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第一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5 07:19

学校简介沅陵县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却跨过了漫长的四个多世纪;新式中学的创办可以上溯到清代1901年,学校的始源可以上溯到明代的1541年。沅陵一中是1949年沅陵解放后,人民政府先后接管的公立、私立中学通过调整,合并,由“六校汇流”而成的新型大型中学,因此,她有多个源头,其主要源头和前身是创办于1901年的新式中学“辰州府中学堂”,而辰州府中学堂则又发端于1541年的虎溪精舍。541年,浙江余姚人徐珊,字汝佩,前来沅陵出任辰州(沅陵古称)同知。在辰州,他访到了他曾拜师求学的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三十年前由贵州龙场驿丞谪归,途经辰州设坛讲学月余的旧址虎溪龙兴寺,便在寺后建造了一座修道堂,为书院,取名虎溪精舍。是为辰州公立中学堂的本源,亦为今日沅陵一中的始源。虎溪精舍“大集多士,以昌明其(先生)学”,后拓为虎溪书院。明崇祯初年,宋道樊良枢更名为阳明书院。明末因战乱废过数十年,但到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得到重修,1726年(清雍正四年)又复修拓建。到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沅陵知县赵念曾再扩建时,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复名为虎溪书院。 校训1898年戊戌京变法后,清政府规定“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各省普设中小学堂”。辰州知府易培基“奉文办学,即以虎溪书院为住院,生童为学生,山长为教员”于1901年“敷衍报成”新校。1903年元月,正式成立“辰州府中学堂”。她与当时的北京五城中学,湖北文普中学,同为全国率先兴办的三所新式中学堂。该校成立后,校名和校址曾数度变迁。1904年,学校更名为“辰郡中学”,迁址至考棚街。同年秋,沅陵邑绅冯锡仁建议另修新校,校址迁往今天一中所在地的天宁山,由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捐款修建。新校于1912年建成,同年搬迁,更校名为“辰州公立中学校”。现学校办公楼大门上方保留的原石刻校牌,就是1912年所刻。校牌上“民国元年季春月,辰州公立中学校,沅泸辰溆同人重刊”字样,仍十分清晰。1914年秋,因“湖南省政府谋全省统一编定秩序,辰州序第八”,改称“湖南第八联合县立中学校”。1932年,又改名为“辰郡联立中学”。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本飞机多次轰炸沅陵,学校于1939年迁往泸溪浦市。1946年抗战胜利后,才迁回原址天宁山。1949年,沅陵解放,学校回到人民怀抱,喜获新生。此时,沅陵县城和城效的中学还有:一、湖南省立沅陵中学。该校初中为第九战时中学,1945年1月创立于溆浦,旋迁泸溪浦市。1946年2月改为国立沅陵中学,5月迁沅陵太常村、杉树溜。8月,改为省立沅陵中学。1949年,沅陵解放前夕,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参加革命队伍,此时仅存校产。二、沅陵县立中学。1943年7月成立,校址圣宫坪。三、私立朝阳中学。该校前身为美国复初会1904年所设的福音小学堂。1909年更名为中西男学堂。1914年起名为“朝阳中学”,校址天宁山。四、私立贞德女子中学和私立辰粹女子中学。此两校皆为外籍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学校。前者创办于1923年,后者创办于1939年。解放后两校已成立联管会,联合管理校务,名为贞辰联合女子初级中学。195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决定以辰郡联立中学为基础,组建新的省立沅陵中学。5月11日,新校筹委会建立,接管了原省立沅陵中学的全部校产,将县立沅陵中学的高中部并入辰郡联立中学。5月15日,以辰郡联立中学为基础的“湖南省立沅陵中学”正式成立,即日即开学上课。新学校的首任校长为原八路军干校和抗日军政大学教员、当时任湘西行署文教处副处长的府庭镇同志。1951年3月,与省立沅陵中学一墙之隔的朝阳中学推倒隔墙,合并入省立沅中,10月,贞德、辰粹两校的高中部也并入省立沅中。此时的湖南省立沅陵中学,汇六校之流,蔚为规模较大的新型中学的壮观,在党和人民的怀抱里健康发展。1952年9月,学校改为现名“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师资力量领导班子团结民主,务实进取。学校领导班子组建于2007年2月,现有校长、书记、副校长共5人,平均年龄为47岁,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的2人,职称均为中学高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校长周树生同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从1987年8月至今一直在一中工作课外活动,2007年7月任校长。他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管理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过硬;他为人正派,团结同志,工作扎实,作风深入,具有亲和力和良好的群众基础,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班子的自身建设,健全了政治学习制度、集体领导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廉政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校长、书记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如每周一次行政例会,每周一次升国旗仪式,每月一次教职工大会等重要会议,都是校长、书记亲自主持。每月一次学科教研会议、班主任会议、年级组长会议校长书记都亲自参加。领导班子成员既认真负责地抓好分管工作,又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教课,参与教改与教研,定期到到分管的年级联系点办公,同年级组长、班主任共同商量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经查2008年下学期至2009年上学期,班子成员每期听课均在30节以上,5名校级领导有3人兼课。学校领导班子以人为本,关爱师生,如抓好学校食堂的管理和通宿学生的送餐、解决教职工低龄子女的托管和青年教师的住房,以及防治今年10月份在该校发生的甲流,措施得力,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教职工的很高评价。2007年至2009年,学校党委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连续两年的民主测评,优秀率都达到了98%以上。 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一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教师的政治思想学习和师德修养,除了每周的常规教师政治学习外,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2007年组织了以“我为党旗增光彩”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演讲比赛;2008年组织了全体教职工学习全国优秀教师全邦幸的活动;2009年开展了“我的师德观”反思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激发了教师的育人热情,教师的整体师德水平不断提高。在职教师中没有发现对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家养、有偿补课或到校外补习学校兼课现象。二是教师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及新课程、青年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等多种培训计划和要求,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要求校内教龄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选择一位“师傅”,进行“拜师学艺”,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学校重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评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长期坚持“名师说教材”、“名师说教法”、“名师上好一堂示范课”等活动。