的表彰; 山东省中学生实践技能大赛英语第一名、省新长征突击手温文与来访的外国学生愉快的交流 从 “尹永政教育奖励基金会”的成立、“徐承烈奖学金”的发放,到“李作基教育助学基金”的引入,一中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进取,争先创优。 有创新才有特色有特色才有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一中近年来的学子毕业后的情况,仅举几例以飨读者:张来上,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双博士学位,荣获美国青年科学家称号;赵鑫,高中全国物理奥赛、英语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芝罘区高考理科状元、全省前十名,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马亦欣,高中全国英语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芝罘区高考理科第二名、全省前十名,北京大学的录取电话直接打到家里,目前在北大由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蔡元培实验班”就读;赵亚楠,北京大学本硕博连读,在北京大学物理竞赛和越野赛中均获得第一名;徐航,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读书期间作为学校辩论队的四辩参加北京市大学生辩论赛,获得冠军,目前在北京法律界颇有知名度,又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高京轶,一中第一批学生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委员;电影《手机》中有两名演员是一中毕业生:赵奎娥和范冰冰……到高校后担任学生干部,成为学生骨干,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一中学子更是不计其数。在一中,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一中“以人为本,文理并举,特长发展”教学思想的具体实施。 在山东省特级教师陈云珠的课堂上,学生是永远的主角 目前,一中是“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先进实验学校”,“全国‘英语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实验学校”,“全国物理奥赛山东赛区金牌学校”,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全国奥赛山东赛区“十佳学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副主席会员单位”,是全国仅有的15所教学法创新学校之一……   2000年,一中在高一新生中首次设置了两个实验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三年后,两个实验班128名学生全部考入“211工程”大学。中央教科所和省里有关专家对一中的研究性学习给予高度评价。这仅仅是一中5个国家级科研课题之一。近年来,在教学科研的拉动下,一中的语文、英语教学特色渐渐凸现出来。一中把《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作为英语教学校本课程;全校共有14位教师获得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官资格;2003年全国英语能力大赛复赛中,烟台市第一、二名都是一中的学生,和以往多次大赛一样,他们将代表我市参加全省总决赛;在高校小语种单独招生工作中,一中不仅连年在全市拔得头筹,而且录取人数达全市录取总数的60%%以上,列全省重点中学前茅。这充分展示了一中在语文和英语教学上的强大优势。近年来数理化奥赛的优异成绩足以说明烟台一中原有的理科教学强势更劲。常国平、李勇、任政、迟鹏等就是因奥赛成绩突出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免试录取的佼佼者。目前,一中为各科奥赛选拔配备了多名专门辅导教师,与高校加强了联系,为有志于参加更高层次奥赛的优秀学子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计算机教学和运用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却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一中又一亮点。从经常组队代表烟台市参加省级各类计算机大赛和信息技术奥赛并多次在全省夺冠,到各学科制作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在省市各级比赛中胜出,无不体现了一中计算机教学的整体实力。 2002年初,经过对高校招生专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分析,一中在高二学生中成立了两个美术班,当时大多数学生没有专业基础,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心怀忐忑。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里,学校合理的安排了专业训练和文化课学习,通过师生的艰辛努力,2003年高考,两个美术班专业考试100%%合格,文化课考试上线率95%%。在各学科教学之外,各种学生团体也给学生提供了尽情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记者站,文学社,田径队,篮球队,管乐队,舞蹈队,合唱团……从一中的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走出了众多的艺术人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科协要在我市选择烟台一中作为山东省仅有的四五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之一,为什么一中会成为烟台市优生培养先进学校,并连续两年在全市高中教学会议上进行典型交流。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面对社会对学校教育不断提高的期望值,一中的决策者们心中已经有了“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蓝图。一中南校区,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区的规划和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硬件软件均按市区一流水平配备,初中部在教学上实施“自主学习,稳固基础,严格训练,特色培养,适度超前”,让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过渡。这不仅使一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初、高中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一中加强了与国内外二十几所著名高校和中学的交流,共同探讨资源共享和联合办学,这种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必将使一中抓住新课改的契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烟台第一中学分为北校南校,北校为高中部,南校为初中部。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