各个学科现在都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近几年学校共派出8批次近百名中青年教师,奔赴国内名校跟班学习,并与南京一中结为兄弟学校。同时,先后邀请了国内部分知名专家、教授来学校讲学,请他们坐诊把脉,对症下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基于“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的认识,学校通过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鼓励、督促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为指导,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评价,要求老师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反思并适时进行交流。通过以上措施,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学中坚力量,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正在逐步成长。目前,学校在编教职员工266人,其中专任教师242人,占教职工总人数 90.97%,超过了省定标准。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 100%,达到了省定标准。高级教师 8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35.53%,一级教师97人,占专任教师人数 40.08%,高中级职称教师人数占 75.61%,超过了省定标准。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成果荣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中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把一中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县、振兴县域经济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对学校的领导和支持力度。2007年8月23日,县委、县政府在学校召开议教会,明确了学校就地改扩建“三步走”发展战略:一期工程在2008年底完成女生公寓建设;二期工程完成校门的改建及校内运动场地改造;三期工程是改造老荷花楼,修建男生公寓楼;同时,将五家坪作为学校规划控制用地,作长期规划使用,并要求各职能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学校建设以最大的支持和倾斜。2009年3月25日,县委常委议教会在学校再次召开,会议肯定了一期工程的成绩,确定了一中改扩建二期工程的具体项目:由政府负责,改建一中校门;确定一中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将县水库移民管理局移民培训中心170亩果园划拨为沅陵一中校外劳动基地;改造校内田径场;新增五间高标准的实验室。为减轻一中办学负担和资金压力,会议决定在确保县财政正常的经费投入外,计划用五年时间,由县政府化解沅陵一中债务1400万元。建立学校检查准入制度;继续实施每年从重点师范院校录用优秀毕业生措施,逐年增加紧缺学科和特殊人才引进指标。根据县委、县政府“8.23”会议内容和“3.25”会议纪要精神,学校校园改扩建工作有序进行,办学环境不断优化。学校的教育经费得到较好的保障。沅陵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法依规较好地保障了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县财政2007至2009年足额安排了学校教师基本工资、十三个月工资,并与公务员一视同仁,从2008年9月起安排了在职人员平均每月700元、退休教师平均每月546元的政策性津补贴。另外还按教师基本工资总额的4%安排了在职教师住房公积金,按基本工资总额的6%安排了教师医疗保险补助。县财政2008年、2009年分别安排100万元,108万元资金用于学校负债贴息。县财政通过预算和追加的学校项目支出的公用经费,近三年生均公用经费平均达到了778.2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校经费近三年平均总支出2188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11万元,财政拨款占学校经费总支出的比例为55.4 %,较好地落实了《教育法》关于公办学校应以财政拨款为主的法律规定。校园绿化、美化、硬化较好,文化气息较浓,是怀化市“花园式学校”、“省绿色学校”。办学特色以德立校、以德兴校学校特别重视德育工作,“立德育人”观念不断强化。学校一直坚持开展“走进亲情、走进高校” “五走进”活动,让学生深入实践,了解社会,磨砺意志,体验生活。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在实践中成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成绩显著,事迹经验生后为国家、省、市多家媒体报道推介。注重特色、发展个性学校重视艺术、体育特长教育,突出艺术、体育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建有独立的艺术楼和体艺馆,教学设施齐全,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艺术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分类编班,集中管理。近3年来,学校有近百名艺术特长生参加省、市、县艺术展演活动,其中40人次获奖;其是张明彪、张强、李文楚、全艺欣、瞿艳萍、周健、文硕、舒青、田萌、张宛凌等20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广州美院、中国美院等著名院校录取。秉承传统、内涵发展百年办学积淀了沅陵一中厚实的人文蕴,1980年被列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中学,1997年通过省督导评估验收正式授牌,2004年根据省教育厅统一要求更名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经过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在教学班级68个,在校学生3873人,在岗教职工347人,其中专任教师31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4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146人,特级教师2人。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除了能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外,还有独具特色的生物实验室、标本陈列室、电子监控系统、音乐教室、美术室、练功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校园网等。学校高举教育科学、民主旗帜,崇尚朴实,尊重理性,秉承传统,勇于创新,致力于和谐教育的构建,形成了以德育工作为基础,课堂效益提高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特色。百年办学积淀了沅陵一中厚实的人文蕴,1980年被列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中学,1997年通过省督导评估验收正式授牌,2004年根据省教育厅统一要求更名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历史事件沅陵一中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一,源头可溯至明代中期。百年办学历史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天宁山一直成为沅陵,乃至湘西人民心中重要的文化圣山。明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王阳明在沅陵设坛讲学。1541年 浙江余姚人徐珊出任辰州(沅陵)同知,在其老师王阳明讲学处建虎溪精舍,后更名为“虎溪书院”。1901年 辰州知府易培基根据清政府变法要求,将虎溪书院更名为“辰州中学堂”开办新校1904年 迁址天宁山,由沅陵、泸溪、溆浦、辰溪四县捐建“辰州公立中学校“,该校门保存完好,现立城行政楼内1914年 更名为”湖南第八联合县立中学校“1939年 抗战大迁徙,迁至泸溪、溆浦,更名”辰郡联立中学“1950年 以辰郡为基础,汇合朝阳、贞德、辰粹等成立湖南省沅陵中学1952年 改为现名“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